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届人大与五四宪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近现代中国体育演进与发展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在其兴办的学堂中开设体操课程,引进西方体育,如兵操、体操等。20世纪初,在梁启超、蔡元培等人的呼吁下,一场深刻影响国民身体改造和学校体育的军国民运动开启,它提倡尚武,并将国家作为身体效忠的唯一对象。一战期间,全国教育联合会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施方案》,该方案主要在于深化学校体育的战争准备功能,注重体操课、学校体育与“军事大要”的关系,并要求学校教育加强对粗衣淡食、忍寒耐暑习惯的养成和对历代武士功绩的宣传。

1920年,全国教育联合会废弃“尚武”的教育宗旨,兵式体操也被排除在学校体育之外。1922年,教育部实施新的学制和课程标准,体操课正式改名为体育课,成为中国学校体育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新的体育课对儿童的主体地位、身心发展规律等方面提出新的认识。中小学的体育以田径、球类、游戏等现代体育项目为主,完全剔除了兵式体操。

——摘编自颜亮《身体素养导向下的我国学校体育身体观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更好的建设和保卫祖国,需要体育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党和政府极力倡导“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强调体育运动要以人民为主体。按照党中央对体育工作的指示并结合对宪法规定的贯彻实施,中央政府和体育等部门为开展好各项体育工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群众体育制度绩效十分明显,据统计19571966年,全国范围内有4200多万人达到了劳卫制和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标准,人民群众的体质健康水平显著提升。

——摘编自杨山山《建党百年群众体育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近代中国体育教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群众体育发展的时代背景,并简析其影响。
2024-01-3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市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亨廷顿指出,美国国民特性的核心是美国信念,而美国信念的精髓则是新教精神。新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秉持人性恶的理念,新教教徒不信任政府并警惕膨胀的权力,主张对政府的权力加以限制。新教主张因信称义,这一理念催生了美国政治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平等观念等重要内容。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基本原则,对自由的追求一向同捍卫个人的权利相结合。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各州相继制定的州宪法、《独立宣言》乃至1787年宪法:都体现了美国自由主义的契约理念。而土生土长的实用主义文化渗透进历代美国人的思想观念中,对其政治行为和政治态度,以及对美国的内政外交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高度一致、历久不变的美国政治文化使美国人的政治共识所反映的每一种价值观都能从其他几个价值观里推导出来。价值观之间的相互制约、平衡,以及相互渗透、支撑的关系还强化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不同权力中心之间的关系。这样,美国政治文化诸要素的内在统一与美国政治体制高度契合,同时也是美国人的政治共识,因此就自然而然地成为美国政治制度最为稳固的合法性基础。

——摘编自牛霞飞       郑易平《美国政治文化的特点及其对政治制度稳定性的影响》

材料二   鸦片战争的失败让国人开始进行反思,这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运动的肇始。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人开始从政治制度层面进行的探求,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政治制度,但结果均以失败告终。五四新文化运动标志着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深入到思想价值观念层面,特别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先进知识分子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之后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一直被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并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实践中,中国公民逐渐形成民主思想观念,传统政治文化因素得以改造。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培养了政治共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法制建设,特别是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对于克服传统政治文化中封建主义政治思想观念残余,促进新型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摘编自郑博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美国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阻碍近代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因素,并归纳中国共产党为推动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而采取的措施。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美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谈谈你的认识。
2023-04-03更新 | 201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福建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6年初,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但第一次中央官制改革有名无实。其后设置资政院,然而权力相继由满族内阁与皇族内阁掌控,载洵等人“殖其私财,卖官鬻缺”。各省请愿者虽云集京师,但“政府始终冥顽如故,最后竟以军警驱逐请愿代表回籍”立宪运动最终失败。

——摘编自谷钟秀《中华民国开国史》

材料二   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制定之后,各方争议甚大。中国民主同盟认为,“此次宪法所依据的宪草乃国民党片面提出的草案”,违背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程序与精神。孙科等国民党高官认为,该法“思想上有矛盾,因之在制度上欠和谐”,不能体现典型的时代性格。其他国会代表认为中国共产党和民盟都未参会,“由此产生之宪法,安能期其有效?”该宪法最终沦为国民党专制统治的装饰品。

——摘编自汪朝光《中华民国史(1945—1947)》

材料三   在制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毛泽东亲自主持起草工作。除了全国各级人大596万多代表的讨论外,还进行了近三个月的全民讨论,参与人数达1.5亿,形成了13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该宪法的制定是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典范,为其后历次宪法的修改确立了基本依据。

