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据统计,1978—2017年,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14.5%,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9.5%的增速。这表明对外开放(       
A.加快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步伐B.推动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C.促进了不结盟外交政策的形成D.开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2022-07-04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TOP二十名校2023届新高三上学期6月调研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2 . 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C.内地——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2021-10-22更新 | 119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在邓小平的倡议和直接推动下,上海完成了由我国改革开放“后卫”向“前锋”历史性转换的华丽转身。上海的这次“转身”
A.揭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序幕B.成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C.开启了国有企业改革历史进程D.明确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
4 . 1984年夏季,流动人口总量约为70万人左右,1985年9月增至111万人。1987年底广州流动人口110万,占常住人口比例的32.16%。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浦东开放的辐射效应B.交通工具的日益进步
C.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D.沿海城市的逐步开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92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地区工业产值达787.7亿元,农业产值59.2亿元,社会零售商品总额255亿元,分别比1980年增长60多倍、10多倍和30多倍。这说明
A.外向型经济已建立B.城市改革效果巨大
C.开放格局初步形成D.对外开放成就凸显
2020-07-0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85年3月10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所规定的进口税率,其平均水平比 1951 年下降了10%,包括发展新技术需进口的新材料、新技术产品、信息传输设备和与改善人民生活相关的餐料、物品、食品等55%的税目降低了进口税率。此次关税改革
A.标志着我国关税制度现代化的起步B.是为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
C.使我国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关税制度D.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7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施的对外开放大致可以划分为“试点探索”“扩大深化”“体制性开放”三个阶段。试点探索是指
A.经济特区的创办
B.沿海港口城市开放
C.沿海开放区设立
D.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8 . 我国的开放首先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是以经济开放为基础和重点,包括积极发展同其他各国在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这说明我国的开放
A.格局初步形成
B.采用渐进方式
C.奉行平等互利
D.具有全方位性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对外开放40年,既是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发生深刻变革的40年,也是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40年。在这40年里,开放成为了推动和深化改革、支撑和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开放带来了中国改革发展缺少的外部资源,拓展了中国发展的外部空间,形成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倒逼机制”。开放的内容不断扩展丰富。开放从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对外部世界的开放逐步扩展到中国内部的相互开放,最后是世界各国之间更大的开放。

——摘编自杨雪冬《对外开放40年的成就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意义。
10 . 被海内外人士誉为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经济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是
A.深圳特区
B.海南特区
C.上海浦东
D.港澳特别行政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