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目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
——《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 “免役钱”令百姓一体出钱,以代替“衙前”等向民间征发的义务差役,可是乡民无钱,也等于在农村推行金融经济,而此时金融在城市里反不能展开。“市易法”不能集中于批发业务,以致执行者自己成为零售商,到街上去卖果卖冰,甚至“卖梳朴即梳朴贵,卖芝麻麻则芝麻贵",为神宗亲谴责。“青苗钱”以常平籴本一千四百万作本钱,等于农村贷款,春散秋敛,收息二分。但是无银行主持,缺乏法庭处理贷款的权利义务。有些县官就将整数交给若干农民,也不问他们愿借与否,只责成他们彼此保证,秋后一体带利归还。甚至在执行时,若干县份被指摘并未贷款而向农民一体索息。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的核心主张及其依据。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
2016-11-2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世纪中学高二下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认为,财政出现困难的原因,不仅是“费出之无节”,更重要的是“失所以生财之道也”。因此,他提出“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观点,这也是他进行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王安石的这一指导思想包括生财、聚财和用财三重含义。最重要的是生财思想,亦即通过合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来发展生产,创造更多的财富,在此基础上改善财政状况、增加财政收入。
材料二 苏洵在《辨奸论》中记录了王安石和司马光在宋神宗面前就理财问题的一次辩论。王安石认为,不用增加赋税,也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因为减少了财政支出,就等于增加了财政收入。王安石认为控制财政支出的方式一是通过编制预算,依照预算的执行来节制支出;二是裁汰冗员、冗兵、节约各种费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进行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及其含义,并回答其为此而采取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的理财思想。能够印证这一理财思想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2016-11-27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黑龙江大庆一中高二下假期验收历史试卷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1:梭伦在改革前的辩论
梭伦担任执政官准备改革前,许多贵族纷纷表示反对,梭伦不得不多次与其辩论;同时,社会上大量平民也表示了对改革的担忧。为此,梭伦说:“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摘编自《世界通史》
材料二

图2:商鞅舌战图
商鞅曾为推行变法而与秦国大臣进行辩论,其中甘龙、杜挚都向秦孝公进言,反对商鞅实行变法。甘龙说:“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者,不劳而功成;据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今若变法,不循秦国之故,更礼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议君。愿孰察之。”杜挚说:“臣闻之,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臣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君其图之。”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 (迁都洛阳后)高祖(注:孝文帝)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
材料五(司马光)请更张新法 ,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六   (王安石 )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1)根据材料一,雅典的部分贵族和平民为什么会反对或担忧改革?对此,梭伦的政治理念是什么?试举两例符合这一政治理念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二,甘龙、杜挚等人反对变法的主要原因何在?变法能顺利推行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三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
(3)根据材料四,高祖(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
(4)根据材料五、六,分析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28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修辞者不求大才,明经者不问大旨。师道既废,文风益浇。诏令虽繁,何以戒劝?士无廉让,职此之由。其源未澄,欲波之清,臣未之信也。傥国家不思改作,因循其弊,官乱于上,风坏于下,恐非国家之福也。”
——范仲淹《奏上时务书》
“朝廷每一令下,其意虽善,在位者犹不能推行,使膏泽加于民,而吏辄缘之为奸,以扰百姓”。因此,“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
——《王安石全集》
材料二 (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青苗钱破坏了富人必要的社会职能。
——(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
(1)依据材料一指出范仲淹和王安石有何共识?二者推行改革时的中心措施是否围绕此共识?
(2)材料二中王安石、司马光争论的焦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利,既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是那些既有势力又富豪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梭伦
材料二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印,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自议新法……言不可行者,司马光也。”熙宁二年,保守分子唐介“数与安石争论”,“御使中丞吕海论安石过失十事”。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从材料一梭伦的自白中可以看出梭伦的改革政策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原则?
(2)材料二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应当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
(3)据材料三,分析司马光、唐介等的相同基本主张及持这一主张的原因。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假如你是一位改革家,你如何将改革坚持下去?
2016-11-21更新 | 8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云南大理宾川第四高级中学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司马光曾上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费,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先宜变更。”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
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中面临的什么问题?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结合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
举例说明。
(3)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2016-11-18更新 | 8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官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矣。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又论理对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
材料三 (司马光)言青苗之弊曰:“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况县官督责之惑乎!”惠卿曰:“青苗法,愿则与之,不愿固不强。”光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也不强也。”帝(神宗)曰“陕西行之既久,民不以为病。”光曰:“臣陕西人也,见其病,未见其利。”
──引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怎样的现象?﹙2分﹚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3分﹚
(2)材料二王安石认为理财的关键是哪一项措施?﹙1分﹚这一措施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2分﹚
(3)材料三中,司马光认为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问题﹙2分﹚他指出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2分﹚
﹙4﹚针对北宋“国用殚竭,民力空虚” 王安石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结果怎样?﹙2分﹚
2016-12-12更新 | 2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江西省南昌三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8 . 党的十八大要求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对大到国家小到家庭个人来说显得至关重要。
材料一       王安石日:“夸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夸先急务。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
——摘编自[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去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主张所要调节的矛盾及对应的变法措施。
材料二        “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王安石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和特点。
材料三        自海通以后,西学东渐,变法维新之说,日腾播于士大夫之口,安石之新法,遂为时论所推重,较之前此称誉安石,如陆象山、颜习斋辈,殆又过之。惟是安石锐意欲行之新法,所为权制兼并,均济贫乏者果与现代之社会政策相吻合乎?
——《王安石政略》序
(3)材料三中“安石之新法,遂为时论所推重”的原因。试简析其理财措施与现在社会的哪些政策和现象相吻合?
2016-11-27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福建漳州市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9 . 党的十八大要求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对大到国家小到家庭个人来说显得至关重要。

