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农业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0 道试题
1 . 1964年至1980年,中国在中西部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三线建设”建起1100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三线建设”留下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分别是
①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国防力量,并改善全国的工业布局
②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③凝练、概括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准则
④“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1-14更新 | 381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使我国国防力量得到增强,工业布局得到改善的原因是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B.大规模三线建设的开展
C.周恩来、邓小平先后对各方面的整顿D.拨乱反正工作不断深入
3 . 1964年起,国家在中西部地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工程设施的三线建设,项目的最初选址多避开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大城市,选择交通不便、条件隐蔽的城市边缘或农村。1983年国家决定,三线建设的企业陆续向城市搬迁。这一变化主要源于
A.国家工作重心调整转移需要B.探索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改变D.适应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
4 . 1964年8月,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在第一线的现有老企业,特别是工业集中的城市的老企业,要把能搬的企业或一个车间、特别是有关军工和机械工业的,能一分为二的,分一部分到三线、二线;能迁移的,也应有计划地有步骤地迁移。”这一政策的提出主要是基于
A.建立独立完整国防工业体系的要求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C.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战略布局的考虑D.打破西方经济封锁的考量
2022-01-10更新 | 21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省级联测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重庆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不是平稳渐进式的发展,而是一种跳跃式发展。重庆工业130年来的成长路径,经历了四次跳跃式发展。

重庆四次跳跃式发展概况

阶段概况
第一次.全面抗战时期
19371945年)
金陵兵工厂、汉阳兵工厂、巩县兵工厂、广东兵工厂等迁渝,集聚了全国主要兵器生产能力。由汉阳铁工厂、上海钢厂迁渝联合组建的大渡口钢铁厂,是大后方唯一的钢铁联合企业。内迁工厂成为战时重庆的化工基础和支柱。抗战时期,中国工业的血脉在重庆得以延续。
第二次三线建设时期
19064~1980年)
19641967年,重庆市实行国家计划单列体制。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基地是国家三线建设投资建设的重点。在重庆沿江布置了17个工厂,形成了完整的船舶工业基地。配套建设6个工厂,形成了完整的重型汽车制造基地。除了军工企业外,还有一系列民用工厂迁建到重庆。
第三次计划单列时期
19831996年)
19832月,中央决定在重庆开展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实行计划单列体制,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从1983年到1988年,重庆引进了日本、德国、英国、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技术,对一批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
第四次持续快速增长期
1997年至今)
1997年建立重庆直辖市以后,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创造了体制条件和发展机遇,到2011年,重庆工业产值和全市生产总值均突破万亿元大关;从2016年起,重庆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突出位置,推动支柱产业迭代升级,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据马述林《重庆工业发展-历史与愿景》整理


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次重庆市工业的快速发展时期,进行简要评析。
2022-01-10更新 | 160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六)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26年,雍正帝采纳云贵总督鄂尔泰建议,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即废除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流官直接进行统治。在推行改土归流的过程中,鄂尔泰主张“土司改土归流原属正务,但有应改者,有不应改者,有可改可不改者,有必不可改者。审时度势,顺情得理”。在“应改”地区,对自动交印的土司,政府会酌加赏赐,对抗拒者加以惩处,没收财产。清政府在原土司领地分别设置府、州、厅、县,并辅之以“减免赋役,善加抚恤,疏浚江河,垦辟荒芜,设立学校”等善后措施。到1730年,云贵地区基本完成了改土归流。

——摘编自马亚辉《雍正朝云南改土归流再探》

材料二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重庆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地处长江上游,是中国西部与中部、东部地区的结合点,同时又是西部的西南与西北地区的集合点,于1891年开埠,到抗战爆发前夕,已成为四川乃至西部地区最大的工业、商贸和金融中心。193412月,国民政府命令打破军阀防区,改组四川省政府,刘湘被任命为省主席。1937813日,蒋介石对刘湘转呈的建议中央迁川、长期抗战的意见“甚表嘉许”。193710月,国民政府召开了国防最高会议,蒋介石在会上正式确定以重庆为国民政府的驻地。

