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宋中期面临两大难题:一贫,国库年年赤字;二弱,十战九败,岁岁输钱帛于辽夏。解决这两大问题,必须变法革新。1069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拉开变法序幕。改革“以择术为始”,确立经世务实的新经术治国思想。富国强兵是新法根本,为此,他以“变风俗,立法度”为突破口,用法治推进改革。在定制度、立法度的决策上,他继承儒家德治、吸收法家长处,确立“以中人为制”的决策模式,按中人(多数人)的标准制定法令制度,坚决反对垄断,极力抑制兼并。他提出了一整套改革方案,先易后难、步步深入,改革取得明显成效。1074年,吕惠卿接替参知政事,打击改革派,改革最终失败。

——摘编自《王安石变法始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改革的原因,并指出其改革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的改革思想。
2023-05-02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同学为研究“王安石变法”搜集的相关史料

人物

概况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史料来源

司马光

1019—1086年,尚书左仆射更乱旧章,兴害除利,舍是取非……(乃至)病民伤国

司马光

朱熹

11301200年,理学家离内外、判心迹,使道常无用于天下……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省赋。宁过于予民,不可过于取民……荆公才作参政第二日,便专措置理财,编制回易库,以笼天下之利

朱熹《朱文公文集》

何乔新

14271502年,刑部尚书安石之意,盖以欲行王政,当先致富强。而宋之中叶,帑藏耗竭,兵卫寡弱,不足以有为也,于是以其所学于古者,而施于政,凡可以富国强兵者无不为……

何乔新

《椒邱文集》

胡居仁

14341484年,思想家王介甫保甲法非不善,但小人为官,虑害百姓,训练频数,有违农时,骚然成扰,民不堪苦,若得人行之,因农隙田狩以讲武事,有何不可

胡居仁

《居业录》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上述人物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士人对王安石变法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摘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

材料二   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
(2)材料二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至北宋前期,官府轮差乡户承担州县与乡村的基层政务,被称为“职役”。至宋前期,职役已成为困扰地方社会与宋朝基层统治的严重问题。雇役法于熙宁四年(1071)正式推行至全国,其主要内容是政府向乡间主户征收“役钱”雇佣自愿代役之人,代替乡户承当职役义务,同时还以役钱支付吏禄。宋神宗、王安石等坚持将役钱作为地方财用的基本定位,州县对役钱的起征点与计征依据的权限尤其突出,中央通过仲裁、赏罚与推广地方经验等方式,来维持对地方行为的适度调控与引导。地方官府在确定役钱“立额”时,除了雇值等必要支出之外,差役期乡差役人的隐性支出转变为财政显性支出,所增加的地方州县费用,以及役钱计征本身所造成的行政开支,也都被纳入其中。元丰元年(1078),朝廷还专门下诏规定不可移用役钱。元祐元年(1086),朝廷以恢复差役法为名,剥夺了全国州县地方对于役钱与坊场钱的处置权。

——摘编自黄敏捷《北宋熙丰时期的役钱征收与地方权限-兼评雇役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雇役法实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北宋雇役法。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然本朝累世园循末俗之弊,而无亲友群臣之议。人君朝夕与处,不过宦官女子……未尝如古大有为之君,与学士大夫讨论先王之法,以措之天下也。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监司无检察之人,守将非选择之吏,农民坏于徭授,而未尝特见救恤,又不为之设官,以修其水土之利,兵士杂于藏老,而未尝申敦训练,又不为之择将,而久其疆场之权。其于理财,大抵无法,故虽俭约而民不富,虽优勤而国不强。伙惟陛下躬上圣之质,承无穷之绪,知天助之不可常恃,知人事之不可怎终,则大有为之时,正在今日。

——摘编自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礼子》


(1)根据材料,概括王安石认为需要变法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2)结合所学知识,为王安石变法补充一条原因。
6 . 经济变革

材料一1069年宋朝为指导变法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统筹财政。同年4月,遣人察诸路农田、水利、赋役;11月,颁农田水利条约。次年,颁布募役法,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官僚地主也不例外。1071年,颁布方田均税法,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

材料二1861111日,奕䜣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洋务运动开展。19世纪60年代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大力引进机器设备,聘用外国技术人员,效仿西方进行军工生产。至甲午战争爆发前,洋务派共创建了二十一家军工企业,机器局遍及天津、上海、江苏、湖北、广东、陕西、台湾等省。1890年,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18939月建成投产,至辛亥革命前,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年产生铁约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

材料三19011月,清政府发布上谕:“现正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图富强。”4月,庆亲王奕劻为首的“督办政务处”成立,筹划推行新政。19039月,清政府设立商部,随后颁行了《商人通例》《商会简明章程》等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们经营工商业的顾虑,也有利于约束地方官府的勒索。1905年后,每年新投资的商办企业资本在1500万元以上。