——摘编自董成美《制定我国1954年宪法若干历史情况的回忆》

(1)根据材料一,归纳清末预备立宪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宪法》立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对社会主义民主优越性的认识。   
4 . 制度之演进

政治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一起来探究。

文物中的古代政治制度

(1)2002年,在湖南湘西里耶古城出土了三万多枚简牍,这些简牍多为官方文书档案,如图的“书同文字”木方。与此文物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周代分封制B.秦代中央集权制
C.汉代察举制D.隋唐三省六部制

(2)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城邦雅典的一项政治制度,按该法规定被放逐的对象当是(     

A.伤害主人的奴隶B.所有触犯法律的公民
C.对民主造成威胁的公民D.有盗窃行为的公民

(3)法律文献中的近代政治制度
近代资产阶级通过革命与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请按要求完成表格。
文件相关内容文件名称确立的制度
法律由议会制定,国王无权废止;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和招募常备军……(1689年)

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统领一切,议会、内阁、军部互相牵制……(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各州拥有一定自治权利;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1787年)

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规定实施责任内阁,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1912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
(4)依据文件相关内容,归纳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5)下图中反映的政治制度实施于(     

A.土地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新中国建设时期

(6)下图绘画中的老妇人拿着一张选民证,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7)结合以上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政治制度演进的认识。
2023-12-14更新 | 83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3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上海15个区试卷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九四九年建国之初,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我国举行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了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由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所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五年来有效地领导全国人民执行了共同纲领,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取得了巨大的胜利。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所要通过的宪法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宪法。全国人民积极参加基层选举,选出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并且加倍努力提前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的计划,来迎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这就是我国人民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无限热爱的最好的证明。

——摘编自1954年9月15日《人民日报》社评《中国人民民主制度的新阶段——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材料二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概述
第一次会议(19549月)
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有关国家机构的重要基本法律
第二次会议(19557月)
通过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第三次会议(19566月)
通过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
第四次会议(19576月)
通过了关于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决议
第五次会议(19582月)
通过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决议,批准《汉语拼音方案》

——摘自《上海人大》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的条件。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历史贡献。
2024-05-2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下学期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31217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

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

界别

立场

学界

军界

政界

商界

新闻界

工界

警界

未注身份

合计

以俄国为友

371

7

7

5

7

4

2

94

497

以美国为友

72

2

2

1

0

0

0

30

107

票数总计

443

9

9

6

7

4

2

124

604

——摘编自杨天宏《“大革命”前夕的社会心理变动》

材料二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给彷徨无助的中国知识分子带来新的希望与视野,“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在新文化运动的早期阶段,西方被热切地当成一个绝对的、不容质疑、唯一可能的行为标准来接受。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的屠杀,使西洋文明顿失光泽。

——摘编自苏智良、江文君《中共建党与近代上海社会》

材料三   所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是要搞社会主义,不搞资本主义;二是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反对照搬照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模式,寓社会主义的共性于“有中国特色”的个性之中。从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以苏联为鉴戒”,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辛曲折的探索,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道路”。

——摘编自王廷科《“走苏联所走过的道路”到“走自己的道路”》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解释其原因。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寓社会主义的共性于‘有中国特色’的个性之中”这个观点。
2024-04-20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惠州市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严重的民族危机中,不少知识分子强调语言统一的重要性。1901年蔡元培提出,语言为“接续思想之记号”,文字“又语言之记号也”,传播思想不能“越语言而径凭文字”。因此,他提议“于初级学堂立官话一科”。1903年,京师大学堂的学生提出,“国人所赖以相通相结者,语言也,言不类则心易疑,此涣散之本也”,“统一语言”可以“以结团体”。

——摘编自王东杰《声入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语言文字工作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在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力贫弱,百废待兴,文盲率高达80%以上。党和国家大力推动语言文字改革,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就启动相关工作。到50年代,我国相继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等专职机构,并围绕整理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三大任务开展改革。

——摘编自王爱云《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文字改革(1949—1958)》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知识分子对语言统一重要性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语言文字工作如何促进国家建设。
2024-04-26更新 | 2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市第三届(19511952年)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的构成情况

代表类别具体类型人数
政府代表军官会及北京市人民政府代表17
党派代表中共、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九三、新民主主义青年团30
机关及部队代表卫戍部队、公安部队、机关工作人员31
人民团体代表工会、农协,工商业联合会,学联,妇联、医药卫生;新闻工作者;民主青年联合会;中苏友好协会;保卫世界和平反美国侵略委员会;供销合作总社;救济总会;体育总会227
国营工矿企业职工代表
70
专科以上学校教职工学生代表
45
区域代表
27
邀请代表包含少数民族代表11名71

