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70年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6 道试题
1 . 20世纪70年代初,针对某事件,全中国和全世界的人喜悦、迷茫、震惊交织在一起。当时最流行的三句话是:蒋邦受打击,苏联干生气,佐藤真着急。由此可知,该事件
A.表明中日关系逐步正常化B.促使中国重返了联合国
C.体现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D.是美苏关系缓和的表现
2 . 1971年7月,当时的美国总统在讲话中指出:与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面临着我们甚至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挑战。在即将到来的世界中,美国将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据此,美国进行了战略调整,其中包括
A.退出和苏联的争霸B.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C.放弃对西欧的控制D.扩大在越南的战争
3 . 在中外交往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发生不同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罗斯福说:“对于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有效地联合作战;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作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三大盟国俄、英、美并驾齐驱。”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1)材料一中美国对华政策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材料二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一特定背景下,新中国采取相应的外交方针是什么?

材料三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物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的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现代中国让西方人产生了很多疑问:为什么社会主义中国经济会突飞猛进?为什么中国会出现姚明这样像NBA球员一样好的明星?中国会不会把全球的石油用光?……这当中有好奇、羡慕,也夹杂着猜疑与不安,中国的形象正因此而变得更加复杂、多元、丰富,西方人再也无法用非好即坏的标尺或简单的符号来看待中国了。

——摘编自《历史上西方看中国:从天堂到丑陋不堪》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自身的角度分析让西方看中国的眼光变得复杂、多元、丰富的因素。请针对如何消除西方对中国的猜疑与不安提出合理的建议。
2020-01-08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4 . 1977年,时任总裁马丁访问北京,再次表达可口可乐希望重返中国的愿望。马丁说,他们在中国设厂,重点不是卖给中国消费者,主要是针对到中国旅游的外国人,特别是欧美游客。1978年12月,撤离大陆30年的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有关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成为港资之外第一家进入大陆的外企。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有
A.经济全球化是可口可乐提出并能够重返的主要原因
B.马丁的说词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徘徊和犹豫
C.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确立是可口可乐返华的基本保证
D.可口可乐与中国市场的离合折射了近现代的中美关系
5 . 学者王顺生认为:“从1972年起,我国的外贸、金融及与之有关的其他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个建国以来对外引进技术设备、开展经济交流的第二次高潮。”这一局面的出现得益于(     )
A.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B.和平共处原则的提出
C.中美关系改善D.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
6 . 根据下面材料呈现的信息,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国近代产生的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的原因是中国人的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与灾难性战争受到刺激两种情绪的碰撞的结果,这个结果孕育了一个新的中国,产生了至今仍在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的诞生对世界有何影响?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l、图2、图3反映的事件涉及到近代中国革命哪两个历史时期?
(3)材料二中,中国同盟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图3反映的事件发生于哪一年?图反映的事件历史背景是什么?
2019-11-12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7 . 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B.中美关系的缓和
C.第三世界的兴起D.中日关系的改善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外交时代:弱国有外交”:变局观取代夷夏观,海防外交取代塞防外交成为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外需和戎,内需变法”成为救国之策。……中国既蒙受了刻骨铭心的国耻,外交上也实现了重大转型。

——袁南生《从鞠躬到握手:中国千年外交的历史轨迹》


(1)分析中国由夷务外交向洋务外交转变的主要原因,晚清时期有哪些事件体现了其“外需和戎,内需变法”的?

材料二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对外政策上尝试以日本为外交中心谋求与日本建立一种稳定的合作关系;1928年日本制造济南事件后,国民政府奉行联美制日政策,借助英美制衡日本在中国的扩张;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在事变初期实行不抵抗政策。……1935年后,日本提出旨在全面控制中国的“广田三原则”,并积极策动华北事变。在这种形势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趋向强硬,抗日的外交政策初步形成。

——臧永祥《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探析》


(2)据材料二,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对日外交政策的改变。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根据新的国际形势和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毛泽东高屋建瓴地从乒乓外交和斯诺传话开始,逐步实现对美、日外交正常化的战略性转变。这是一个出乎当时国人预料的重大转变,如何统一全党与全国人民的认知,成为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在毛泽东、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对统一全党全国对国际形势和外交政策的看法实行了强有力的“核心领导”,稳妥有序地解决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较好地统一了全国意志,顺利实现了外交战略的重大转变。

——以上材料摘编自石源华《应对重大外交问题需要统一国家意志》


(3)根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对中美、中日关系做出的战略性转变,并概括党和国家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
(4)通过近代以来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说明外交政策的制定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9 .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战略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体现,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有两大形势,一是形成了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冷战开始;二是亚非发展中国家纷纷开展独立运动,完成民族独立。共产党建立的社会主义中国自成立就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

材料二 在中国方面,珍宝岛事件后,中国更感到自己的安全受到苏联的直接威胁,愿意改变中美长期对抗的局面,以适应抵御苏联威胁的需要。同时,中国时刻关心着自己民族统一大业的实现,也希望中美之间的和解能有助于台湾问题的逐步解决。

——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给尼克松总统的一份备忘录

材料三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摘自十九大报告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国际形势的特点。为了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新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战略?为处理好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间的关系,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外交原则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改变对美外交战略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国际格局的特点及中国的外交战略。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国家外交战略制定的因素。
2019-11-01更新 | 1165次组卷 | 16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宿迁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69年,中国元帅们在讨论国际局势时,认为中国可以参考魏、蜀、吴三国鼎立时诸葛亮的战略方针“东联孙吴,北拒曹魏”。他们的认识
A.是“一边倒”政策的延续
B.与7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理念一致
C.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D.是基于“中苏美三分天下势均力敌”的判断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