——摘编自黄立人《论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意义与作用》

材料三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发展历程中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而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的816地下核工程是其中一个极具典型的案例。这里曾经是中国第二套核反应堆,现在以“世界上已知最大的人工洞体、全球解密的最大核军事工程”而著称。816工程作为国家的绝密军事工程,1967年,由中央军委直属工程兵54师(部队番号8342)承建,先后有6万余名工程兵和参建者云集白涛。工程建设期间,建设者们争分夺秒,开山掘洞,架桥铺路。76名官兵为之献出了平均只有21岁的年轻生命。1984年,因国家战略调整,工程停建。816工厂停建后,原职工队伍军转民,改建为化肥厂。20181月,816工程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摘编自《地下核工程“816”:一代人的使命与激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雍正帝“改土归流”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816工程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的理由。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线建设是指1964年起,在中西部地区开展的一场以战备为中心,以国防工业为基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活动。19641030日,中央工作会议下发《1965年计划纲要(草案)》,提出要“争取时间,积极建设三线战略后方,防备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在中央的领导和部署下,西南、西北、中南地方三线建设委员会相继组建,在“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下,共产党员身先士卒,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共投入约2052亿资全和近千万人カ,建设起了近2000家大中型企业、科研机构和基础设施。至1980年,三线地区的工业总产值比1964年增长4.5倍。攀枝花、十堰等工业城市拔地而起

——摘编自陈东林《三线建设的决策与价值:50年后的回眸》

材料二 史料1对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在渝开设的窗口办公、展销、咨询服务等项目可布置在母城核心地带;对科技信息研究机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新兴产业,用地量不多又无污染的项目可布置在母城边缘的近郊开发区内(如南坪、石桥铺、观音桥);对其他工业项目,视其生产性质及规模,分别布置在母城外围的区县城镇地带。重庆市档案馆《关于重庆市三线调整项目定点规划及优患政策会议纪要。

史料2老兵们磨破了军装、解放鞋,磨破了肩和手,他们谁也没有怨言,更无人提劳动用品,工作服、补贴、加班费等物质要求,有人说他们傻,老兵们心里明白,他们为的是把三线建设尽快搞上去,这是最大的精神安慰。

——葛民治(三线建设企业新光厂党委书记)口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进行三线建设的特点及其意义。
(2)如果要进一步研究三线建设,材料二中的两则史料有何价值?
8 . 开发古籍中的“南越”“西瓯”“雒(骆)越”指今中国广东、广西、越南北部和中部地区(汉称交州)。

桂林庙岩考古发现当地先民是早期陶器的发明者,古苍梧族先民也与我国发明种植栽培稻密切相关。史书中记载越人巢居,多食海产;当地人断发纹身,契臂为盟,善使舟善水战,善铸铜器,其语言与汉语的单音成义完全不同。

《商书·伊尹朝献》中载伊尹作“四方令”,记有岭南地区的方国实体。在秦实现国家统一的步伐中,岭南实际上从一个侧面参与了这一活动。自秦汉以来,中原人“避乱交州”出现过六次较大规模的移民潮,推动了该地区“商旅平行,民无疾疫,田稼丰稔”的局面的形成。

三线地区基本建设投资统计(单位:亿元)

“三五”时期“四五”时期“五五”时期
三线基建投资482.44703.91788.20
全国总计976.031763.952342.17
占全国比重(%)49.4339.9133.65

——国务院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三线建设编写组:《三线建设》1991年内部版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岭南地区的发展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演进的关系。
(2)1964年8月,中央作出了在三线地区开展大规模建设的战略决策。获取图、表中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规模空前的重大经济建设战略进行分析。
9 . 1964年,中央决定建设第二套完整的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体系,将国防、科技、工业、交通等生产资源逐步迁入三线地区,三线地区指长城以南、广东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三线地区的大规模建设
A.开启了国民经济的恢复进程B.提升了工矿企业的生产效率
C.有利于经济区域布局的调整D.便于接受苏联等国家的援助
2021-11-06更新 | 423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嘉应中学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70年代中国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其中以重庆为中心迁建、新建的项目有200多个。改革开放后,三线建设时期建立的国防工业经过调整改造,对振兴重庆经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三线建设
A.践行了“西部大开发”战略B.转移了工业重心
C.推动了“一五“计划的完成D.完善了工业布局
2021-11-05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