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1861年英国人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外籍税务司逐渐成为各地海关的实际管理者。1912年以英国为首的债权国家银行决定把海关税收交给汇丰、德华、道胜三家银行,由税务司按期通知拨付有关各国,关税税款的收支保管权被攫取。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A.近代中国海关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近代半殖民地化趋势深化
C.近代经济结构变动影响外交政策D.近代外贸由顺差变为逆差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洲白银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分流,马尼拉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同菲律宾连接起来。运来的白银用于收集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印度的高级棉布等物。

材料二   近代前后中国植茶面积、茶产量、茶农数估算表

万亩植茶面积产量(万担)内销(万担)外销(万担)
1832一1837(平均)521260.520060.5
186l625312.5202.5110
187l819409.5202.5207
1886934.9567.46205362.46
1894841.6420.8207.5213.3
190l674.6337.3210127.3

材料三   1887年上海工夫茶的平均价格达每担14.5两。而印度茶每担14两银就可获利。1889年,印度茶叶出口英国市场的总值第一次超过了中国。高出中国整整1472万磅。而中国的茶叶种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由个体茶农采制小量茶叶,然后运往各处叫卖几天”。“中国种茶之法不用肥地物料,不去地下野革,亦不删除旁枝,又不换去老树,又不移种新地”。资本不足的茶农和茶商在苛捐重压下,为求生存,于是,将本应用于制茶工艺改进上的智慧。用在了茶叶的制假上。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前的200年,中国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落伍者。现代化之于中国,有梦却无路。是新中国的诞生,使中国人的梦想有了清晰的“时间表”:用100年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茶叶产销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材料三分析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论证“新中国成立前的200年,中国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落伍者”的观点。
2020-04-14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5月月考(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为中国1864—1884年间进出口平均税率(%)变动情况统计表。这一变动趋势(     
年份18641869187218791884
进口5.225.175.935.896.01
出口9.249.1010.0210.2211.59
A.体现了政府关税自主的意识B.不利于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
C.适应了近代国际贸易的准则D.折射出小农经济形态的稳固
4 . 【地图绘制的发展与演进】

材料一   康熙初年“疆域错纷,幅员辽阔……方舆地理,详略既殊,又今昔互异”,统治者因此迫切需要一份准确、详细的全国地图,为治国理政提供参考。对西学有浓厚兴趣的康熙皇帝决定任用传教士采用西方测绘方法,绘制全国地图。1708年全国性实地测量正式开始,测绘人员分赴全国各省,举凡天下山水城郭,均采用经纬度测量及三角测量法。到1717年,除新疆及西藏部分地区外,全部测量工作结束,朝廷将实测资料编绘成总图,即《皇舆全览图》。这是我国最早根据广泛测量绘制的大型地图,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摘编自姜倩倩《西法中用为舆图》

材料二   17世纪,欧洲地图制作的中心转移到荷兰。许多制图师竞相为商业公司提供地图,帮助他们发展海外贸易。世界的边界被重新清晰界定,有市场和原材料开放潜力的地方被一一进行了标注。阿姆斯特丹的地图制作,从木刻转到铜版雕刻,印刷机器的诞生使得地图市场价格出现下降趋势。制图业是阿姆斯特丹的一大特色,大量的印刷机构都专注于地图信息的收集、整理、制作、印刷、出售。一批制图家和制图家族脱颖而出,他们多才多艺,既是勘测员、制图员,也是风景画家,将艺术、知识和地图很好地结合起来。

——摘编自徐永清《地图简史》

材料三   近代中国绘制地图(部分)

地图出版、编著者时间备注
《海国图志》魏源1842既延续了中国传统的图志体例,又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新的世界史地观
《钦定大清会典图》清政府1886-1899采用传统“计里画方法”,绘制了省、府两级地图,并绘制了具有切圆锥投影技术的全国总图
《大清邮政公署务用舆图》清政府1903绘制了送递快信邮路,以及电报局的分布等,各类要素的表示均已符号化
《民国重要矿产分布图》《申报》1912呈现了中国各地重要矿产资源的基本分布状况

——摘编自陈潮《中国近现代地图出版概况》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康熙时期中国与17世纪荷兰地图测绘的差异。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地图绘制的新发展。
2024-05-2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留学生群体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道路探索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下表所示为近代部分留学生群体情况。

