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础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叫做‘自力更生’,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       

——唐山、朱向东《毛泽东自力更生思想初探》

材料二   “……我们谈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讲了个‘大有希望’,不是‘中有希望’,更不是‘小有希望’……几亿劳动群众,工人农民,他们现在感觉得心里通畅,搞大跃进。……这一干起来,今年粮、棉差不多增产一倍……钢铁可翻一番……明年粮食总产量可能超过一万亿斤,钢铁明年可能超过两千万吨。总而言之,明年是基本赶上英国。十五年计划,两年基本完成。谁能料到?这就是群众的干劲的结果……”

——1958年9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对外开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在科学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提出了一系列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与构想。

——张先亮《论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

材料四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现在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善于学习,大量取得国际上的帮助。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节选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自力更生方针的背景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中看,毛泽东是基于什么认识发动了“大跃进运动”的?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毛泽东的认识有何依据?这场运动为什么会酿成一场灾难?
(3)结合材料三、四分析邓小平是基于什么认识作出了对外开放决策的?
(4)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处理好哪两对关系?
2020-02-0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外交、对外开放大事年表

时间

大事

1971年

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1972年

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又有28个国家同中国建交。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定。

1980年

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1984年

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

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年

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1992年

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带入全球贸易体系。

2017年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2018年

在青岛召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习近平作了主题为“弘扬‘上海精神’,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摘编自《中国历史用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的外交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对外开放过程呈现出什么特点?谈谈不断扩大发展的对外开放对我国产生的重大影响。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020-01-1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外交、对外开放大事年表

时间大事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1972年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又有28个国家同中国建交。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定。
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1984年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1992年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带入全球贸易体系。
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2018年在青岛召开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习近平作了主题为“弘扬‘上海精神’,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

——摘编自《中国历史用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目的。说明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的外交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不断扩大发展的对外开放对我国产生的重大影响。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019-10-1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2020学年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随堂练习题
4 . 1979年春,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出席中央工作会议,他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在中央的权力过于集中,地方上感到事情很难办,……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这个建议的背景包括
A.人民公社体制废除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
C.上海浦东正在启动对外开放
D.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结束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上述中国举办的交易会中选择一届,从举办的背景、选址、作用等三方面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9-10-1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一)文综历史试题
6 . 1984年根据《中国青年报》做的一份调查,当年最受欢迎的职业排序前三名依次是:出租车司机、个体户、厨师。下列选项中不构成上述现象政策背景的是
A.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C.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上海、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D.中共中央、国务院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开辟经济开放区
2019-08-22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1985年3月8日国务院《关于上海市进一步对外开放有关问题的批复》指出,上海市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范围除老市区外,还包括上海市所辖的十个县的城关区和重点卫星城镇。该批复出现的背景是
A.设立上海经济特区
B.设立沿海开放城市
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经百年岁月更迭,招商局自1872年传承“通五洲航,招天下商”的宏大理想,积极拓界发展,开启未来盛世。下面是为庆祝招商局成立14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的招商局邮票。



【注:“浦江创业”的画面主体是招商局购买的第一艘商轮“伊敦”轮(悬挂双面旗)。前景是翻滚的海浪,背景右上角为:招商局旧址(现上海外滩9号楼)远景;左上角为“总办轮船招商公局关防”印章。

“蛇口开发”主图:“蛇口工业区”画面主体是日新月异的蛇口新貌,背景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牌和繁忙的蛇口港等画面;右下角为“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总公司图记”印章。

“再创辉煌”画面的主体为招商局香港总部,背景的左边是中国通商银行旧址(现在的上海外滩7号楼)和“招商局”印章;下边是深圳招商银行大厦和其银行卡上的金葵花元素,背景为1873年招商局发行的招股书和K线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两枚邮票,对其加以说明。
2019-05-1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蛟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9 .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为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开发的主要背景是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环太平洋经济圈迅速崛起
B.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C.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2019-06-03更新 | 295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1届四川省南充高中高三第七次月考历史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东西部地区有关数据的统计
地区
土地面积(公顷)
耕地(公顷)
森林(公顷)
东部
106410
27840
15934
中部
325010
47930
74749
西部
524980
19130
37946


材料二          中国中西部地区(包括东北)共21各省区,占国土总面积的四分之三,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根据探明储量:中西部地区占90%以上的煤,石油的67.44%,天然气的75.56%,可开发水资源占96.82%。
——《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开发政策》
材料三          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大型的“准发达国家”板块——东部沿海地区,还有一个超大型的“新兴经济体”——中西部地区,中国两个板块的结合便产生了1+1大于2的中国效应。
——张维为《中国震撼》
材料四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欧盟希望有一个统一的欧洲大市场。东欧国家有一亿多人口的庞大市场,与欧盟紧密相连,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较高且劳动力成本低。对中东欧国家来说,加入欧盟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实现国内各领域的转型,同时,国家间和解与信任的不断加强也有助提升地区稳定水平。欧盟东扩使俄罗斯的缓冲地带被冲破,战略空间被压缩。但欧盟东扩也面临着:如何定义欧洲和欧盟,即欧盟最终的疆界在哪里?欧盟成员国内部因经济发展的悬殊如何解决成员国的差异和分歧等问题。
——《欧盟东扩的历史与现实需求》
(1)根据材料一二四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东西联动的中西部开发与欧盟东扩有哪些共同的因素?二者目标的主要差异性是什么?
(2)当欧盟东扩面临很多现实难题的情况下,根据四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东西联动的板块结合为什么能产生1+1大于2的中国效应?你得出的主要启示是什么?
2019-01-3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湖南十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