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教育、卫生、文化领域的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教育在上世纪60年代取得的成就,这主要得益于
1965年学校数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1965年在校学生数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
高等学校434所1.1倍67.4万人3.3倍
中等学校80993所14.1倍1432万人6.9倍
小学1681000所4.9倍11626.9万人3.9倍

A.发展人民教育事业B.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C.实行“双百”方针D.提出教育“三个面向”的方针
2020-04-0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950—1951年,国家高等教育部决定放宽工人、农民的入学标准,规定其在完成短期课程后即可进入大学。由此,当时社会上掀起了为工农办冬学和各种业余学校的热潮。但在1953年后,此类政策却逐步取消。这一变化表明新中国
A.照搬了苏联的教育模式B.注重教育的质量和平衡发展
C.已经完成工农扫盲教育D.高等教育政策背离国家战略
3 . 阅读《1957~1997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对照表》,据此得出的正确信息不包括
1年份19571960196519711997
学校数目/所22912894343282170

A.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B.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得到迅速发展
C.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进入停滞发展时期D.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一直呈上升势头
2019-12-0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大足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2019-01-30更新 | 2630次组卷 | 6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大学城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革故鼎新,大力发展人民教育事业,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明确了高等教育为工农开门,为生产服务的方向,将原有79所私立高等学校全部改为公办。1952年下半年,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全国各地高校分期分批进行院系调整和专业设置工作,工科、师范、农林,财经院校和专业增多,而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减少甚至被取消。同时实行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和毕业生统一分配,并将沿海地区一些高等院校的专业、系迁至内地组建新学校。到1953年,全国共有高等学较181所,初步形成学科、专业设置比较齐全的高等学校体系。

——摘编自顾明远《中国高等教育传统的演变和形成》


(1)根据材料,概括建国初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建国初期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
2019-01-1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2018-2019学年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止,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

材料二1867年奕䜣回顾说:“洋人敢入中国肆行无忌者,缘其处心积虑在数十年以前,凡中国语言文字,形势虚实,一言一动,无不周知,而彼族之举动,我则一无所知。”……1863年广州同文馆开始筹建时,清廷上谕再次强调:“惟该馆学生专习外国语言文字,不准西人借端影射,将天主教暗中传习,该抚仍当随时稽察毋令滋弊。”奕䜣曾说:“招考天文、算学,请用洋人,原欲窥其长短以收知彼知此之效也。并以中国自造轮船、枪炮等件,无从入手,若得读书之人旁通其书籍、文字,用心研究,译出精要之语,将来即可自相授受,并非终用洋人。”此事遭到监察御史张盛藻的首先发难:“若令正途科甲人员穷习为机巧之事,又籍升途、银两以诱之,是重名利而轻气节,无气节安望其有事功哉?”

——杜文钿《洋务运动与教育改革》

材料三1946年中国高等教育工科学生仅为18.9%,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文盲率高达80%,这一状况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新民主主义的教育纲领已经确定了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是为工农服务的,是为生产建设服务的。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教育经费异常短缺的背景下,工矿地区和大城市都是生产发展先进的地区的教育跟着生产发展的需要,发展要快一点。1952年中国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1953年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正式编制颁发了全国教育建设计划,东北地区流行的《农民速成识字课本》采用的是像《三字经》一样的韵文体:“日月光,照四方,天上明,地下亮,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咱,有力量……”从1952年调整院系、设置专业一年多,高等教育部已组织高校教师译出以工科为主的苏联教学大纲700种,分发各校应用。

——摘编自苏渭昌、雷克啸《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8卷)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提炼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洋务运动中教育改革的主要信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两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共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初教育改革的特点。

2018-04-17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铜梁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1953年,周恩来主持通过了《关于修订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明确了由新设立的中央高等教育部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同时规定,综合性大学以及与几个业务部门有关的多学科性高等工业学校由中央高等教育部直接管理。这些决定反映了(     
A.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国家政策同步B.政治环境推动高等教育变革
C.个人喜好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方向D.高等教育变革符合当时经济建设
8 . 下表中新中国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主要是因为
A.建立起了人民教育事业
B.确定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方针
C.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D.开展了“教育大革命”
9 .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相继新设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社会学、政治学等人文社科类专业被停止和取消。这次院系调整(  )
A.为适应建国初的工业化需求B.为配合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C.建立了科学的高校专业体系D.推动了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
10 . 中国科学院档案处保存的文件表明,1951年至1958年中国共派出留苏学生7493人,其中69%的留学生学习工科专业,10.6%的学习理科,6.9%的学习农林,3.4%的学习医学,3.2%的学习文科,1.7%的学习文化艺术,1.6%的学习财经。这是我国当时
A.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B.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C.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D.文化教育全面改革的需要
2018-01-10更新 | 640次组卷 | 35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