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是出土文物商鞅方升


材料二   “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治国能转民力而壹民务者,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

——摘自《商君书》

材料三   用商鞅之法……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见税什十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大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

——班固《汉书·食货志》


(1)比较三则史料,说明其在研究“商鞅经济改革”中各自的史料价值。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商鞅的经济改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图《废井田,开阡陌》是当代画家张友仁的作品。他根据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史实创作,曾作为中学历史教材插图而广为人知。该作品
A.创作源于画家的生活实践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
C.是对历史的一种艺术表达D.体现写意传神的特点
2020-11-03更新 | 606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商君遗礼,弃仁思,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子壮到出赞。”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调动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2019-06-25更新 | 656次组卷 | 64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C部)预测卷(三)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鞅变法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原来“属籍”的标准是以与君之血缘而定,今则无军功便攀不上半点关系。这是对王族宗室制度的重大改革。它既可以切除一切旧宗法世袭传统势力之家存在的根子,又可抑制新的宗族集团的发生,使庶民个体小家庭有机会崛起。商鞅还实行了“编户齐民”制,每一个小家庭在国家版籍上单独著册立户,直接与政府发生联系,家庭成员普遍取得“公民”身份。商鞅在编户齐民中实行邻伍、邻里互保制,重横向的邻伍、邻里关系,而不重纵向的血缘关系,非血缘的社会关系超过族内关系。

——摘编自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1)根据材料,概括军功爵制推行所取得的成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编户齐民制度推行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商鞅认为“一教则下听上”,强调“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因此对民众必须加强“法治”教育。这主要反映了商鞅
A.力图建立并维护专制局面
B.竭力提高民众的法治观念
C.主张统治者要有民本意识
D.重视教育和法治的统一性
6 . 商鞅曾指出:“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农辟地,商致物,官治民。”此观点认为
A.农商之间存在着尖锐对立
B.农商分别发挥着不同功能
C.农商官三者互为补充关系
D.以农为本工商为末的思想
7 .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治理国家应当“士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
A.旧贵族
B.商人
C.新兴地主
D.农民
2018-02-16更新 | 154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8—2019学年河南省信阳市五校联盟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卷

8 . 材料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废隋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新钱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唐王朝还严刑禁止盗铸,犯者处死,家口没官。开元通宝钱被认为”’轻重大小最为折中”,便于流通,所以一直到高宗乾封前,新钱流通很稳定。但是,私铸问题未能禁绝,而且日益严重,恶钱转多。故乾封元年(666年),改铸乾封泉宝,重二铢六分,以一当旧钱(开元通宝)十。结果因为它的体积大、重量也大,流通不便,以致“商贾不通,未帛踊贵”,难于使用,不得已又恢复使用开元通宝钱。从高宗乾封到玄宗开元年间,官铸扩大了,但私钱也开始增多,“犯法日蕃”,虽经官府多方禁毁,均无多大效果,严重影响着物价的稳定。

——摘编自郑学檬等著《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高祖币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高祖币制改革的影响。

2017-03-2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试(四)(b卷)文综历史试卷
9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朕惟值此更新之际,如欲内以保安亿兆,外以与各国对峙,宜使名实相副,政令归一……故今更废藩为县,务除冗就简,去有名无实之弊,无政令多歧之忧。汝等群臣须体察朕意!”     
——明治四年七月十四日《废藩置县诏书》
材料二 涩泽荣一(1840~1931年)被誉为“日本实业之父”。他提出“以《论语》经商”、“把算盘的基础置于《论语》之上”,即所谓“《论语》算盘说”。
对此,有人以“君子言义不言利”来加以质疑。涩泽荣一则引用《论语·里仁》来回应: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涩泽荣一说:“要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帮助大家过好日子,就得有钱。”他又强调“孔子之教与富是一致的,为富不仁是不对的,实行仁义才能得到真富”。
那么,经营中的“仁义”到底是什么呢?涩泽荣一认为首先要把国家利益放在心上。他说:“我的事业是喻义不喻利,国家必须的事业,就把获利放在第二位,在‘义’上该兴办的事业,就干起来,手攥着股票,面对实际,谋取利益,把事业经营下去。”
——《论语与算盘:人生·道德·财富》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两者设县的相同历史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涩泽荣一提倡的“《论语》加算盘”。分析其观点对日本发展的积极影响。
2016-11-18更新 | 5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预测文综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