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1956年10月,日本不顾美国阻挠,与苏联恢复外交关系。1960年1月,日本促使美国签署《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一般称为“新安保条约”),废除了旧条约中“美国可以镇压日本国内暴动和骚乱”的条款。1971年6月,美日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日本外交政策的转变反映出(     
A.资本主义阵营瓦解B.两极格局受到冲击
C.日本成为政治大国D.美国丧失霸主地位
2023-04-03更新 | 756次组卷 | 7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1967年11月,法国再次否决英国加入欧共体的申请。下表所示为当时两国政要对此事的表态。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政要表态
英国首相威尔逊只要戴高乐将军还在爱丽舍宫,我们(英法)之间的关系就极难恢复
法国总统戴高乐有朝一日,英国将加入共同市场(欧共体前身之一),但毫无疑问那时我将不在位了
A.领导人意志决定国际关系走向B.英法两国存在严重的利益分歧
C.欧洲经济一体化潮流无法阻挡D.世界多极化趋势遭遇巨大挫折
3 . 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这说明(     
A.法德两国消除矛盾,已开始全面合作
B.在经济恢复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联系日益密切
C.两极世界的国际格局瓦解
D.美国在世界的政治、经济地位动摇
4 . 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       
A.欧洲经济一体化推动B.“新经济”的出现
C.马歇尔计划开始推行D.西欧福利国家确立
2022-07-18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上,欧洲很长时期为国际经济政治中心,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这种中心地位开始无可挽回地衰落下去,很多欧洲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对此扼腕叹息,无时不想恢复欧洲昔日的雄风,然而单凭一国之力量很难做到这一点,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国家很多精英的一种共识。但欧洲联合历经坎坷,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算真正迈出重要的一步,开始于文化上有着共同起源的西欧国家。当然,在欧洲联合的过程中,美国也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欧洲走向联合后,西欧国家尽管一直在争取实现对美国的“平等伙伴”地位,但二战后的形势使其无法在国际事务中彻底摆脱美国的“阴影”。

材料二   反美主义是欧洲一种历史很悠久的传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的反美主义运动已崭露头角,但通常表现为单个国家中部分人的行为。二战后,在涉及与苏联阵营对抗的重大问题上,西欧始终是听命于美国,但这种状况并没有改变西欧与美国在本质上存在的竞争关系,也没有完全消除美国文化在很多欧洲人脑海中的“他者”形象。虽然,单个国家文化精英的反美主义依然是主体,但开始出现了西欧国家共同抵制美国的趋向。冷战结束后,激发欧洲反美主义的内外因素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还随着美国文化以更猛烈的形式向外传播表现出加剧的趋势,在很多欧洲人的脑海中,美国依旧保持着负面形象,反美主义还会在欧洲这个古老的大陆延续下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晓德《反美主义与欧洲联合中认同的强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西欧走向联合的背景,并分析西欧联合产生的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欧洲反美主义兴起的原因。
6 . 1964年1月27日,无视美国的强烈反对,法国成为西方世界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1966年,戴高乐访问苏联,同苏联签订了系列经贸文化合作协定。这说明
A.法美关系山合作走向对峙B.法国逐渐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C.两极格局正面临潜在冲击D.西欧国家事实上已退出“冷战”
7 . 1971年7有6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发表讲话,承认国际战略格局已发生变化,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这表明(     
A.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趋势放缓B.欧洲一体化冲击了世界格局
C.美国于冷战中处于不利地位D.中国重返联合国有利于综合国力提升
2021-04-02更新 | 257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8 . 丘吉尔曾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国与国之间存在着分离聚合的复杂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便为时常想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全球通史》

材料二   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

——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下卷

材料三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


(1)材料一中“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3)材料三中“相逢一笑泯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作用?
9 . 戴高乐政府在1959年3月宣布撤出受北约控制的法国地中海舰队的要求,6月拒绝在法国领土上存储美国核武器,7月又把美国驻法国的战略轰炸机赶了出去。戴高乐政府的这些做法表明
A.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B.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
C.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D.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主导下的占领重建和经济恢复阶段对日本施加影响:

对内软硬兼施开展农地改革和强制征粮,对外从未停止过对日本的粮食输出。美国实现粮食战略的手段因时而异,在一定程度上,美国和日本在这种粮食关系中实现了互利共赢。冷战时期,解决美国粮食生产过剩的唯一办法是让外国人也以美国人的方式来吃饭,美国国会表决通过并由艾森豪威尔总统签署生效的480号公法,成为美国推销剩余粮食的有效工具。结果是日本的小麦、大米甚至粮食自给率的下降。此时,基于对抗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考虑,美国需要借助日本推行遇制战略,对日粮食战略成为日后巩固和强化美日同盟的润滑剂黏合剂

——摘编自徐振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粮食战略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粮食战略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