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2 道试题
1 . 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一   在世界近代历史潮流转换的过程中,我国逐渐由领先变为落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人民备受屈辱,有不少仁人志士挺身而出,试图为国家发展寻找出路,做了很多艰辛的探索。在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开始了被动现代化的历程。

——张占斌《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国家治理》周刊202210月下)

材料二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提出了中国工业化的问题。……19569月,毛泽东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现在也面临着和苏联建国初期大体相同的任务,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1957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讲到农业与工业的关系时,再次强调,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必须实行工业与农业同时并举,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和现代化的农业”。……19572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毛泽东还指出,我们人民民主专政的目的是“为了保卫全体人民进行和平劳动,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范希春《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与追求》(人民网2022.1.24

材料三   197912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1)要说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开始了被动现代化的历程”,可以选择哪些史实进行佐证?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8)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2012)两个时期中各选一个实例,阐释中国共产党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3-06-12更新 | 25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也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论政,立行仁与正名二要旨。前者得孟子而大申,后者经荀子而更备。孟子承其教而发为“仁心”“仁政”之论,其说遂愈臻详备。仁心之起,源于性善。至荀子复攻孟子,一反其说,以为人生而有好利,嫉恶之心,耳目声色之欲。性恶之说既立,则礼之必要,不待深辨而已可知。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朕(唐太宗)举贤者,非朕独私,以能益百姓也。我于宗室故人,苟无能,终不得任。“古人云,王者须为官择人,不可造次即用……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故知赏罚不可轻行,用人弥须慎择。”

——引自《新唐书·杜正伦传》《贞观政要》

材料三   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反动势力虽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然要作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管理方式。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孟子“仁心”与荀子“礼之必要”的思想依据。结合所学,简述孟子对孔子“行仁”要旨的发展。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唐太宗选官任人的原则及相关的制度建设。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概括毛泽东讲话中提出的基本方针及其背景,概述其思考在探索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作用。②以上海为例,简述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并说明借鉴“先进经营管理方式”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变革。
2022-11-30更新 | 218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和台州市临海市2022届高三5月选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2月,一些华洋杂货批发商囤积钟牌414毛巾,零售价在10天内上涨84%, 严重影响了国内民众的生活。为扭转困局,政府加强了对市场的管理,严厉打击、取缔投机活动。1950 年 4 月,中国百货公司成立,在全国范围内组建国营百货零售商店 48 个,门市部 87个;同时各级政府更是号召每一个县都要成立一家百货商店。至1956年,我国公私合营的百货商店已达到2803家,由此,国营商业掌握了大量货源,使军需和民用的物质需求有所保障。

材料二 从1992年起,各大超市、大型购物中心等各种新业态陆续出现在中国市场。它们大多采取连锁经营方式,并迅速扩张,逐步蚕食百货商店在中国零售业的市场份额。1998年,286家大型商场总体实现利润22.25亿元,同比往年下降16.93%,1999年,百货商店盈利情况进一步恶化,239家商场有149家利润出现负增长,其中72家亏损近三成。2001年后,我国逐步消除壁垒、扩大商业领域的对外开放。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对于一直萎靡不振的中国百货业来说,也是一剂“治病猛药”,通过与外资企业合资、并购、竞争,中国传统百货商店向现代百货转型的进程被大大缩短,它们利用已有的优势,利润得到稳步提升。

——摘编自马军《我国百货商店发展历程及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国营百货商店建立和发展的背景,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传统百货商店向现代百货公司转型的主要因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023-03-2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龙马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战时期,大批沿海工业内迁,据统计,19379月—19406月间,有154家民营企业迁入重庆,还有政府所辖的9个兵工厂;重庆地处中国内陆腹地,三面环山,只有东面长江一线与外部相连,长年多雾,使敌机模糊攻击目标,从而尽可能减少损失;194096日,国民政府正式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重庆从普通城市上升为战时省都,使得东部地区人才、技术大量迁入;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确定“政府第一期约工业政策",规定军需厂矿优于民营厂矿迁移,对于民营工业也采取了一些鼓励、奖励、协助等优惠政策和措施。

——摘编自邓玲《从抗战时期重庆经济发展看今日重庆经济腾飞》

材料二   1997年重庆直辖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利用自身坚实的工业基础优势,承接来自东部的产业转移,在经济大环境不甚理想的背景下也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发展水平,GDP增速更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要以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为重点,实行新时代全面开放战略,落地一系列新的对外开放政策。重庆抓住机遇,建设“渝新欧”国际铁路,积极完善相关配套基础建设,成为中欧班列"先行者":并且积极地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弥补不利的地理位置所造成的对外贸易劣势。

——摘编自熊玉洁《“渝新欧”国际铁路的开通对重庆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重庆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庆直辖以来主要抓住了哪些机遇以促进自身发展。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准皇帝颁布了《防范外夷条规》,根据这一文件建立了“公行”机构。公行是由官方允许的商人组成的垄断性外贸组织。外国人来广州做买卖必须经由公行,其行动也由公行的行商负责约束。外国商人只准在规定的时间,即每年的5月至10月间来广州进行贸易,期满必须离去。在广州期间,他们只能住在由公行所设的“夷馆”内。外商在华只能雇用翻译和买办,不能雇人向内地传递信件。中国人不准向外商借贷资本。条规还规定要加强河防,监视外国船舶的活动。

