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外交官群体

古代

古代中国使节只是一种临时执行外交任务的特使,他们不属于职业外交官。各国均无专门的外交主管领导部门。

晚清

晚清的外交人员分两类:一类是总理衙门章京与大臣,他们熟读儒家经典,依靠科举考试获得入仕资格;另一类是驻外公使及其下属,他们经由大员保举、请托等途径上任。
1901年外务部设立后,选官逐渐注重外国语言、交涉经历,外务部接收大量经由举贡考试、留学生廷试而入选的人员,官员结构有了巨大变化。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首任外交总长陆征祥被认为是职业外交家的代表。他毕业于京师同文馆,精通外文,有二十年从事外交事务的丰富经验。陆征祥改革外交部,吸纳了大量法律出身、通晓国际法、拥有专业外交知识和技术、精通外交礼制等的职业外交人才。中国职业外交官时代到来。

南京国民政府

蒋介石对培养“新式”外交官颇为重视。国民政府外交部于1942年初,要求中国驻外使领人员按批次回国,参加培训课程。这催生了中国新一代外交官。

——据金正昆《外交学》等整理

围绕材料,自选角度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4-04-08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869年,清政府改变以往拒斥“修约”的态度,在中英《新定条约》中提出“或补缀前约,或互相抵换,或两有利益”。这一条约也被英方视为第一个不强行使用武力而制定的条约。这一现象反映(     
A.西方奉行弱肉强食的原则B.国人的民族意识逐步提升
C.清政府初具近代外交理念D.统治者摒弃传统夷夏观念
2024-04-08更新 | 182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3 . 1861年初,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办理外交事务;1861年后,英、法、俄、美相继派遣公使常驻北京;1866年,清政府派使团往欧洲各国游历;1867年派外交使团出访欧美各国;1875年派郭嵩焘为驻英国公使。这些事件表明清政府(       
A.已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履行了《南京条约》的规定
C.逐渐融入近代国际外交体系D.学习西方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2024-04-08更新 | 26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4 . 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创办的《中国丛报》随即刊载文章,展现五口通商口岸的史地知识。《天津条约》签订之后,来华西人依约深入内陆地区,地理空间的拓展相应地推动了史地研究范围的扩大。西方人士的这些行为(     
A.服务于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B.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C.开启了域外对中国史地的研究D.有利于开阔国人的世界视野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蒲安臣(AnsonBurlingame1820-1870年),美国人。1861-1867年在中国担任美国驻华公使。任职期间,蒲安臣积极推行与清政府“合作政策”,这博得清政府的好感,为之后他出任中国使节打下了基础。

1866年在恭亲王奕䜣的推荐下,即将卸任的美国公使蒲安臣成为中国首任外交使节。从1868年2月出发,蒲安臣使团先后到达了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其出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事件就是蒲安臣擅自作主与美国签订了《中美续增条约》(《蒲安臣条约》)。首先,条约明确表明了中国对本国领土的自主权,否定了各国在中国开设租界是一种合法行为;其次,条约规定双方具有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自由移民、办学、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和义务。就移民规定来看,正在西进运动的美国当时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续约为华工出国提供了法律保障,清政府不得再阻止华工出国。这一条约签订后,在当时国内掀起了赴美狂潮,华工成为美国必不可少的劳动力因素。同时续约中也明确规定,赴美华工受到美国法律保护,所以续约也作为华工遭受到排斥、歧视、虐待时的法律保护依据。而且在续约中设立领事馆保护华侨这一条款,首次使中国海外侨民在他国获得了合法的地位。另外,续约中互派留学生以及互设学堂的条款,使得中国在1872年8月派出了首批由30名中国幼童组成的官费赴美留学团。其中产生了中国第一条铁路的设计者詹天佑,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等。

——摘编自俞科《蒲安臣与中国晚清外交》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蒲安臣作为中国使节出访并签订《中美续增条约》这一现象进行评析。(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4-04-01更新 | 9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练习(二)历史试题

6 . 《天津条约》签署的第二天,“公使驻京”的消息传到北京,京城官员闻之大哗。23日,他们采取联合行动,一天之内同时上奏咸丰帝,宣讲公使驻京的危害,鼓励拼死相争。1873年,各国公使以西礼面见清朝皇帝。这表明(       

A.京城官员力主维护国家的主权B.传统宗藩关系逐渐解体
C.统治阶级应吸收先进思想观念D.京城官员致力于“自强”
2024-03-2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19 世纪60至80年代,武汉成为“世界茶叶港”   通过便捷的水路运输,汉口直通长江流域几个重要红茶产区、包括两湖茶区,以祁门为中心的皖南茶区,以宁乡为中心的江西北部茶区这一现象(     
A.缘于长江沿岸通商口岸的开放B.延续了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
C.说明列强的侵略意图已经实现D.体现出对外贸易的逆差地位
2024-03-28更新 | 360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联考(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83月,《小丑》杂志上发表了米勒的一幅讽刺漫画《欧洲与中国》(如下图),这幅漫画代表了当时西方舆论界和外交界多数人对中欧关系的认识。漫画中,一位年轻的保姆,象征着欧洲,笑容高傲,摇晃着摇篮。一个婴儿——中国人,被紧紧包裹着,襁褓上写着“贷款”“工业”“海关”“铁路”“军队”等。保姆说道:“只要系统地进行教育,总能取得理想的结果”,并强调了“教育者”的行动重点。

——李牧群译《严肃的幽默;漫画中的历史与世界》(俄文翻译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19世纪末多数欧洲人对中欧关系的认知,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亨利·基辛格指出:“克里米亚战争(注:18531856年),使维也纳会议费尽心血所建立的梅特涅秩序崩溃。”维也纳体系建立之后,英国与俄国分别是大陆均势体系的两个平衡者,英俄关系对欧洲体系的稳定至关重要。然而,战争促使了英法两国结盟,那就意味着拿破仑战争的“后遗症”基本上被战争清洗干净:战争也意味着神圣同盟的终结,欧洲的协调机制蜕化。

克里米亚战争并非仅仅影响欧洲和俄罗斯,事实上对大清帝国的安全也同样产生了重要影响。尽管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被打败,但在对待大清帝国的问题上,俄国与英国、法国、美国却又形成“共谋”。俄国在经济和安全利益的驱动之下,在大清帝国得到了最大的“补偿”,从而使俄国的帝国形象可以重新与其他殖民帝国尤其是英国相比。

俄罗斯的确是输掉了克里米亚战争,但俄罗斯也从中学会了一些东西,正如俄罗斯当时一些西方派所说的那样:“文明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止不前。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有用的一课。”

——摘编自胡键《“东方问题”远东化、克里米亚战争与大清帝国的安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指出维也纳体系的主要特征,并概括克里米亚战争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简要说明你对“对大清帝国的安全也同样产生了重要影响”及“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有用的一课”的理解。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1858年,清政府先后与英、法、美、俄等列强签订《天津条约》;从1861年到1866年,清政府又与普鲁士、葡萄牙、丹麦、荷兰、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等七个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大部分国家毫无困难地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这表明,晚清政府(     

A.积极融入近代国际体系B.对世界的认识亟待加深
C.开启了外交近代化进程D.卷入世界市场程度加深
2024-03-2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