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商君遗礼,弃仁思,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子壮到出赞。”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调动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2019-06-25更新 | 655次组卷 | 64卷引用:2019年北京市海淀中学高三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息而贫者,举以为收拏(官奴婢)。”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A.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B.实行重农抑商,发展经济
C.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
2020-05-02更新 | 384次组卷 | 20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统练历史试题
4 . 商鞅变法

材料一   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今有法曰:“斩首者令为医、匠。”(注:如果现在的法令规定让有斩首军功的人去做医生或者工匠)则屋不成而病不已。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而以斩首之功为之,则不当其能。今治官者,智能也;今斩首者,勇力之所加也。以勇力之所加而治者智能之官,是以斩首之功为医、匠也。

——《韩非子·定法》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评析韩非子对商鞅变法中关于军功爵制的看法。

材料二   《汉书·食货志》载董仲舒奏疏:“秦……用商鞅之法……颛(专)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盐铁论·非鞅》:“大夫(桑弘羊,汉武帝时期主管财政的官员)曰:‘昔商君相秦也……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器械完饰,蓄积有余。是以征敌伐国,攘地斥境,不赋百姓而师以赡(注:赡是充足富余的意思)。’”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同是汉武帝时期的官员董仲舒和桑弘羊,为什么对商鞅赋税改革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2021-04-07更新 | 233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战国时期,魏文侯任用魏国人李悝、楚悼王任用卫国人吴起、齐威王任用齐国人邹忌、秦孝公任用卫国人公孙鞅、韩昭侯任用郑国人申不害,实行变法。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变法成为当时社会发展潮流
②各国推行均田制为变法提供基础
③变法有利于加强周天子力量
④人才的流动推动了各国社会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6 . 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是古代历史重大的改革,他们的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①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②政治制度为后世沿用
③不同程度地削弱了贵族的特权
④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 . 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勠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2016-11-27更新 | 470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9年北京市海淀中学高三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8 . 柏杨称商鞅变法是在黄金大时代的一次惊心动魄的大魔术。这次变法使秦国
A.出现迁徙与择业的相对宽松环境
B.私人工商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C.士人阶层冲破束缚出现思想争鸣
D.创建新权力结构实现富国强兵
9 . 下列措施,对旧贵族政治特权产生直接冲击的是
①秦国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
②日本明治政府规定新土地税以货币支付
③梭伦按财产多少将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
④俄国“二一九法令”规定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A.①B.①②C.①③D.②③④
2020-04-21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北京市西城区2013年高三4月一模历史试题
10 . 国家的制度、政策与社会的发展需求密切相关。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孝公)十二年,(商鞅)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为田开阡陌。

《资治通鉴周纪二》记载:以卫鞅(即商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约束监督)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其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通“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这些措施体现了法家思想的哪些特征?

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化教育方面

社会生活方面

颁布《临时约法》,通令停止刑讯,保护华侨,严禁买卖人口

设立实业部,鼓励和保护工商业,废除苛捐杂税

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

提倡“自由、平等”的公民道德,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赌博


(2)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第一块最醒目的界碑,请结合材料说明这一观点。

19世纪初,英国国王还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任首相和内阁大臣。但是,到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不再是候选人之间的个人竞争,而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席位,但工人阶级仍与选举无缘,因此在1836年,掀起了一场独立争取议会改革的“宪章运动”,要求获得普选权。


(3)依据材料,概括19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在政治领域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英国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

政策措施与社会进步

美国实行联邦制

中国实施义务教育

凯末尔建立各级各类学校

唐朝设立三省六部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日本推行“殖产兴业”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

穆罕默德阿里创办近代工厂

苏联实施工业化

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4)阅读上表,从“政策措施与社会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三项内容,提炼一个主题,并阐释该主题下每项措施对社会进步的作用。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内容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
2020-04-21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3届高三3月统一练习(一)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