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大改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行粮食统购统销,要核定各户余粮,动员各户交售,同上亿户农民直接打交道,非常繁难。这样就产生了“把太多的小瓣子梳成较少的大辫子”的必要。解决粮食紧张的根本出路在增加粮食生产,而粮食增产,当时认为靠小农经济潜力很小,靠在农业中实行大规模的机械化是工业发展以后的远景,在最近几年内依靠合作化并在合作化基础上适当进行技术改革。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把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则由集体经济组织接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承包合同履行的监督,公共设施的统一安排、使用和调度,土地调整和分配,从而形成一套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纠正长期存在的管理高度集中和经营方式过分单调的弊端,使农民在集体经济中由单纯的劳动者变成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从而大大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较好发挥劳动和土地的潜力;这种土地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的性质,只是把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分开了。但在当时,对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来说, 装的确取得很大的成就。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百年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要求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主要特点以及产生的作用。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编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是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计划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管理体制。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紧运行(注:大意是指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加速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为了与这种经济运行和逐步单一的公有制相适应,在管理体制方面,也逐渐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生产要素市场基本消亡,产品市场也在国家的计划控制之下,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曾先后借鉴苏联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1992年,邓小平同志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冲击的方法”和“围攻的方法”分别指苏俄实行的什么经济政策?与“冲击的方法”相比,“围攻的方法”有何显著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化,说明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后期中国经济体制发生的变化,以及在农村和城市改革中实施的具体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中苏两国的经济发展之路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022-07-0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前和之初,中国的土地和资产掌握在少数地主和资本家手中,为此,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年,以东北地区为主,增加了重工业的投资,抢修和新建铁路、公路,发展邮电通讯和水利事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凡属有关国家经济命脉和足以操纵国民生计的事业,均应由国家统一经营。”

——摘编自史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与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材料二   随着远东形势的发展以及杜鲁门政府有意将对华贸易管制与马歇尔计划提供的经济援助直接联系在一起,1950710日,英国内阁授权英国贸易委员会停止须发向中国出口战略物资的许可证。从1951年到1952年,内地贸易在香港贸易输出额中的占比从35.96%下降到17.85%。1952年民间自行成立英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与中国开展贸易。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派遣代办驻在伦敦,代办所承担的任务不仅“包括建交谈判,但同时却又须代表政府处理我国在英的侨务和商务问题。”

——摘编自吴浩、刘艳斐《1954年日内瓦会议与英国对华贸易政策的调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改造和发展经济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英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变化,并指出这一变化的原因。
4 .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申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19521953195419551956
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

——《中国统计年鉴(1983)》

材料二   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723日)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531日)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如何?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真实性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什么后果?
(3)材料三中所述“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其原因是什么?“包产到户”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2-04-2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上,苏俄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为了满足粮食税条件下农村对工业品的需求,苏俄政府采取租让、出租等方式,把外国资本和私人资本重新引入国有企业,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根据人民委员会的法令,国家除直接管理约4500家最重要的大型企业,其余企业都可以出租给合作社或私人经营。192112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的法令解除了对小企业实行的国有化,将这些曾收归国有的企业通过出租的方式交还原业主经营,实际上使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非国有化了。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二   1953年春,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建议以国家资本主义为将资本主义工业逐步纳入国家计划轨道、使其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分三个阶段逐步完成。1953前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主要表现为工业中的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和商业中的委托经销代销。自19541月起,国家开始重点发展公私合营这种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在公私合营企业中,国家同资本家的合作深入企业内部,企业的生产关系由原来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变为国家和资本家共同占有。195511月起,中共中央作出逐业、分期分批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决定,这样,企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使用、管理和支配。

