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20世纪70年代初,尼克松曾在讲话中提到:“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从经济状况和经济潜力看,当今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这意味着,与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面临着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挑战。”材料反映出(       
A.美国民众对当时国际形势的清晰认识B.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C.影响形势变化的关键在于冷战的发生D.美国在国际中将不再发挥作用
7日内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20世纪50年代,“第三世界”很大程度上成为经济贫困、发展落后和政治不稳定国家的“代名词”;20世纪80~90年代,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用中性的“南方国家”代替“第三世界”一词;21世纪初,“全球南方”成为国际热词,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这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A.发展中国家崛起逐渐改变国际格局B.国际关系实现了民主化
C.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化最大受益方D.霸权主义得到有效遏制
2024-03-02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3 . 1966年时任法国总统的戴高乐在记者招待会上明确宣布法国将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1968年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美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逐渐激烈;1969年勃兰特大选获胜当选联邦德国总理,主张实行与苏联缓和关系的“新东方政策”。上述国家的对外政策体现的实质是(       

A.外交政策打破意识形态壁垒B.美国霸权主义政策阻碍东西方交流
C.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D.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024-01-02更新 | 159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面临着来自美苏两个方面的外交压力。中国要减轻外交压力,拓展更广阔的外交活动空间,就必须寻找新的合作伙伴。1964年,毛泽东正式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理论,指出美苏之外的国家都属中间地带,中间地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亚非拉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以欧洲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与美苏之间有矛盾,而且随着自身力量的发展,这种矛盾将日益加深。中间地带发展的趋势将是独立于美苏之外,并能与美苏抗衡的一支强大的国际政治力量。

——摘编自徐如军《论新中国外交思想三个层面的转变》

材料二   1973年,毛泽东在会见美国国务卿兼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时提出,“只要目标相同,我们也不损害你们,你们也不损害我们”,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希望你们跟欧洲、跟日本合作”,“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这就是联合美国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一条线”战略。毛泽东亲自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而美国尼克松政府也将对华政策从“遏制”调整为“接触”。19781216日,中美两国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极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新中国迎来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高潮。

——摘编自欧阳向英《大国外交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构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两个中间地带”理论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相较于20世纪60年代,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0年,美国操纵安理会通过决议,同意侵朝军队使用联合国的旗帜,组织“联合国军”。1983年,美国武装入侵格林纳达的时候,联合国应格林纳达的要求,举行全体会议,要求美国尊重格林纳达的主权。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联合国运行机制改变B.世界多极化趋势形成
C.第三世界力量的壮大D.美国霸权地位已衰落
2023-08-0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戴高乐认为,美国不能包办欧洲对苏政策。欧洲,特别是法国,应该发挥独立作用。1960年3月,戴高乐邀请赫鲁晓夫全家访法,会谈时,他提出“缓和、谅解、合作”的政策主张。这反映了(     
A.法国彻底摆脱美国对它的控制B.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分化的趋势
C.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D.欧盟的崛起威胁到了美国霸权
2023-07-3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
20世纪20年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柯立芝繁荣经济大危机胡佛自由放任
20世纪30年代开展计划经济建设罗斯福新政
20世纪40年代斯大林模式凯恩斯主义盛行
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建立福利国家
20世纪60年代勃列日涅夫改革继续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纷纷建立混合型经济
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减少福利政策
根据表格内容,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根据材料提炼出恰当的论题,观点明确,阐述合理,史论结合。)
2023-07-27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61年,美国肯尼迪政府的“进步联盟计划”是:维持拉美国家收入至少25%的年增长率,更加均衡的收入分配,理性工业化和农业生产的发展,鼓励土地改革,教育现代化,改善公共卫生以增加人均预期寿命,低收入者的廉租房建设,地区经济的一体化等。美国旨在(     
A.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B.推动拉美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C.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D.消除古巴导弹危机事件的影响
2023-07-1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970年拉美21国通过了《拉丁美洲国家关于海洋法宣言》,1973年非洲统一组织通过了《关于海洋法问题的宣言》,都宣布各签字国在200海里海域内均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上述做法(     
A.拉开了不结盟运动的序幕B.保证了海洋秩序的和谐发展
C.遏止了美苏争夺海洋霸权D.利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2023-07-1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3106日,埃及和叙利亚分别从南北两面向以色列实施军事打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战争初期,以色列受到严重打击,迅速向美国寻求武器援助。尼克松最初相信以色列会很快取得胜利,并认为如果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不过于公开,以色列的胜利也不过于果断,那么美国在战后的影响力将会最大化。美国没有立即交付相关武器,更多的是安抚以色列。随着战局不断变化,美国不能对以色列最终可能出现的战败情况坐视不管,于109日决定向以色列提供军事援助。美国对以色列军事援助的数量一直以苏联对阿拉伯的援助数量作为比较的标准。虽然美国开始援助的时间比苏联晚了4天,但美国运输机的载重更多,所以很快就超过苏联的运量。在美国的援助下,以色列迅速取得战场主动权。在联合国以及美苏的影响下,冲突双方逐渐接受了停火协议。1024日,历时十八天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宣告结束。

——摘编自孟晨《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美国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对以色列军事援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以色列军事援助的影响。
2023-06-1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