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叶坦的《大变法》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司马光:眼下国用不足,灾害频频发生,应当减节冗费。王安石则认为:国用不足,因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民不益赋而国用饶。从中可以看出王安石认为改革的关键在于
A.减节冗费
B.合理用人
C.增加税赋
D.增加生产
2 . 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019-04-02更新 | 493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南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8-9高二·湖南·期末
3 . 王安石的“三不足”精神反映了
A.王安石为人刚正B.王安石主张学以致用
C.王安石历史责任感强D.变法决心坚定
2019-01-30更新 | 44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师大附中高二年级期末考试(选修一)历史试题
8-9高二·湖南·期末
4 . “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复多稌,龙骨长乾挂梁梠。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对王安石的这首诗,理解准确的是(     
A.过分夸张,与实际效果完全不同
B.有些夸张,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改革的成效
C.描绘了唐朝的盛世景象,反映了王安石的改革理想
D.真实描写,歌颂改革成果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太宗即位,于贞观元年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修订新律,至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完成,仍为十二篇,五百条,称《贞观律》。《贞观律》克服隋代法律《开皇律》的不足,对《武德律》(唐初律法)作了较大修改,增设加役流作为死罪的减刑,为封建立法提供了死罪减刑较为现实的办法。同时还区分两类反逆罪,缩小缘坐处死的范围,规定“反逆者,祖孙与兄弟缘坐;恶言犯法者,兄弟配流而已”,缩小了旧律株连的范围。确定了五刑、十恶、八议、请、减、赎等断罪量刑的主要原则。

——据叶孝信《中国法制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贞观律》修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贞观律》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2018-05-18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郡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临考冲刺(二)历史试题
6 . 【历史选修l: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初百废待兴,亟需大量的赋役作为经济支持。自魏晋以来。江南地区由于民聚地辟,经济富庶,逐渐成为赋役的渊薮,唐代即有“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之称,宋代更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谚。自宋代开始,历代统治者都通过设立官田来加强对江南财赋的掠夺,朱元璋也不例外。当时,苏州府以占全国1.16%的垦田面积输纳全国9.8%的税粮,造成农夫蚕妇承受赋役重负不得已而逃,以致“田地荒芜,钱粮年年拖欠”。明宣宗宣德五年(1430年),周忱巡抚江南,揭开了江南均田均粮的序幕。他推行均耗折征法。均耗即均征加耗、牵摊耗米(耗米是正粮以外的加派),规定“户无论大小,田无论官民,均得加耗”。折征即折纳,田赋由征粮改征金花银,由此“粮额虽未均,计其税则均也”。.周忱的改革遭到江南大地主群起攻讦,而明景泰帝继位后又对前朝重臣猜忌.周忱于景泰元年(1450年)被迫致仕。但其继任者亦沿着周忱制定的改革方略向前推进: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忱在江南均田均粮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周忱在江南的均田均粮改革。
7 . 宋初,三司(户部、盐铁、度支)独立掌握全国财政,王安石变法时期将三司重新组织起来并统一到一个新的机构里。这一措施的主要意图是
A.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B.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C.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
D.消除宋初加强皇权的弊端
2018-05-09更新 | 1288次组卷 | 5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考前冲刺卷一文综历史试题
8 . 王安石变法时,青苗法规定“不愿请者,不得抑配”,“取息二三分”,以实现“取民之财,还以助民”的目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地方官往往强令民户向政府借贷,且“取息高达六分”,以致“害民如此”。对此现象最佳的理解是
A.变法只顾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无视民众负担
B.王安石变法的有些法令在制定时考虑不周全
C.王安石变法的主观动机与实际效果存在偏差
D.部分地方官员在实际执行时偏离了法令条文
2018-04-10更新 | 403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湘郡长德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苗法者,以常平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均输法者,以发运之职改为均输,假以钱货,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得以便宜蓄买。……免役之法,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市易之法,听人赊贷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又有免行钱者,约京师百物诸行利入厚薄,皆令纳钱,与免行户祗应。自是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陂废堰,悉务兴复。又令民封状增价以买坊场,又增茶监之额,又设措置河北籴便司,广积粮谷于临流州县,以备馈运。由是赋敛愈重,而天下骚然矣。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材料二这种扩张性的眼界与传统的看法不同,当时人的眼光将一切视为不能改变的定数。因此王安石与现代读者近,而反与他同时代人物远……旧有之系统,包括其中的既有利益必须铲除,然后所有的物资与所有的服务才能全面的交换,新的体系才能成立。王安石的变法没有引起所述的社会冲突,是因为宋朝的社会还未发展到这一程度,足以纠结新旧两派,作这场决斗。他的改革,只是政治上的一种冲动,而不是一种经济上的发展,所以其争执只出现于官僚组织之中。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材料一的措施折射出王安石变法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出王安石变法有何显著特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青苗法为例,谈谈你对“他的改革,只是政治上的一种冲动,而不是一种经济上的发展”的理解。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