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政治家让·莫内主张减少欧洲各国的主权,把这部分权力让渡给一个联邦制的欧洲政府,最终建立美国式的欧洲合众国;而戴高乐等人则反对让渡国家主权,主张欧洲的联合只是主权国家之间的合作,其最高目标是建立英联邦式的欧洲邦联。这反映出二者都(       
A.主张保持每个国家的特性B.蕴涵着欧洲联合统一的思想
C.提倡国家部分主权的让渡D.强调要接受欧洲衰落的事实
2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两大对立的政治军事集团持续对抗,但中美洲共同市场、东南亚国家联盟、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市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共体等区域性经济组织纷纷建立。这反映出(       
A.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B.发展是国际社会的重要诉求
C.世界多极化逐步形成D.美苏两极格局逐渐走向瓦解
3 . 1969年,尼克松在关岛发表谈话时指出:美国将以“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为三大支柱的新和平战略,寻求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调整与盟友、与苏联、与中国的关系。该战略提出的背景是(     
A.美苏关系逐步走向缓和B.中美关系已实现正常化
C.苏联推行积极进攻战略D.美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
2024-05-14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九龙坡区高三下学期二诊考试历史试题
4 . 20世纪70年代卡特总统上台后,美国政府推行“新睦邻政策”,缓和同拉美国家的经济矛盾,主动解决美拉间的宿怨,如将巴拿马运河区主权归还巴拿马政府。这(     
A.旨在维护自身霸权地位B.放弃了门罗主义外交原则
C.缘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D.遏制了苏联在美洲的扩张
2024-03-08更新 | 169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四)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重储,公私皆储粮。据考证,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粮食储藏的记录。周朝将粮食仓储上升到国家社稷安危存亡的高度来认识……除狠抓皇粮国赋入库外,还积极拓展其他筹粮入库渠道。例如宋代,官仓粮食来源主要是皇粮国赋;各州、县的义仓,主要是从官收的春秋二税中,每石另收一斗储仓……封建王朝重视加强仓储管理,其主要做法有四:一是对粮食储备实行专管,由中央财政直接控制。二是对不同类型的仓储采取不同的管理形式。如常平仓等官仓主要由各级政府机构管理,而义仓、社仓、预备仓等民间仓储,则在官府的指导下,主要由民间自行管理。三是制定较严密的管理条规和制度。例如,西汉设有专门的会计簿册,详细记录仓储谷物数量、品种、出入、经手人、核验等,上级官吏经常检查所属仓谷。四是注意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例如,在雍正元年至三年期间,雍正连续发出有关清查钱粮亏空的上谕三十余道,并派朝廷官员协助清查地方钱粮亏空。

材料二   二战后,日本经济凋零,粮食短缺问题严重,国民生计惨淡,社会矛盾丛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占领当局分别从外部和内部开展粮食援助和粮食强征。这一系列政策在实现美国自身的经济需求与政治目的的同时,也确实对日本的农业与社会步入正常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之后日本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战后初期的粮食政策连同日本经济复苏后美国长期实施的粮食倾销,共同构成了二战后美国对日粮食战略的主要内容。

——摘自徐振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

材料三   1994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认为,在人口、土地、水资源等压力下,中国自身将无力满足快速增长的粮食需求,必然转向国际市场进口大量粮食,从而引发世界性粮食危机。但从过去 30 年中国的实践来看,布朗的预言并未成真,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率领全国人民维护粮食安全的伟大实践成就。……从2004年起至今,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已形成定例……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粮食安全保障法》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列入2023年立法重点。

——摘自徐刚《国际粮食安全态势与中国应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粮食储备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朗预言并未成真的原因。
2024-02-2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下表是“美国与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贸易出口额”,比较单位:百万美元。如将下表作为直接论据,可用来探究的论题是(     
年份美国对苏联、东欧国家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
1948年397582
1949年145765
1950年1—6月41268
A.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的成因B.两极格局与西方国家滞胀
C.欧洲市场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D.世界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
2023-07-0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在加纳是通过“分而治之”和“间接统治”的方法进行殖民统治的。这使一些酋长和知识分子认为通过合法的途径就能够使他们争取到民族的自决权,二战后加纳的独立就是在恩克鲁玛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领导下实现的。曾指出“印度和加纳的独立斗争有许多共同的特点”的恩克鲁玛在独立运动之初指出“现在有两种方法可以实现自治,一个是用武装革命的方法,另一个是采用合乎宪法和法律的非暴力方法。……我赞成采用后一种方法。“

——摘编自张象《论加纳独立的道路》

材料二   19571966年,美国艾森豪成尔、肯尼迪、约翰逊三届政府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加纳采取了一系列政策。   

政府政策
艾森豪威尔政府
19521960
1957年加纳举行独立庆典时,副总统尼克松亲自参加,说“艾森豪威尔主义”并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中东地区,他把其政策称为“民主生活方式”的扩展。在经济上,向加纳提供援助,促进美国资本流入加纳
肯尼迪政府
19601963
由于苏联同加纳积极发展关系,美国加大了金元外交的力度。在政治上,肯尼迪政府也提高了对加纳领导人恩克鲁玛的重视程度,如亲临机场迎接等。针对苏联同加纳签订的文化协定,美国通过医疗“援助”等方式加强了对加纳的吸引力和控制力
约翰逊政府
19631969
美加关系恶化。看到加纳并不屈服于美国的压力,中央情报局于1966224日策划并发动了政变,推翻了恩克鲁玛政府。经过这场斗争,美国在同苏联争夺加纳的较量中,再次占据了上风

——摘编自王江《冷战时期美国对加纳的政策(19571966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恩克鲁玛“赞成采用后一种方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1957—1966年美国的对加政策”为主题写一则历史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叙述成文)
8 . 1964年,美国总统约翰逊提出“更多旗帜”计划,这是美国根据越南战场上的局势而采取的外交政策, 想以此来获得国际社会对美国越南政策的支持。但英国、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对该计划态度冷淡。据此 可知(     
A.美国在冷战中处于守势B.美国反战运动普遍爆发
C.欧共体促使欧洲走向联合D.资本主义阵营分化已显现
9 . 1963年,法国不顾美国的反对,拒绝了由美、苏、英发起并签署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次年,法国人在撒哈拉沙漠成功引爆了他们的第一颗原子弹,并逐渐建立起独立的核攻击力量。法国此举(     
A.表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已基本瓦解B.加速了西欧国家的一体化进程
C.意在建立捍卫国家利益的武装力量D.扩大了世界爆发核大战的风险
10 . 1981年,西欧计划通过贷款帮助苏联建造乌日哥罗德天然气管道,但遭到了美国的强烈反对。最终,苏联被迫自行完成该项目。此后,苏联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在20年内增加了35倍。到20世纪80年代末,法国使用的天然气中有15%来自苏联,德国这一比例达到了30%。这一现象表明(     
A.美苏两极对峙走向缓和B.西欧对外战略独立性增强
C.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D.欧洲已成为美国竞争对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