材料一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

材料二“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王安石

自海通以后,西学东渐,变法维新之说,日腾播于士大夫之口,安石之新法,遂为时论所推重,较之前此称誉安石,如陆象山、颜习斋辈,殆又过之。惟是安石锐意欲行之新法,所为权制兼并,均济贫乏者果与现代之社会政策相吻合乎?

——《王安石政略》序

材料三2016年“五一”小长假,新名词“中国大妈”火了。在华尔街大鳄狂抛黄金之后,忽然杀出一群“中国大妈",他们抛多少,大妈们就买多少,似有扭转世界黄金市场狂跌之势。据统计,金价下跌以来l0天内,大陆投资人“鲸吞”了实物黄金300吨。多空大战中。世界五百强之一的高盛集团率先举手投降。……不少大妈称购买黄金的原因很简单:一是便宜,二是保值。

——《世界周刊》

材料四勃烈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

时间国民收入平均年增长率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
1966-19707.8%8.5%
1971-19755.7%7.4%
19764.3%4.4%

(1)依据材料一比较孔子与墨子在理财观上的异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同的根源。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和特点。如何理解“安石之新法,遂为时论所推重”,试简析其新法与现在社会的哪些政策和现象相吻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历史上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最早在何时通过哪种渠道进行的,并指出其带来的影响?“中国大妈”能“鲸吞”实物黄金300吨得益于哪些因素?依据材料四从中总结前苏联改革中的弊端。综合以上材料,概述给你带来的启示。

10 . 材料一 (商君)开塞耕战……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魏亡之祸,成于六镇;轻薄六镇,实自太和。夫变夷从夏,人孰不以为美?……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忽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嗟夫!孝文诚非玩岁月而苟目前者;及其昧先后,失名实,不安于而眩其末,则好治与念乱同科,可不悲哉!
——《魏书》卷三十四《习学记言序目》
材料三: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商鞅、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分别指出两场改革的性质。
(2)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场改革受到批评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并分析原因。
(4)结合三段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作为一名改革者应坚持何种态度?
2016-11-18更新 | 2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