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社会转型是经济形态、政治结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士人从商是很普遍的现象。清代李象琨《棣怀堂随笔》中说:“昊郡之士半商人”。明代士商还在总结行商经验的基础上编纂了一系列对于经商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其中就有专为士商编写并以“士商”一词命名的,如澹漪子编的《士商要览》和程春宇编的《士商类要》等。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商人们把培养后代入仕作为从商的最终目的,捐输买官成为他们跻身于士群体的主要途径。这类“绅商”群体,逐渐取代传统的绅士阶层,成为中国社会最有权势的在野阶层,在晚清政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最终导致了传统四民社会的解体。

——摘编自傅志明《儒商的内涵与外延辨析》

材料二嘉、道时期,理学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在理学营垒中出现了一个较有生气的湖湘经世派别,它强调理学的经世功用。如贺长龄等敏锐地感觉到理学在实务方面的严重不足,强调以“义理”修身养性的同时,要重视经世致用之学,对当时学术界影响非常巨大。他委托魏源编辑的《皇朝经世文编》,集清代中期经世实学之大成。稍后的曾国藩,更以清醒的政治眼光洞察到清王朝的统治危机需要经世实学的扶持,成为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的代表人物。

——摘编自郑大华、刘平《论清代嘉道时期的湖湘经世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明清时期出现“士商相混”现象的表现。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出现所带来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归纳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的特点,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产生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鸦片战争后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有哪些?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太祖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海盗勾结,颁布了不准民间私自出海到国外定居或经商的禁令。由于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沿海居民大量失业,有的开展武装走私,加入“倭寇”队伍。隆庆帝即位时,沿海较大规模的倭寇已基本肃清。1567年,隆庆帝采纳福建巡抚涂泽民的建议,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此后,进出口税制逐步完备,由抽实物税改为抽银。原来的民间走私转变为合法的对外贸易。从1567年到1644年,海外流入大明国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

——摘编自王裕巽《明代白银国内开采与国外流入数额试考》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归纳“隆庆开关”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机构的不同属性,说明两个机构在19世纪中期消亡的原因。
2021-11-02更新 | 19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隆庆以后,政府改变以往的朝贡贸易体制,每年在广州举办春夏两季交易会,主要输出如粮食、糖、花生、生丝、棉纱、瓷器等中国商品,以增加财政收入,广州成为东方著名的国际贸易中心。但嘉靖《问刑条例》律令仍然以严刑峻法惩治违禁下番者。从1757年始,清政府为了更好地管理对外贸易,限定仅在广州进行进出口贸易,实行十三行贸易体制。

鸦片战争后,十三行通商体制结束,五口通商,买办兴起,外国商人在广州投资开设洋商行,在不同程度上控制了广州的外贸。在这一时期,广州外贸出入口商品品种不再受禁令限制,广州港进口商品分为洋货进口和国内其他口岸进口的商品,进口商品有鸦片、洋布、洋棉等机器生产品,出口商品主要是农副产品原料和手工业产品。近代以来,广州贸易额仍在缓慢增长,但已经被上海反超,其占全国贸易额比重逐年减少。

——摘编自李庆新《广州“交易会”及其制度改革(15671644)》等

材料二   1957415日,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举行。此后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在广州各举行一届中国出商品交易会。1999年春第85届广交会,有4家民营企业首次参加,2005年秋第98届有4619家民营企业参展,所占比例达到36.57%,首次超过国有企业成为广交会第一火参展主体。早期广交会主要是中国的出口产品,以农副产品和初级产品为主。自20074月第101届起,广交会由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增加了进口展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口产品逐步过渡到智能化、信息化、高端化、品牌化,还举办网上交易会。2023年第133届广交会有226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报名参会,全球47家工商机构组团参会。对于“一带一路”国家的企业来说,广交会不仅是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的窗口,更是与来自全球210个国家和地区的买家进行交易的平台。

——摘编自胡光霁《19561965年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若干问题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鸦片战争前后广州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并简析其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其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启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某学者在研究两宋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知识内容时,拟定了如下目录(部分):

“碌碌有为”的宋人

第一章   北民南迁的耕耘——农业

……

第二章   百工巧匠的智慧——手工业

……

第三章   熙来攘往的贾客——商业贸易

第一节   互市贸易的商旅——榷场贸易

第二节   海丝之路的船舶——海外贸易

第四章   璀璨群星的宋城——城市经济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书籍(章节)目录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历史》一书拟定章节目录。 (要求:至少编写三章,每一章需要有两节,合乎逻辑。)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7世纪末年起,中国已经有了法定、公开的海关税则。实际上,中国海关税收的情形不但离高尚道德甚远,且与法律绝不相符。直到鸦片战争,外商不知中国税则的模样。历康雍乾嘉四朝,外国人索看税则多次,但每次都被衙门拒绝。关税分两种:船钞与与货税。实际除船钞外,还需“官礼”。官礼的多少,每次需讲价。货税也有正税及“陋规”,陋规最初也是由收税者及纳税者临时去商议,到康熙末年,已达货价6%,比正税亦大。正税及各种陋规总起来约当20%。

——摘编自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赫德通过其直属上司总理衙门的王公大臣们操纵控制中国内政外交,把中国海关变成了英国对华关系的基石和英国控制下的平衡各“有约国”利益的“国际官厅”。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继承了清政府遗留下来的不平等条约,中国依然受不平等条约体制束缚和荼毒。总税务司安哥联只听命于英国政府和外国公使团,俨然中国政府的“太上皇”。从1840年至1949年,百余年来,关税自主一直是中国努力实现的目标。从清末实施新政缩小海关权力,设立税务处改变海关隶属关系开始,到北洋政府通过国际会议力争自主,再到南京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制订国定税则的努力,都没有实现关税的真正独立自主。