(1)对比材料一、二中两次经济变革内容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侧重点不同的原因。
(2)结合所学,评析材料三中的经济变革。
2022-04-01更新 | 537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王安石以变法救贫弱,虽注重制度,而始终以人才为根本。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臣以谓方今在位人才之不足者,以臣使事之所及,可知矣。今以一路数千里之间,能推行朝廷之法令,知其所缓急,而一切能使民以修其职事者甚少,而不才苟简贪鄙之人,至不可胜数。……以朝夕从事于无补之学,及其任之以事,然后卒然责之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宜其才之足以有为者少矣。

——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

材料二 于是改法,罢诗赋、帖经、墨义,士各占治《易》《诗》《书》《周礼》《礼记》一经材料二,兼《论语》《孟子》。每试四场,初大经,次兼经,大义凡十道,后改《论语》《孟子》义各三道。次论一首,次策三道,礼部试即增二道。

——《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在位人才”不足的表现与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在位人才”不足问题,王安石采取了哪些措施?
(3)王安石在育才方面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有何借鉴?
2021-08-30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15届高三高考打靶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治以前,受朱子学影响,日本思想界多批判王安石及其新法。明治时期,日本对王安石的关注提升。有人认为,当时日本国势与赵家相类,外患不在辽夏之下。后来,随着国家主义思潮膨胀,思想界对王安石的评价发生根本变化,赞扬其辅佐神宗,务在富国强兵。有人将宋神宗比拟为振兴王权、宣扬国威的路易十四,将王安石比作法国重商主义的典范范柯尔贝尔。更有留学西欧的学者引王安石为知己,认为其经济政策一改中国传统的退守主义,变为扩展财源的积极主义;取市易、青苗、均输等干涉主义手段,使国家握有利权;义取之以道,兴实利与人民,令国民不被其害。破空前古,正与当时泰西经济观念相同。

——摘编自张呈忠《日本近代化进程中的王安石变法研究》等


(1)据材料概括说明明治时期日本思想家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上认识产生的原因。
2021-12-27更新 | 3180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江苏历史高考真题
9 . 对于王安石变法,历朝历代都褒贬不一。阅读材料:

材料   纵观九百多年来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评议,其所以迭宕起伏、毁誉不一,也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着九百多年的“社会气候”。把王安石的诸项新法称作聚敛之术、“聚敛害民”,把王安石的理财思想视作兴利之道、“剥民兴利”,不仅是熙宁(宋神宗年号之一,1068年-1077年)、元祐(宋哲宗年号之一,1086年-1094年)时反变法派批评新法的主要观点,也是南宋至晚清绝大多数史家和思想家评议王安石新法的基本观点之一。梁启超撰写的《王荆公》,是20世纪研究王安石及其新法影响最为持久的著作。它一改南宋以降对王安石及其变法否定性评议为主的局面,将王安石富国强兵的思想与当时改良以图中国强大的思想联系起来,为王安石及其变法彻底翻案。梁启超的肯定性评价为大多数人所遵奉,从而成为20世纪前半叶的主流观点。

——摘编自李华瑞《九百年来社会变迁与王安石历史地位的沉浮》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结合变法措施,分析王安石的理财思想被视作“剥民兴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指出南宋至晚清大多数史学家与梁启超评价王安石变法的着眼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各自反映的不同“社会气候”。
2021-12-01更新 | 26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现象有时非常有趣,我们现在都说王安石变法,如果不提宋神宗的话,一般大家可能会把宋神宗给忽略掉。这其实是因为南宋以后,人们对王安石变法基本上采取否定的态度,认为他祸国殃民,导致了北宋的灭亡。但王安石改革是经过宋神宗批准的,而中国政治文化中,皇帝是不可能犯错的,所以就需要将皇帝与王安石切割开,把责任都推给王安石。虽然王安石确实是这次改革的主要推动者,但在君主集权体制下,毫无疑问宋神宗才是处于决定性地位的主导者。宋神宗的父亲宋英宗不是宋仁宗的亲儿子,所以神宗对自己皇位继承的合法性有一种焦虑感。为了证明自己即位的合法性、正统性,加强君主专制,宋神宗需要借助一股力量去对抗士大夫的权力。宋神宗有很大的抱负,想要富国强兵,进而收复燕云,但在当时的大臣中,只有王安石支持他。从南宋起,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基本上都处于负面的状态。到了晚清,梁启超第一次用现代理念对王安石做了全面的研究,并对王安石变法给予积极的评价。改革开放以后,受民主思潮和民本思想的影响,发现王安石变法也损害了下层民众的利益,一些宋史学者提出了否定的、商榷性的意见。在80年代后的宋史学界,这种争论几乎成为一种常态。

——摘编自虞云国、张钰翰《去符号:还原真实的王安石》


(1)据材料,分析宋神宗“被忽略掉”及其主导变法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同时期对王安石变法的总体评价并简要概括其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