——资料来源:依据《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文献资料汇编(19791993)》第143-145页资料整理

材料二   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身份构成(1954-1959) (单位: %)

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民主党与无党派归侨军队文教科技人员其他
10.204.6521.046.0236.952.455.796.2015.17

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职业构成(1998-2003) (单位: %)

工人农民企业家领导干部基层干部教授科研人员中小学教师作家艺术家法律界人士医生金融业人士军人警察运动员
1.011.8820.5441.551.2411.661.711.612.312.590.672.620.44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文献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京市第三届人民代表构成特点及实践意义。
(2)根据材料二、以“人大代表选举的时代性”为题,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2024-05-14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9 . 制度建设与社会变迁
变法史籍记载释文
李悝变法
(魏国)
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封赏有功劳的人,任用有能力的人,并且要赏就要实行,要罚就要得当
商鞅变法
(秦国)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在战场立功的人,都可以获得爵位;王族宗亲没有军功的,不能列入家族名册
乐毅变法
(燕国)
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着处之不把禄赏私馈给亲近之人,应授给功劳多的人;不把官职交付给宠幸之人,应让有能力的人来担任
(1)依据材料和所学,比较三次变法的共同点,并指出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唐朝三省的职权是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施行。中书省由中书舍人掌起草命令,中书省在得到君主同意或命令后,就让舍人起草,舍人在接到词头(命令大意)以后,认为不合法的便可以缴还词头,不给起草。在这种局面下,君主就得改换主意。如坚持不改,也还可以第二次、第三次发下,但舍人仍可以第二次、第三次退回,除非君主罢免他的职务,否则,还是拒绝起草。中书舍人把命令草成后,必须经过门下省的审读,审读通过,由给事中(门下省专掌封驳的官员)签名副署,才行下到尚书省施行。如被封驳,则此事便当作罢论。

——摘编自吴晗《历史上的君权的限制》


(2)依据材料,概括唐朝三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作用。

1912年3月5日,有人在《时报》上发表了以《新陈代谢》为题的文章,其中写道: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3)从材料中选择证据,阐述对“新陈代谢”的理解。要求:确定总论点,选择两个不同类别的证据进行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依据材料,概括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原则。结合所学,说明这部宪法的历史地位。
2024-04-0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在西南地区“略通五尺道”,西汉拓修夷道,“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南方丝绸之路由民间便道上升为官方通道。秦朝“令其君长治之”,西汉设置了益州郡、越巂郡等七郡,汉武帝在武力征服的同时,又实行“厚赂”“以其故俗治,毋赋税”等政策。秦汉王朝还陆续迁六国富商大贾于此,大规模“移民实边”和“屯田”。南方丝绸之路沿线荥经、西昌、昭通等地出土了大量铁农具。到西汉中期,在中原人士心目中巴蜀地区已经不是“檄外蛮夷”。

——摘编自黄磊《南方丝绸之路与秦汉时期西南边疆的国家整合》等

材料二

在西南彝族聚居区,1734年改土归流后开始设立乡里和保甲,将少数民族与汉族一同编入里甲或保甲。清朝虽以流官治理为主,但也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吸纳土司头人协同治理。“耆老”是村寨领袖或宗教头人,在安边缉盗和人口统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清朝还大量设置义学,教化少数民族子弟,其彰显的“忠君爱国”思想与少数民族道德礼仪规范得以有机结合。土司成为国家基层治理官员,既提升王朝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治理能力,也加强了边疆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

——摘编自聂迅《清代土司基层社会治理组织体系重构:以改土归流地区为中心》

材料三

邓小平在建国之初就敏锐地意识到民族工作是关系领土完整、政权建设和民心向背的重大事项。邓小平指出:“在世界上,马列主义是能够解决民族问题的。在中国,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也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我们不能要求少数民族首先取消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应当老老实实取消大汉族主义。”“少数民族要经过一个长时间,通过事实,才能解除历史上大汉族主义造成的他们同汉族的隔阂”“如果我们不在这三方面(政治、经济、文化)取得成效,这种历史的隔阂、历史的裂痕就不可能消除。”“少数民族的事应当由他们自己当家,这是他们的政治权利”“我们在贸易上实行等价交换,但是有时还要有意识地准备赔钱。”

——摘编自陈光军《邓小平对西南民族问题的认识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西南地区基层治理的措施,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秦汉相比,清代西南地区基层治理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邓小平民族工作的历史经验。
2024-01-2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