——摘编自李岩《中国近代关税自主权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关税的特征。
(2)请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以“中国近代关税”为主题,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6 . 近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国家治理。

材料一   1864年上海租界成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会审机关——洋泾浜北首理事衙门,并由上海道台与英国领事会商组织正式法庭,通过了《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根据章程,会审公廨为中国的司法机构,由上海道台派一名同知主持……凡遇案件牵涉洋人到案者,必须由领事或领事派员会审。章程严格限制了会审公廨的管辖权和陪审官的权限。

1911年武昌起义后,由于会审公廊的满人谳员逃匪,驻沪领事团趁机接管了会审公廨并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改组,改组后会审公廨谳员由驻沪领事团任命,其菥傣亦由领亭团披给;司法管辖权限大为扩充;取消上诉程…….

民国政府成立后,中方多次要求会审公廨恢复到辛亥革命前的状态,这种努力在国人的请愿、上海总商会的推动及中外政府双方的照会上乃至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提案中都有体现。但由于西方国家的阻挠,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

——摘编自陈策《上海公共租界法权变迁问题研究》

材料二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了修订新约运动,其中取消领事裁判权是一重点。南京政府与英美等国晨开多次谈判,于1930年收回了上海公共租界内由会审公癣演变而来的上海临时法院,达成了取消领事裁判权的初步协议。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鉴于中国战争的重要地位和中国人民的强烈呼声,1942年中英、中美达成了取消领事裁判权的协议,直到1943年中国似乎从形式上脱离了领事裁判权制度的桎梏。

新中国成立后的有关案件管辖的法律成果凸显了国家主权的司法自治原则,使中国涉外法权回归正统。

——摘编自胡燕《中国涉外法权变迁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围绕上海会审公廨中外双方斗争的趋势及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领事裁判权在中国变迁的因素,并谈谈你对领事裁判权在中国变迁的认识。
7 .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人们从不同角度认识这场战争,对其战败的原因和影响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材料二   至于鸦片一案,则为清运告终之萌芽。盖是役也,为中国科学落后之实验,为中国无世界知识之实验,为满洲勋贵无一成才之实验。

——孟森《清代史》

材料三   马克思曾对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进行了这样的评价,他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是破坏性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70页)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
(2)材料二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马克思对英国在印度殖民扩张的影响得出了“双重使命”的结论。请结合马克思的言论,谈谈你对鸦片战争对中国影响的认识并说明理由。
2021-01-08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黄河科技学院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后,设校尉管理屯田,“有副校尉,秩比两千石,丞一人,司马、侯、千人各二人”。唐朝统一西域后,唐政府在西域驻扎重兵,任命各级官吏,推行内地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及府兵制,并在天山南麓大兴屯田,使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推广至西域。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国初海防,仅备海盗而已。自道光中海禁大开,形势一变,海防亦重”。丁日昌也认为:“欲筹海防,宜以全力专顾台湾,庶台防无事而沿海可期安枕。”清末甲午战败割台时,光绪帝甚至哀叹“台割则天下人心皆去,朕何以为天下主?”

——摘编自刘耀《晚清台湾海防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加强对西域管理的主要措施,并说明这些措施产生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海防亦重”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9 . 中国近现代外交,外交理念与世界意识发生了变化。

材料一

“中国”如“夏”,位于宇宙模式的中心,享有号令天下的最高权威;而周围各国如“夷”,位于这个模式的边缘,必须向中国臣服……“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文化作为区隔“夷”和“夏”的标准……

——摘编自(宋)石介《中国论》

材料二

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材料三

(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6次,中国14次,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据《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最初五卷中天朝出现5次。至光绪年间,天朝已经式微,几乎不用了。天朝使用次数减少后,出现在史料中的自称主要是大清国、中国。

鸦片战争后,清廷一些官员一方面出于对西方列强强权的义愤,力图解除不平等条款对中国的束缚,伸张自身的权益;另一方面,出于与西方国家办理外交事务的实际需要,这些官员逐渐认识到有必要了解西方在调整国际关系方面的法律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因此力主将近代国际法引入中国……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接受英、法、美、俄等国公使入京设馆。作为对等性的反应,1868年,清政府向欧洲派出了第一个外交使团。1877年,中国第一个驻外使节也被派往伦敦,翌年,在欧美其他国家开始设立使馆。

材料四

1949年3月5日,毛泽东说:“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

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共同纲领》第5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外国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闭关自守只能是更加落后于世界,落后于时代。如果不开放,再来个闭关自守,50年要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肯定不可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对宇宙和世界体系的认识。这一认识指导下的对外交往的理念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原因的观点。

(3)材料三和材料一相比较,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领导人都主张融入世界。简要分析两个时代与世界融合不同状况的原因。

2018-01-23更新 | 141次组卷 | 3卷引用:2015届河南三门峡陕州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精英对抗赛历史试卷
10 . 材料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时间
事件或条约
影响
1842年
《南京条约》
“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895年
《马关条约》
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00 年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919 年
巴黎和会
“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
1928年6月
“改订新约”的运动
减少了 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
1943年1月
中英、中美签订新约
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
1949年9月
《共同纲领》
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两个变化趋势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2016-11-27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河南中原学术联盟高考仿真模拟(一)文综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