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1 . 庆历新政期间,范仲淹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严格“恩荫制”主要是
A.使科举制度更适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B.通过裁汰冗员而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C.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利用特权垄断官位
D.依照政绩提拔官员以提高行政效率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乏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荆公(王安石)当诸法草创将次就绪之时,……不免有求治太急、用人太滥之弊耶?……青苗法立意虽善,然以理势度之,不能有利而无弊,其或初年行之颇得其人,故见效多而见病少欤?抑公之聪明犹有所蔽,未及尽察欤?虽然,如当时反对党之诋其有弊而无利,此又殆必无之事。……免役法厘革数千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新纪元。当改革伊始,虽不免一部分人略感苦痛,然所不利者在豪右之家,前此有特权者耳,自余细民,则罔不食其赐也

—梁启超《王安石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上万言书的背景和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的主要观点。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2018-07-12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八校教学联盟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3 .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常平仓法,以丰岁谷贱伤农,故增价收粜(卖出粮食),使蓄积之家无由抑塞,农夫须令贱籴;凶岁谷贵伤民,故减价出籴(买进粮食),使蓄积之家无由邀勒,贫民须令贵籴。物价常平,公私两利也。安石以常平法为不善,更将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置提举官以督之。(司马光曰)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官员)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贷出)为功,一切抑配(即强制百姓向官府借贷),恐其逋负(拖欠),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亡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春算秋计,辗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者矣。

——摘编自邓之诚著《宋辽金夏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对常平法进行改进的目的。

(2)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评述司马光的观点。

4 . 宋初,三司(户部、盐铁、度支)独立掌握全国财政,王安石变法时期将三司重新组织起来并统一到一个新的机构里。这一措施的主要意图是
A.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B.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C.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
D.消除宋初加强皇权的弊端
2018-05-09更新 | 1288次组卷 | 5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5 . 梁启超盛赞王安石“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并把王安石的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保甲法等类比为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税收、警察体系。这说明
A.梁启超赞赏王安石的锐意改革及大胆创新
B.梁启超对变法的超前意识做了批评
C.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昙花一现
D.梁启超指出了王安石变法走向失败的原因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都是宋徽宗的年号——本书注)之际,而祸乱极矣。”

——《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一人立标,万人射之,强者嫌其近,弱者恶其远。岂标有远近哉,亦射者之力不同耳。安石敢为异议而不顾,其才力气勇,必有大过人者,特急于见功,知有己而不知有人,知有利而不知有害,故其为法也,即无不善,以刚狠暴戾之心行之,宁有不为害者乎,况乎其未能尽善也。

——(清)张彦士《读史矕疑》


(1)分别概括上述材料关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2)你认为影响改革变法成败还有哪些因素?
7 . 王安石变法时,青苗法规定“不愿请者,不得抑配”,“取息二三分”,以实现“取民之财,还以助民”的目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地方官往往强令民户向政府借贷,且“取息高达六分”,以致“害民如此”。对此现象最佳的理解是
A.变法只顾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无视民众负担
B.王安石变法的有些法令在制定时考虑不周全
C.王安石变法的主观动机与实际效果存在偏差
D.部分地方官员在实际执行时偏离了法令条文
2018-04-10更新 | 403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加强对经济的管理是政府的职能之一。下列措施中体现了政府通过经济手段对市场进行管理的是
A.租庸调制
B.市易法
C.青苗法
D.两税法
9 . 刘安世《元诚语录》载:“得君(王安石)之初,与人主若朋友,一言不合己志,必面折之,反覆诘难,使人主伏弱乃已。”这表明王安石
A.对上级趋炎附势B.意志坚强,性情执拗
C.对下级刚愎自用D.能够容忍下级的诘难

10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桑弘羊的主持下普遍推行均输法,郡国设均输官掌其事,受大农(即管钱财、粮食的长官)节制。均输官负责将各郡国应缴贡物统一折价征收当地土特产品,一部分运往京师,一部分运至价贵地区出售,有时还在出售地将所得继续收购特产,易地辗转贩卖……同时又实施平准法,在京师设平准官,集中管理各地运至均输货物和大农所掌握其余物资,根据市场价格涨落卖出或买进,达到调剂供需、平抑物价的目的。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选自宋代话本

(1)根据材料一,分析桑弘羊实施均输法和平准法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王安石对桑弘羊的理财措施有哪些借鉴与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3)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2018-02-06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沙市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