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国的家庭有两种陋俗:一种是倍受华夏文化影响的大家庭,到处都有,贵族亦如此,一些富有的家庭更是如此;还有一种是久受戎狄文化侵扰的家庭,即男女同室,无长幼之别,更无男女之耻。像这样的家庭,不但是腐败堕落滋生之所,更是游手分子寄生之地。商鞅很受李悝“尽地力之教”的影响,不但要人力尽量去挖掘地力,而且还要尽量把人力挖掘出来。……因此,他两度颁布分户令,通过不同方式把家庭析分为最小单位,重组秦国的家庭制度,彻底改造华夏的传统家庭制度,也彻底纠正戎狄化的家庭结构。

——郑良树《商鞅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改造秦国家庭结构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推行家庭结构改革的作用。
2021-04-28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秦孝公三次召见卫鞅,问以治国之道。卫鞅先后以“帝、王、伯三术”应答。孝公视“尧、舜、禹及汤、武之帝王术”为迂阔无用之谈,不宜适用。卫鞅遂以“伯术”进献,曰:“夫国不富,不可以用兵;兵不强,不可以摧敌。欲富国莫如力田,欲强兵莫如劝战。赏罚必信,政令必行,而国不富强者,未之有也。”孝公曰:“善哉,此术寡人能行之。”鞅对曰:“夫富强之术,不得其人不行;得其人而任之不专,不行;任之专而惑于人言,二三其意,又不行。”“愿君熟思三日,以定可否,然后臣敢尽言。”至第三日,卫鞅复入见,孝公赐坐,请教,其意甚切。拜卫鞍为左庶长,谕群臣:“今后国政,悉听左庶长施行。有违抗者,与逆旨同!”群臣肃然。

——改编自《东周列国志》


(1)据材料及知识分析秦孝公为何重视“伯术”。
(2)归纳材料中体现的商鞅变法的核心。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但现在必须防止这种使自由的雅典人变为奴隶的情形重演。这一点,首先是通过普遍实行的措施,例如禁止缔结以债务人的人身作抵押的债务契约而做到的……至于其他方面,梭伦把公民按照他们的地产和收入分为四个阶级……只有三个上等阶级的人才能担任一切官职;只有第一阶级的人才能担任最高的官职。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二,提取有效信息论证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措施的相似点。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影响。

4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春秋时期以车兵为主、步兵为辅,到战国时期逐渐变成以步兵为主、车兵为辅。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征兵范围的扩大,大批原来居于鄙野的农民被征入伍,他们身份较低,宜于编为步兵;二是车兵受地形条件限制,不能在山林险胆的地区作战;三是坚韧锋利的铁兵器和远射有力的机弩广泛使用,往往使排列整齐的车兵受到巨大损失。骑兵是战国时期兴起的新兵种,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骑兵在对外作战中大显神通。许多使用机弩的战士集合在一起组成弩兵,威力无穷,马陵之战中齐军“万弩俱发”而使敌人一败涂地。由于步兵、骑兵和弩兵的出现,战争的场所就从广阔的平原迅速扩展到山林、江河和险要之地,战争方式更加灵活多变

——摘编自李学勤主编《战国史与战国文明》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变革有哪些表现。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变革的影响。

2017-06-04更新 | 95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考前得分训练(五)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秦灭六国,“六合为一”,货币的混乱状态,给国家统一向各地征收赋税及各地区之间的商品经济交流都造成极大不便,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直到公元前210年才最终统一了全国货币。秦兼天下统一币制后,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锰为单位;圆形方孔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它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币制,意义至为重大。尽管秦行暴政短促而亡,但其统一货币之功,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

—摘编自《秦汉币制改革略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币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币制改革的意义。
6 .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夫民之从事死制也,以上之设荣名,置赏罚之明也。不用辩说私门而功立矣.故民之喜农而乐战也。见上之尊农战之士,而下辩说技艺之民,而贱游学之人也,故民壹务:其家必富,而身显于国。……治国能抟(tuán,集聚)民力而壹民务者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
——《商君书·壹言第八》
材料二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
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
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1)概括材料中商鞅的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中商鞅的观点。
7 . 材料一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商君曰:“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锄,虑有德色;毋取箕帚,立而谇语。抱哺其子,与公并倨;妇姑不相悦,则反唇而相稽。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无几耳。            ——《汉书·贾谊传》
请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概括商鞅变法是如何将宗法制大家庭转变为个体小家庭的?
(2)分析商鞅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所产生的影响。
2016-11-18更新 | 10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黑龙江哈尔滨第九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历史卷
8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范蠡、计然的经济思想是我国古代经济思想的精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财币欲其行如流水。”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疆吴,观兵中国,称号“五霸”。
材料二 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於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於江湖,变名易姓,……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於人。……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以上材料均出自《史记·货殖列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范蠡、计然的经济改革的思想及其影响
(2)材料二中范蠡是如何将治国的思想用于治家的?
2016-11-27更新 | 4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黑龙江省哈九中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