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60年代,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建设。1954年,全国人大提出包括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的目标。60年代中期又提出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摘编自王娟《脉络·蕴涵·意义: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心在“中国式”,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的道路自信,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是西方国家现代化模式的追随者,而是已经实现了超越,成为并列式的存在。

——摘编自郭玉坤《守正与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之路》

(1)根据材料一与材料二,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2 . 1949年10月到1950年12月,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开办了学习班、训练班,设立革命大学、军政大学,组织干部群众集中学习社会发展史和毛泽东《实践论》和《矛盾论》,把群众性的学习马克思主义运动推向高潮。这些活动(     
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B.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C.展现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成果D.利于促进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
2024-01-01更新 | 26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历史试题
3 . 新中国成立以后,语文教学曾轰轰烈烈地开展过一次学习苏联的《红领巾》教学改革试验。这次改革对以往传统语文教学那种注入式、逐句讲解的方法是一次较大的冲击。这次改革反映了新中国(     
A.外交政策发生重大转变B.国家发展战略有序推进
C.发展道路照搬苏联模式D.传统文化阻碍社会进步
4 . 1956年7月,全国图书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图书馆是向科学进军的有力武器”。会议确定了图书馆工作的基本任务:“向科学研究工作者提供图书资料,为科学研究服务,促进科学的迅速发展”。据此可知,该会议的召开(     
A.明确了图书馆服务公众的职能B.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反映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D.说明图书馆管理融入科技因素
5 . 新中国建立初期,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各级各类党报,大力推动机关、工厂、学校、商店的群众读报工作,到   1950年5月,人民日版已在全国组织了2101个读报小组,下图是1954年盛锡福帽厂党支部副书记在休息时间给工人   读报的照片。“读报组”的推广(     

A.加强了民众对新中国的政治认同B.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D.极大推动了建国初期扫盲工作
2024-03-07更新 | 249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河间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根据国家三线建设规划,1964年国家计委批准唐山铁道学院陆续迁往四川,并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内迁是三线建设时期高校内迁的缩影,这主要是为了(       
A.培养科技人才B.应对紧张形势
C.改善工业布局D.增强国防力量
2024-03-13更新 | 231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7 . 下图是1953年中国高等学校招考专业分类情况,这说明当时中国高等教育(     

A.满足人民精神文化诉求B.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
C.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D.彰显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2024-02-22更新 | 204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1952年,中国开始第一次大规模扫盲运动。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学校。1956年以后,扫盲运动又掀起两次高潮。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学习。新中国的扫盲运动(  )
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B.构建了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
C.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D.反映了国家政权的根本属性
2021-02-02更新 | 761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北省2021届高三11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书院在中国古代特别是两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在普及文化知识,提高当时社会整体教育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宋人尤其是宋代理学士人对书院教育各项制度的建设也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宋代私立书院教师多由创立者自己或聘请有成就的平民学者出任,而公立的书院由朝廷任命有声望的官员士大夫出任。书院的主管者称为山长,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书院,其下还有负责教学工作的“堂长”和“讲书”,及维持教学纪律的“堂正”和“学录”。南宋后期,官学化的书院对教师的选任更为严格,规定其必须是通过科举考试有出身的官员。……在书院讲学过程中理学思想体系也更加严密,更适合统治者的需要。故南宋后期理学再次兴盛之时,其势力遂不可阻挡,从而成为南宋后期乃至明清官方的统治思想。

——摘编自王晓龙、司学红《宋代书院教育》

材料二   下表为1909年全国实业学堂及学生统计表

种类农业工业商业实业预科及其他合计
等级高等中等初等高等中等初等高等中等初等
学校数53159710471101767254
学生数5303226227211361141255824973751403816649

材料三   口号作为教育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反映了人们对教育的现实诉求和价值期待。20世纪50年代末,“学习、劳动、锻炼三不耽误”成为这一阶段最有代表性的教育口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一教育口号在当时深入人心。

——摘编自谢翌等《新中国教育口号的价值嬗变与理性审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教育的历史特征。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的历史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教育变迁的历史启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高考招生信息汇总表(部分)

信息出处
招生由各大行政区定期实行全部或局部的联合或统一招生,并允许各校自行招生《关于高等学校1950年度暑期招考新生的规定》(19505月)
我参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高考(19507月)。那时尚无全国统考,而是分大区招生,一些私立大学则各自单独招生……未想到我竟然被四所大学全部录取胡壮麟《回首往事,倏忽七十载》
除个别学校外,全国高等学校参加统一招生考试,采取统一领导与分省、市、自治区相结合的招生办法《关于高等学校1952年度暑期招考新生的规定》
标题:全国高等学校1953年暑期招考新生录取名单
说明: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将考生试卷评阅后,根据国家的需要,并参考考生志愿进行录取分配。现全部录取分配工作已告完成,除已将录取、备取和不录取通知书分别寄给各考生外,并在各大区公布该区新生录取名单
1953年《光明日报》
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高考招生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