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8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的钟鼓楼分为宫城钟鼓楼与都城钟鼓楼。自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钟、鼓成为皇家宫城的报时装置,钟、鼓声作为夜禁的时间信号,兼有对火灾、盗匪、战争的预警功能。从隋代开始,宫城中出现单独修建的钟楼或鼓楼,唐代中后期形成将钟、鼓声响准时配合使用的“晨钟暮鼓”报时制度;至宋金时期,宫城中已有钟楼、鼓楼的对设布局。两宋时期报时建筑上承唐代宫城报时的核心特质,下启元代都城报时的重大突破。至元代,都城中产生在鼓楼之外建造钟楼的需要,钟鼓楼开始脱离衙署而出现在城市的中心地段,并开启民用报时。明清时代最终形成各府、州、县普遍成对兴建或修葺钟鼓楼的国家制度,如北京、南京、西安、张掖等城市,钟楼或鼓楼均是府州县城的中心建筑。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后,传教士开始在通商口岸和内地城市大量建置装有大自鸣钟的西式钟楼。上海最能反映西式钟楼在华嬗变历程。大自鸣钟多被装置在与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等官方机构紧密关联的建筑顶部。民众聆听规律的钟声数量或凝视钟面数字即可感知时间。这些西式钟楼成为统一和指挥沪市时间生活重要的建筑装置。电报技术的迅速引入、应用及其与世界时的配合使用,不仅促成全球经济和社会的重大转变,还将晚清中国纳入全球时空重组的序列。

材料三   为了方便规划全国时间,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该划分之下,有的一个省级行政区有两个时区。抗战时期,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原本的中原时间也调整为陇蜀时区。1949107日,中国采用东八区时的“北京时间”诞生。111日,北京时间正式在官方场合使用,从此迅速成为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标准时间。

——摘编自封磊《从钟鼓楼到标准钟:近代中国城市公共报时装置之嬗变》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钟鼓楼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叶后,促进西式钟楼传入中国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时间规划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17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1841年,在沙角、大角之战中,清军共战死277人,另伤重而死5人,受伤462人;英军受伤38人,无死亡。钦差大臣琦善在奏报伤亡情况时,不得不逢迎帝意,宜称清军官兵奋不顾身“接仗四时之久”“共计剿杀夷逆汉奸六百余名”。这反映了晚清(     
A.军事实力增强B.专制体制的弊端
C.政治腐败严重D.战略战术的失当
7日内更新 | 15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东北三省四城市联考暨沈阳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直到20世纪初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深渊”到了“谷底”,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来说,这时候面临的主要是“沉沦”,虽然,这时中国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方面,实际上存在着积极的、向上的因素,但这种因素的发展是渐进的、缓慢的,相对于社会“沉沦”主流来说,它是弱小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往后,直到4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渐渐走出谷底,随着新的经济因素不断成长、壮大,随着新的社会阶级的出现,随着人民群众、社会精英民族意识和阶级意识的日渐觉醒,社会向上的、积极的因素逐渐发展成为社会的主流因素,影响着社会向好的方面发展,虽然消极的“沉沦”的因素仍然严重地存在,其对中国社会的压迫,甚至不比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以前弱。但是由于有新的阶级、新的政党、新的经济力量、人民群众的普遍觉醒这样的上升因素在起作用,终于制止了帝国主义使中国滑向殖民地的企图。

——摘编自张海鹏《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评述张海鹏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观点正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7日内更新 | 24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合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鸦片战争以前传入中国的西学基本上是以天文历算为中心的宫廷科学。鸦片战争后,西学传播的重点从宫廷科学转向实用的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此变化主要是(     
A.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B.统治者生活情趣变化使然
C.民族危机出现的产物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景德镇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5 . 鸦片战争结束后,英文期刊《中国丛报》刊载文章展现通商口岸的史地知识。《天津条约》签订之后,来华西人依约深入内陆地区。沙俄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侵入黑龙江以南的东北地区之后,英文杂志《中国评论》特别关注了清朝入关前后的历史及其民族政策与对俄关系。这些活动(     
A.激发了国人的办报热情B.为殖民扩张提供服务
C.推动了西学进一步传播D.促使中国融入到世界
6 . 下表为1849-1852年上海贸易发展情况表。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1849年-1852年上海贸易发展情况表
进口出口
年代船只数吨位价值(美元)年代船只数吨位价值(美元)
184924982975725918492598771358182
18503715308803818185034144642100506
185154276341216922185153266974615533
185266387602094971185270405927980747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积极应对西方国家经济侵略
C.对外贸易具有优势D.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7 . 1851年底,美国驻上海领事的一份报告中写道:“越来越多的美国船只来到本港……现在本港的中美贸易已接近全国中美贸易的3/4.”另据统计,1853年经由上海进出口的英国货值已分别占到全国各港进出口英国货物总值的59.7%和52.5%。这表明当时(     
A.中国对外贸易逆差扩大B.美英在中国的利益角逐激烈
C.中国外贸重心发生转移D.上海的发展与世界保持同步
7日内更新 | 184次组卷 | 8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1852年,香港总督府秘书密切尔在一份有关中英贸易的分析报告中指出,1850年末英国出口到中国的制造品比1844年末减少将近75万英镑,英国从中国大量进口的茶叶和生丝完全是以鸦片和金银而非制造品换取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抵制B.中国传统经济的排斥
C.其他列强的竞争D.英国工业产品的昂贵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9 . 鸦片战争后,对于中外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在清政府看来,条约只是用以杜绝洋人窥伺、防止别生枝节的特殊手段,“中国现在之所以驾驭该夷者,全凭和约各条向其裁制,各省必须一律坚守,方可示诚信而期折服”。这表明清政府(       
A.认识到了英国发动战争的本质B.运用国际法维护国家安全
C.坚持用条约方式维护国家利益D.尚未摆脱传统的华夷观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51年,万国工业品大博览会(The Great Exhibition of the Works of Industry of All Nations)在英国伦敦召开,当时“所有的国家和民族都参与其中”。清朝朝野士人从赴西游历的官员和商人那里得知有关消息,将其译为“赛奇会”“炫奇会”等,认为其为“炫奇斗异之举者”。以上史料最适合论证,晚清(     
A.近代外交观念的形成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西学东渐潮流的兴起D.近代化进程的缓慢
7日内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高三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