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在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印度尼西亚首任总统苏加诺宣称:“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能做很多!我们可以动员所有精神、道德和政治的力量去追求和平……用‘道德暴力’的力量去维护和平!”这一主张旨在(     
A.提升印尼的国际声誉B.规范民众的斗争方式
C.捍卫国家主权的独立D.支持配合不结盟运动
2024-05-2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考模拟卷(押题卷二)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1945—2020年联合国的发展概况。下表内容可用于佐证(     
阶段时间概况
第一阶段1945年至1990年本应成为战后世界“主角”的联合国,却成为冷战的“配角”,联合国的作用被弱化和边缘化
第二阶段1990年至2010年冷战结束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数量不断增加。尽管联合国的作用上升,但其权威却不断受到挑战
第三阶段2010年至2020年联合国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同样突出,联合国改革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A.合作共赢成为了时代的潮流B.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
C.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的推进D.第三世界国家的异军突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作为民族主义的戴高乐主义是沿着法兰西民族历史发展的轨迹运行的,它内涵三个方面的因素:比族和民族独立;法国的大国地位,“多国欧洲”的欧洲观念。在戴高乐的词汇里,“伟大”一词有着特殊意义,含义非常广泛。他在战后为法国所做的事,都是为了使法国能其为“伟大”的法国。比如撤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改变法国在联盟中对美国的从属地位;建立法国独立的核威慑力量,打破美国的核垄断;同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缓和、谅解、合作”的关系,积极推动中法建交;建立一个摆脱美苏控制,以法国为中心的,法德联合为支柱的,由欧洲主权国家联合起来的“大欧洲联合”;实行非殖民化,在第三世界推行“积极存在”的政策,以求保持和增进法国在第三世界的利益和影响等。

同时,戴高乐也非常明确,从哲学体系、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看,法国完全属于西方。他要求在大西洋联盟内拥有与美国等大国相等的权益与地位,他要求有直接同苏联对话的权利,并且致力于同苏联发展合作关系,他努力使法国成为一个拥有自己的独立核力量的核大国,等等,这一切一点儿都不影响法国是西方世界的一员。这类保证也是他多次声明过的。

——摘编自陈乐民《戴高乐主义和民族主义》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十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戴高乐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戴高乐主义进行评价。
4 . 1985年,美国国会和大使馆支持美国电影协会在韩国建立好莱坞发行公司,要求韩国增加放映好莱坞影片的时间。另外,在与加拿大、法国就电影产品在商品与文化定位上发生冲突后,美国对这两个国家采取了经济制裁措施。这反映出当时(     
A.美国文化霸权主义凸显B.“冷战”逐渐渗透至文化领域
C.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裂D.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9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宣布撤出受北约控制的法国地中海舰队,并反对美国在法国领土上存储核武器;1963年,法国拒绝签署由美国、苏联和英国主导的《部分禁止核实验条约》,该条约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美苏的核垄断地位。据此可知,当时(       
A.资本主义阵营逐渐分化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多极化政治格局已形成D.两大阵营斗争日趋激化
2024-03-14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一)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缅甸自1948年独立以来,共产党的力量对缅甸政权构成极大威胁。为了避免“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发生,美国选择向缅甸提供援助,帮助缅甸政府稳定国内政治形势。东南亚是英国的传统势力范围,英国在美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特殊,所以美国在对缅援助问题上采取与英国协调的政策。受战后新兴民族国家“中立主义”的影响,缅甸的中立主义外交政策限制了美国对缅援助活动的开展。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国内农产品过剩之时,将目光投向了缅甸的传统大米市场,加剧了缅甸经济危机。新中国积极调整外交战略帮助缅甸缓解危机,缅甸也邀请中国参加亚非会议,中缅政治互信的加深和经贸联系的加强,两国之间建立了深厚的“胞波”情谊。缅甸政府总是甚至想扮演中美之间的和事佬,促进中美关系缓和。

——摘编自李雪华《美国对缅援助研究(1950~1968)》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制约美国对缅甸援助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对缅甸的援助。
2024-03-1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四)历史试题
7 .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末,联邦德国一方面在军事上与美国紧密联系、合作,另一方面在经济领域与美国展开国际竞争,同时还对经济窘困的苏联给予技术、设备和资金的大力援助、支持。联邦德国此举(       
A.利于突破国家分裂现状B.是夹缝生存的明智之举
C.是冷战爆发的重要诱因D.是经济滞胀的无奈选择
8 . 图中分别为1950年和1970年世界部分国家(或地区)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比例图。对图中数据解读合理的是(     

A.经济区域集团化成为时代的潮流B.冷战削弱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C.苏联模式长期制约苏联经济发展D.欧洲一体化冲击了世界经济格局
9 . 材料题解析题

材料一   1989年1月乔治。布什总统入主白宫,展开了积极活跃的外交政策。同年12月美国为维护其在巴拿马运河区的利益,武装入侵巴拿马。1990 年在伊拉克公然入侵科威特后,推动联合国通过了谴责伊拉克的决议,并筹建了一支由数十个国家组成的反伊联军。在4年执政期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0.7%,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增长率最低的时期。1992年克林顿上台,早在竞选时期,他就提出了其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根据新形势的变化,构筑新军事力量,确保美国利益与安全受到威胁时,能做出有效的反应并取胜;推进世界民主化;巩固美国经济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执政期间,确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理念;民主不分国界,安全不可分割。

——摘编自金重远等《世界现当代史》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已同110个国家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与美国.日本和西欧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邓小平提出不以意识形态差别考虑国家关系的新思路,强调不干涉别国内政是国家关系应遵守的原则。邓小平要求把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一样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具体到对外关系上,明确提出经济开放的同时,文化也要对外开放。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对外开放作为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不仅适用于物质文明建设,而且适用于精神文明建设”。90年代初,江泽民提出“求同求和”与“全面参与”的外交思想。北京申奥和上海申博的成功是中国全面参与国际事务,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的重大举措。江泽民还将国际新秩序理论的内容从政治与经济扩展到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四个方面。

——摘编自杨悦《新中国文化外交70年——传承与创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外交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外交措施
10 . 法国戴高乐总统“四两拨千斤”的外交谋略至今在国际外交界令人称道。以下是某同学进行探究学习时采用的素材,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1958年9月在致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的备忘录中提出组成美英法三国核心领导机构。
1958年11月赴西德与阿登纳会晤,建立巴黎一波恩轴心。
1959年6月拒绝美国在法国领土储存核弹头和在法国建立中程导弹基地。
1963年6月法国从北约撤回大西洋舰队,不再参加北约联合军事演习。
1964年1月中法建交,法国是第一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西方大国。
1964年走访11个拉丁美洲国家,签订了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协定。
1966年3月正式通知北约盟国,法国结束对北约组织一体化的从属关系。
A.冲击两极格局争取大国地位B.强化国家干预推动欧洲联合
C.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D.积极参与北约组织东扩进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