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20世纪70年代,苏联逐渐增加对西欧重工业机器设备的进口数量。以1975年为例,与全球进口数量相比,从西欧进口的汽车生产设备占比达69%,矿产设备占40%,化工设备占44%,各种钢管占60%,黑色金属占48%,卡车占46%。此举(     
A.说明苏联和西欧意识形态冲突消失B.适应了苏联经济快速发展需要
C.反映出欧盟对苏联出口管控的放松D.带有一定的国际政治斗争色彩
2 . 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一种多项的新闻、文化奖金,被视为美国新闻界最高奖项。1948年,美国漫画家鲁布·哥德堡的时事漫画“今天的和平”获得普利策奖。

材料二   20世纪下半叶,冷战主导了国际关系。……“二战”之前,许多西方领导人对苏联的马克思主义政权既恐惧又憎恨。虽然西方和东方最终在“二战”时结成同盟并成功地打败了纳粹德国,但是从许多方面来说,战时的经历确定了而不是减轻了战前的彼此怀疑。1945年纳粹刚刚投降,同盟国就开始分裂,(美苏)两国很快就爆发了激烈的争吵。……1947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承诺支持各自由民族,因为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在冷战的大环境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世界大历史》

材料三   两百年来第一次,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是一个毫无任何国际体系或构架的世界。——艾瑞克·霍布斯鲍姆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漫画“今天的和平”为什么在当年能获得普利策新闻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走向冷战的原因,运用美苏冷战的基本史实说明“1947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列举冷战期间多极化力量发展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导致20世纪90年代成为“毫无任何国际体系或构架的世界”的标志性事件,概括多极化趋势对国际关系发展的积极影响。
2024-05-3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第七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1985年,美国国会和大使馆支持美国电影协会在韩国建立好莱坞发行公司,要求韩国增加放映好莱坞影片的时间。另外,在与加拿大、法国就电影产品在商品与文化定位上发生冲突后,美国对这两个国家采取了经济制裁措施。这反映出当时(     
A.美国文化霸权主义凸显B.“冷战”逐渐渗透至文化领域
C.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裂D.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
4 . 戴高乐执政时期,1959年,法国宣布接受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自决,由此开始告别殖民主义。1963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签订《法德友好条约》。1964年,法国与新中国建交。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据此可知,戴高乐政府(     
A.重新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B.致力于推动欧洲走向联合
C.忽视意识形态之间的分歧D.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023-12-3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法国戴高乐总统“四两拨千斤”的外交谋略至今在国际外交界令人称道。以下是某同学进行探究学习时采用的素材,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1958年9月在致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的备忘录中提出组成美英法三国核心领导机构。
1958年11月赴西德与阿登纳会晤,建立巴黎一波恩轴心。
1959年6月拒绝美国在法国领土储存核弹头和在法国建立中程导弹基地。
1963年6月法国从北约撤回大西洋舰队,不再参加北约联合军事演习。
1964年1月中法建交,法国是第一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西方大国。
1964年走访11个拉丁美洲国家,签订了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协定。
1966年3月正式通知北约盟国,法国结束对北约组织一体化的从属关系。
A.冲击两极格局争取大国地位B.强化国家干预推动欧洲联合
C.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D.积极参与北约组织东扩进程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杜鲁门:我们必须教导他们(指苏联)如何知行而止……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曾说:“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

材料三 第一,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第二,美国虽不可能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但可利用其超级大国地位,以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式处理国际问题,并寻求他国的合作。

(1)材料一中杜鲁门的主张体现了什么目的?举例说明战后初期美国是如何在经济领域实践这一主张的。
(2)结合20世纪70年代的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包含哪些主要内容?这一时期尼克松政府“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的观点,并对其作简要评判并说明理由。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昔日的强国德、意、日被彻底击溃,英法两国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降为“二等”国家,只有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战后初期,两国在动荡和混乱的国际局势中被拖入广泛的国际纠纷中,争斗愈演愈烈,终究走向冷战。当时苏联所追求的国家利益的最基本内容是维护苏联安全,而建立苏联势力范围和确保苏联在战后的欧洲和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优势地位,则是实现国家利益的有效手段。美国则希望在全世界扩张其影响和势力,主导国际政治舞台。当时两国在意识形态方面是根本对立的,苏联极力伸张共产主义,建立了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则极力维护资本主义世界的完整性,推广美式民主制度。

——摘编自赵茜《美苏冷战起源的三个主要因素》

材料二   冷战把世界一分为二了。然而,鉴于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巨大灾难和沉痛教训,鉴于核武器的出现和迅速发展,美苏两国谁也不愿意再挑起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导致两国的同归于尽乃至人类的毁灭。这就维持了世界的相对和平的局面。从1914年到1945年,30年中就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但冷战的40多年中没有发生一次世界大战。

——摘编自白建才《再论冷战的后果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美苏走向冷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冷战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铁托形象的演变是在中南关系发展的进程中依次展开的。在中南建交前后,铁托形象经历了颇具起伏的演变过程。从建交前的“民族主义者”、“帝国主义的代理人”及“法西斯主义者”,到建交后的“犯错误的同志”、“现代修正主义者”、“反对霸权主义的战士”及“富有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如此截然不同,或歧义、或对立的铁托形象的诺多反差,一定程度上正是中国对外政策不断调整改变的某种缩影。

材料二   中南两国交恶时,铁托形象即呈负面;中南两国亲善时,铁托形象即呈正面。1948—1953年,苏南两国冲突时,中国站在苏联一边,指责铁托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叛徒”。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事件使世界形势变得紧张,中国认识到铁托的行动对反霸和维护和平的重要性,称赞其是反对霸权主义的杰出活动家。在中国改革开放的酝酿和起步阶段,把实现“四个现代化”作为最优先的任务,积极寻找国家发展的新路子,铁托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独特创造及取得的成果吸引了中国的目光。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方灿《中南建交前后铁托形象的演变研究(1948—198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铁托形象折射出的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铁托形象演变的因素。
2023-07-0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在二战刚结束时,美国政治领头人就开始考虑日本是否在经济上能够自足,20世纪70年代他们的担心反了过来,思考日本是否会超越美国。这表明(       )
A.两极格局的结束B.世界霸权争夺日趋激烈
C.多极化趋势发展D.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裂
2023-07-0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如表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这反映了(        
时间重大事件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举行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美苏两极格局完全崩溃B.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C.国际经济旧秩序被打破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