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70年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新中国而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当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

此外,新中国也面临着周边的安全环境恶化的危险: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这给中国的安全防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当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现实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化解周边国家对红色政权的“恐怖”,新中国还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材料二 我认为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来结束大陆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我们必须采取这些步骤,因为目前存在着看来是无法调和的分歧,苏联不可能采取这些步骤。我们是能够采取这些步骤的唯一国家。

现存的问题是,他们是否会把其他的门打开

——摘自尼克松在堪萨斯域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2)根据材料二指出尼克松总统采取的“这些步骤“是什么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美国调整对华政策的原因。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说,我们面临发展和摆脱落后的任务。我们摆在第一位的任务是在本世纪末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初步目标,这就是达到小康的水平。……所用我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因此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真实的政策,是我们对外政策的纲领


(3)据材料三,分析邓小平为什么在当时提出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实践这一外交目标的。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外交政策制定的因素
2020-08-1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宝坻区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近代以来,中国人对美国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817年(嘉庆二十二年),两广总督蒋攸鼯在奏折中就谈到美国民主制度,内称:“该夷并无国主,止有头人,系部落中公举数人,拈阄轮充,四年一换”。

——熊月之《民主制度在晚清的最早解读》


(1)材料一中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认识有何偏差? 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材料二 “于是十三领地,分为各州。咸以自由民权为宗旨。定宪法。置大统领一人。总理庶务。一千七百八十九年三月四日。首选华盛顿为初次之大统领。成北阿美利加合众国。合众国之独立。实出于国民之爱权利。爱自由。不稍受暴政之压制。奋力以获得胜利。其事业光昌。赫耀伟大。国民之举动也。且当时建比伟业者。皆由智者义勇之士。

——《万国历史》光绪28年(1902年)上海作新译书局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认识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这一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   “美国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因为按照宪法规定,必须有一定财产的人才享有选举权利和被选举权。……最高法院曾多次帮助美国资本家,宣布工人罢工为非法,残酷地镇压革命的工人。……美国的政治制度保障了美国有产阶级的利益,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为的是地主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实为剥削的自由。”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1958年

材料四、“联邦制……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三权分立……防止独裁的出现。”“1787年宪法……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仍然存在着不足,后来,陆续以修正案的形式加以弥补。”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一》(高级中学课本)2007年


(3)材料三和材料四对美国政治制度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结合国际、国内背景的变化,分析产生这种不同态度的原因有哪些?
2020-07-2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列属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关键性成果的是
A.参加日内瓦会议B.参加万隆会议
C.中美关系正常化D.中日正式建交
2020-07-20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题(A卷)
4 . 下图是中美两国某次外交联合声明的摘选内容。该文件表明
A.中美两国结束多年敌对状态B.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对外开放获得更大空间D.美国已放弃既定的冷战政策
5 . 20世纪70年代初,国家批准“四三方案”(因计划用外汇43亿美元),从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引进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兴建了二十多个大型工业项目,至1982年全部投产,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该材料主要表明
A.对外开放的步伐大大加快B.拉开中国与西方往来序幕
C.外交环境影响经济的发展D.“左”倾错误得到彻底纠正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及其追随者……在心底里却是怀着民族主义的共产党人,熟知中国在过去一百年里遭受的灾难。他们像其它持各种不同信仰的中国人一样,急切地想要恢复中国在世界上的合法位置,争取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直被剥夺的大国地位,并力图重振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中共新政府从一开始就对西方列强采取了强硬的姿态,并清楚地表明它与在帝国主义炮艇面前卑躬屈膝的满清王朝和国民政府不同,不惧怕(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主要的力量来源,是与苏联的紧密联系。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对美开放反映了长期以来的战略发展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北京的安全考虑。下述三点变化特别重要:(1)由于美军在越南的数量逐渐减少,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军事存在也相应缩减;(2)与此同时,苏联加紧在亚洲部署常规部队和核力量,直接威胁着中国的安全;(3)尼克松政府公开宣布不参与苏联强压中国的图谋,这是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与领土完整的一种心照不宣但极为重要的承认。北京不可能忽视如此重大的战略发展变化。在此情况下,摆脱文化大革命的那种孤立、仇外状态就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说明建国初期新中国为重新振兴中华民族所做的外交努力。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政府调整对美国政策的原因。
(3)结合以上材料,指出导致不同时期中美关系变化的根源。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12月美国政府制定了国家安全委员会第48号文件,决心“运用一切努力防止中国共产党人从非苏联的来源获得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物资与装备。”

       ——摘编自《中关关系史1949—1972》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采取了怎样的对华政策?当时由中国政府倡导并日益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材料二: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关关系打开新的一页是从共和党开始的,那是尼克松先生、基辛格先生执政的时候。”

       ——摘编自《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推动“中美关系打开新的一页”的重大历史事件。由此,中国外交出现了怎样的新局面?   

材料三:关于“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变化有不同的看法,其中一种是:“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苏联的失败和崩溃是一个西半球大国美国迅速上升为唯一的而且的确也是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大国的进程中的最后一步。”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世界格局出现了怎样的“结构性”变化?在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什么?   
2020-04-2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①美苏达成“戴维营精神”               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20-04-2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是宣传美国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的最好载体。《时代》也比较注意对中国的介绍,很多中国人上了《时代》期刊封面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12月11日期刊封面人物是毛泽东。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红色的基调和一群蝗虫围绕



(1)1950年12月11日期刊封面人物选择了毛泽东,如何理解红色的基调和一群蝗虫围绕?

材料二:1971年11月8日的封面,人物是周恩来。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



(2)结合1971年的具体史实说明材料二中美国对中国的认识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1979年1月1日期刊,邓小平被评为《时代周刊》本年度的风云人物。宣称“邓小平代表了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1996年10月14日的《时代周刊》,王菲登上封面,成为第一个登上时代周刊的华人歌手。

2002年李连杰随电影《英雄》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2002年4月《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是胡锦涛。主题为“开始认识胡”

2010年10月18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是温家宝,文章关注人民币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时代周刊》报道中国的轨迹有怎样的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2020-03-1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其主要影响不包括
A.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B.推动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遏制了苏联霸权主义行为D.发展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2020-03-1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新华中学2012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