时间概括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1865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建设立船政学堂,后经李鸿章允准,决定派学堂的学生留学英、法,专门学习驾驶和造船。1875~1885年间,清政府陆续派出88名学生赴英法留学。后多数人当教员或到海军服务
20世纪初1901~1906年间,留日学生达万人之众。中国共产党的许多早期领导人,如陈独秀、李
大钊、董必武等,也都是那个时期的留日学生;对社会进步、文学转型起到重要作用的文
化名人,如鲁迅、郭沫若等,也都是那个时代的留日学生
“五四”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一是由于工读主义的推动下,许多青年试图寻求一种具有共产主义色彩的社会实践;二是许多青年认为法国是自由民主的发祥地;三是当时社会文化名流推崇出国留学增长见闻
抗战前后1932~1945年期间,我国又选派了八届赴美公派留学生,九届赴英公派留学生。由于考试极严格,这批学生回国后都成了中国各学科的领军人物,文科如钱钟书,理科如钱学森、钱伟长等

—摘自周棉《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影响之分析与今后趋势之展望》

根据中国近代留学情况,以“留学潮与中国近代化进程之间的关系”为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前的传统中国是一个自以为世界中心的封闭体系,其基于“天下共主”理念的中央王朝,都把自己凌驾于万邦之上,而把周边地区的国家和部族视为“藩属”或“夷狄”。这些藩属国必须按时向中央王朝“进贡”,得到本朝天子的“册封”后,才能取得合法统治地位。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以中央王朝为中心,以四夷为外服,以“朝贡”为理想图式的“华夷秩序”。美籍历史学家徐中约认为“儒家意识的天下一统帝国,传统上不维持任何西方所理解的平等外交关系;也不承认有任何对外事务,只认为有藩务、夷务或商务”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材料二   近代以来,经过长期的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中国政府在被动应付中寻求主动,从探索性地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开始,又经过清末十年基于“外务部”的外交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传统体制的残迹,为民国外交体制奠定了基础”,终于形成了基本上符合国际外交通例的近代化的中国外交体制。国民政府外交部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的行政模式,完成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形式需求,但中国的分裂状态与国际地位并未发生实质性转变,致使这种近代化的转型还远远不能完成。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外交“华夷秩序”观念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的变化趋势,并对中国近代外交进行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总理衙门采取分股办事方法,对外分英、法、俄、美及海防五股办理外事,职权如表所示。
英国股掌理英国及奥匈交涉、西洋各国通商事宜与海关事宜
法国股掌理法国、荷兰、西班牙、巴西等国交涉及基督徒与移民之保护等事宜
俄国股掌理俄国、日本两国交涉,蒙俄贸易及海外留学生等事务
美国股掌理美、德、意、瑞等九国交涉及出洋华工事宜
海防股掌理沿海炮台、轮船、枪械、弹药之购置及铁道建造、开采矿产等事宜
据表1可知,总理衙门的设立(       
A.扩大了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侵略特权B.打破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局面
C.体现了清政府对外观念的重大变化D.反映了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9 . 去年是中国轮船首航长江150周年。在中国被迫开放的近代化进程中,水运便捷的长江在事实上成为中国近代救亡文化发生发展的推进路线。

材料一   美商琼记洋行“火箭”号轮船手绘图

材料二   1873年7月9日《申报》航运栏中,进入和驶离上海的客轮信息

材料三   1920年,长江流域的上海、武汉、长沙等地先后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次年7月,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等人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值得注意的是,在参会的13名代表中,有11名代表来自长江流域各省。

——冯天瑜等《长江文明》

材料四   宜昌大撤退主要由私营的民生公司船队完成。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民生公司号召将一切工作迅速转移到战争轨道,集中宜渝(重庆)线上所有轮船,抢运川军数万人出川抗日,并组织长江中下游的工业设备、物资和人员撤退到西南后方。 民生公司也因此付出巨大代价。

——据冯天瑜等《长江文明》整理

(1)殖民者获得内河航运权,是以下哪次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获得的特权(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依据材料一,“火箭”号使用的动力应是(     
A.风力B.水力C.内燃机D.蒸汽机

(3)中国人建造的使用与“火箭”号相同动力的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中国近代造船工业序幕,是在(     
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末
C.19世纪60年代D.20世纪初

(4)观察材料二中长江客轮信息(加亮部分),说说这一时期营运公司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5)材料四中民生公司的行动,体现出抗日战争怎样的特点?
(6)依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如何看待长江客运与中国近代救亡文化发展。
2024-03-15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23-2024 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10 . 在近代的内陆城市中,武汉租界之多仅次于天津。下表是汉口各时期租界变化统计(比利时租界时间较短,未计入统计)。汉口租借地的变化(       
1895年以前1895 年以后1917年1924 年
英租界地英、法、日、俄、德五个租界地英、法、日、俄四个租界地英、法、日三个租界地
A.反映了英法日独占中国的局面B.表明了沿海经济发展超过内陆
C.缘于国际形势与国内政治影响D.体现了中国逐渐摆脱列强控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