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这件事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2 .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冯桂芬痛心疾首的说:“互市二十年来,彼酋类多能习我语言文字之人,其尤者能读我经史,于朝章国政、吏治民情,言之历历,而我官员绅士中绝无其人。”冯桂芬这一言论,可以用来佐证(     
A.西方对中国的研究开始于鸦片战争时期
B.坚持闭关自守政策导致国人的思想僵化
C.清朝官绅对西方的历史和现状一无所知
D.先进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
2023-03-23更新 | 197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如图为1862~1874年中国进口货物关税收入情况统计柱状图(单位:两)。该图体现了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自然经济的排外性
C.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D.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4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求两益”的观念被贯注于新订条约之中。清政府与秘鲁、巴西、墨西哥等国的新订条约均体现了这一思想。中秘交涉,秘鲁使“必欲援照各国和约通例”,清廷“不肯一语放松”。这表明清政府
A.致力于修订旧有条约B.对外交往范围的扩大
C.仇洋和排外思想浓厚D.外交观念趋向近代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郭廷以的《近代中国史纲》的部分目录。其中,空白处的标题应是
第四章 西力冲击(下)(一八五〇至一八六〇)
第一节 _____
第二节 英法联军与俄国的机会
第三节 中国境遇的再变
A.英国的炮舰政策B.清的外援与曾军的奋战
C.西方国家的携手D.朝局之变及时势的认识
6 . 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居住北京20余年(1897-1920年)。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他不可能留下的是
A.袁世凯宣誓就职大总统的照片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照片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D.《辛丑条约》现场签字照片
2019-12-1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列通商口岸开放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厦门、天津、沙市、南京
B.上海、南京、天津、重庆
C.南京、天津、广州、苏州
D.广州、杭州、天津、南京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