——摘编自齐鹏飞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与苏俄相比,新中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不同特点。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资本主义的认识。
2022-03-05更新 | 301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三)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攀《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   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1902年,与他人合股创办无锡保兴面粉厂。1912年,荣氏兄弟与王禹卿等人集股在沪创办福新面粉厂,荣宗敬任总经理。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12家面粉厂,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上海解放前夕,对国民党彻底失望的荣德生不愿与国民党仓皇出逃,他全力阻止迁厂逃资,终于使企业的绝大部分机器设备得到了完好的保存,为新中国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社会财富。建国后荣德生辞世后不久,全国的荣氏企业先后申请公私合营,迈入了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变化带来的经济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1912—1920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并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后荣氏企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是张謇创办的大生企业的系统构图

材料二   19495月,刘少奇在一次同工商界人士的座谈会上说,和封建剥削相比,资本主义剥削是有进步性的。”“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是有功劳的,在今天资本主义剥削是合法的今天我们不但不反对,而且要发展,等到将来发展到生产过剩,再限制,让它过渡到社会主义去。

——摘编刘少奇《在天津工商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1956年底,实行公私合营的工业企业已占原有资本主义工业总户数和职工人数的99%,占生产总值的9.6%。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用定息方式,即按照公私合营企业的私股股额每年发给资本家5%的股息,共发10年。定息停付后.企业就完全成为全民所有制企业。

——摘编自王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大生企业的经营特点,并对张謇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态度变化,并分析原因。
2021-02-11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民族资本主义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材料一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如下一幅示意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F1可能是哪些国内国际因素?F2的阻力最有可能来自于哪一侵华势力?
(2)据材料三,指出1956年民族资本主义比重不足1%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该变化具体是通过什么手段实现的?
2021-04-2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红色资本家——荣毅仁先生,因病于2005年10月在北京逝世。荣氏家族基业的变化,折射出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荣毅仁的前辈荣宗敬、荣德生于1912年创办上海福新面粉厂,至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三分之一左右。

材料二:1922年,荣氏家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荣氏兄弟被迫将申新一厂、申新二厂抵押给日商,以极苛刻的条件借出高息款项350万日元用于周转。抗战胜利后,荣氏家族企业连遭国民政府两次敲诈,损失100多万美元。

材料三:解放前夕,荣德生坚决反对家人将申新三厂迁往台湾的主张,并协同工人一道制止搬迁行动。荣氏家族企业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荣氏家族企业在此期间获得大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到1956年,荣氏家族企业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促成变化,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有何创新?
(4)谈谈你从荣氏家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能得到的启示。
2019-12-2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韩城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的欧洲,酒馆成为最初的公共领域。酒馆是模仿贵族的社交方式而来的,同时也保持了平民化的特征,为市民敞开了更广阔的公共交往空间。许多雇主可以在酒馆雇到工人。莎士比亚经常来酒馆边喝酒边写剧本,他的很多剧目也是首先在酒馆上演并传播的。英国历史上著名的辉格党企图推翻查理二世的阴谋就是在一家酒馆里策划的,酒馆在17世纪末18世纪早期已经成为英国正在出现的政党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酒馆里资产阶级对政治事务的讨论和批评在范围更广的公众中得到传播,使公众可以对国家及其事务进行监督,每个人都认为他和一切公共事物有着利害关系,有权形成并表达自己的意见,公共领域成为宪政的基础。

——摘编自《十八世纪英国城市公共性研究》等

材料二   明清以后,四川茶馆遍及城乡。晚清至民国,茶馆成为成都最重要的公共空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设施。茶馆是人们消闲、打盹儿的自由天地和评书、杂耍的表演场所,也是说买卖的民间交易所,还是讲道理、断公道的民间公堂。人们在场馆谈论时政传播消息以及摆龙门阵,不分生人、熟人,不管是体面官绅,还是下里巴人,萍水相逢,围坐闲谈。民国三十几年,社会不稳,茶馆忌谈政治,墙上往往贴有“莫谈国事”的警语。1950年后,由于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根本变化,以及新的意识形态的确立,再加上政府通过登记、税收、规章等方式加以限制,成都茶馆逐渐衰落。

——摘编自贾玉英《成都茶馆经济与茶馆文化述评》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酒馆对当时社会所起的作用。
(2)据材料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酒馆文化与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成都茶馆文化的主要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角度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后成都茶馆衰落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