材料二 《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道,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的经济变成了内向型。在19世纪中期的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材料三 40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在经济全球化日益面临重大阻力的背景下,中国始终积极推动双边及多边贸易、投资发展。197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为355亿元;2017年,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已经达到27.79万亿元,是1978年的782.82倍。其中,进口额由1978年的187.4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15.33万亿元;出口额由1978年的167.6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12.46万亿元。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12016年,中国进出口货物和服务总额占全球的份额由8.4%上升至9.7%。显然,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为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的繁荣作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根据2017年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国2016年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达到1961.5亿美元,蝉联全球第二大投资国地位,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规模的比重首次超过10%。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以及中国在全球市场中话语权的不断提高,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对外投资将对全球贸易的增长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再平衡的重要力量。


(1)据材料一、二,指出鸦片战争前清朝对外的基本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使当时中国与世界市场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这一政策出现的客观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关系对中国经济的主要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及对世界市场的主要贡献。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研究学者认为,标语是特定时空背景的产物,是价值驱使下的联合。图1、图2分别为不同时期深圳街头的标语牌,图11981年,图22020年。



联系图1与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后的深圳当年共与客商签订885个项目,协议投资额达51亿港元,其中中外合资合营的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90.3%。与此同时深圳人口激增,到1983年底就从原来的2万增至30万,蔬菜供应空前紧张。当时国家统一定价青菜0.05元/斤,深圳种菜成本是0.3元/斤。后来开放市场,让市场决定菜价,菜价飙升至1.2元/斤,后稳定在0.4元/斤。

——摘编自《深圳口述史》(下卷)

材料二   1984年春,邓小平视察完深圳来到上海,发现两个城市的反差惊人。1990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把中国最大城市上海推上舞台,等于向世界宣告中国改革开放将扩大范围、提高层次,继续推进。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都强调,浦东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面。

——摘编自(美)库恩《中国3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经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90年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有利于浦东开发开放的重大举措,并概述浦东在改革开放中的历史地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年开始,我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陆续开展起来。到1956年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等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绝对统治地位。与此同时,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科学文化体制等也相应地基本形成了,以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为特点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也得以须布实施。中国共产党比较顺利和创造性地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避免了大的经济破坏和社会动荡。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使中国能够形成全国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有效团结,这为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为现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接劳分配的分配方式并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提供了基本条件和重要保证。

——摘编自高长武《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和历史意义》

材料二20201112,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并参观了在国家战略的引领下一一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主题展。在这次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表示,经过30年发展,浦东已经从过去以农业为主的区域,变成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浦东开发开放30年取得的显著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供了最鲜活的现实证明,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最生动的实践写照。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赋予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社论《浦东开启新的引领之路》


(1)根据材料一,归纳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和国家在上海浦东设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背景。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秦汉到元明,南疆都较北疆经济发达,城市数量也相对较多。清王朝在平定准噶尔叛乱后,实行军府制管理,重点开发北疆,采取了屯驻大军、移民屯田等措施,推动了伊犁九城和乌鲁木齐等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这不蚀使北疆城市在数量上矩过南最,而且改变了新疆城市的分布格局,形成了以伊犁为中心的北疆城市体系的形,清代前中期,南疆主要有八城,这些城市历史悠久,不同于北疆新建的伊犁九城和乌鲁大齐等城市。

——摘编自何一民《近代南疆城市规模的变化与制约因素论析》

材料二   198311月,经国务院准,霍尔果所新疆伊犁州所辖县级市,中国和哈萨克斯边境重要口岸城市,1881年曾被迫通商)正式恢复开放,迅速成为我国西部与周边国家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的国际大通道和桥头堡。改开放10年,曾经的“驼队经过之地”成为我国西部唯一拥有公路,铁路,航空、管道、国际光缆“五位一体”的国际综合枢纽。下表所示为近年来霍尔果斯扩大开放的一些重要举措:

时间措施
2014《霍尔果斯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启动编制,以取代原来的口岸“规划”
2017新疆自治区颁布了《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条例》,给于包括容错机别在内的一系列鼓励霍尔果斯先行先试的政策工具:同年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境内离岸人民币试点;年底,城市总体规划最终稿形成
2018516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正式出台《关于深化霍尔果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革的若干意见》,提出面向国内外,分批次有计划更求引进现代物流、国除贸易等人才,打造“人才高地”

——摘编自于熙《从百年口岸到戈壁新城—边境口岸霍尔果斯的改革开放4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清朝前中期对新实施军府制管理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霍尔果斯21世纪扩大开放的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边疆地区发展的认识。
2021-11-1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吉林两省四地重点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47年 ,意大利热那亚湾的里窝那宣布为自由港,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以“自由港”命名的特殊经济区域。18-19世纪英国占领直布罗陀、香港岛等地后, 均先后宣布这些地方为自由港。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区还有德国的不莱梅、法国的敦克尔克等地。进入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 ,出口加工区在世界范围出现并且迅速发展。许多国家划出特定区域土地作为自由加工区,专供外资厂商开展出口加工业务。20世纪70年代末80 年代初以来 , 是世界经济特区向科学化和综合化发展的新时期。许多出口加工区在转型升级,向技术知识密集型发展。其中较有影响的有: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三角研究园”、日本的“技术城”特别开发区等。中国80年代创办的深圳等经济特区都是大面积综合性的经济特区。 此外还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伊朗等国也建立了综合性经济特区。

——摘编自钟坚《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态势及其经验》

材料二   1979年4月,广东省委负责人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兴办出口加工区、推进改革开放的建议。同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先行一步”,并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8月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等地设置经济特区,明确要求发挥经济特区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作用。......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

——摘编自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特征,并分析影响世界经济特区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经济特区设立的历史背景,并指出与西方相比较,中国经济特区发展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现代以来中外经济特区发展的历史启示。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