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9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世界各国为了实现近(现)代化进行了不屑的努力,苏联的经济近代化探索给世界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初,苏维埃政权颁布了有关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全部余粮按国家的价格交售给国家。……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成为扭转战局的一个重要因素。

——引自人教版教材

材料二   1920年底,苏俄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由于经历了4年世界大战和3年国内战争,整个国家已是满目疮痍……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导致粮食十分匮乏,许多人死于饥饿。

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农村实行的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得到了强化,还引起了在战争期间默默承受重负的农民的强烈不满。在城市里,许多工人因生活条件恶化也心怀不满,纷纷罢工。……1921228日,波罗的海舰队主要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水兵叛乱……表明国内不满情绪已经非常严重,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引自人民版教材

材料三   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项目
年份
191319281932年①1937
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553221
机器制造业442121
拖拉机不详42121
电力15107432
石油232121
555432

①与资本主义各国在1929年的生产规模比较。


(1)材料一表述的苏俄当时实行的经济政策通常被称为什么政策?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该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具体措施。
(3)材料三反映20年代末到30年代苏联经济发展的方针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苏联在工业发展方面的经验教训。
2022-08-01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远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论是领导层(勃列日涅夫执政)在“改革”方面唱的调子多高,他们也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达到中国式的“自由化”的程度,虽然情况很明显,苏联的农业产量大大低于它的勇于冒险的邻邦。(见下图)

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通过建立“战时共产主义”,将全面战争的概念应用于国内冲突,政府从农民手中获取粮食,确立定额分配制度,使银行和工业国有化,并要求每一个人都出去工作。到1921年春天,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经赢得了内战,但许多农场变成了废墟,食物供应几乎耗尽。3月,俄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在重建农业和工业的尝试中实行了某种有限的经济自由。到1926年,工业生产已经超过了1913年的水平,同时农民生产了差不多和战前同样数量的谷物,工农联盟在新的基础上得到了巩固。

——摘编自(美)约翰·巴克勒著《西方社会史》

材料三   柯立芝(19238月至19293月在任美国总统)说:“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利益之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在危机期间,胡佛总统拒绝救济失业者,他认为用政府拨款救济失业者不仅危害了美国人民生活中极其宝贵的品质,而且打击了自治的基础。为了扭转形势,1933年上台的罗斯福总统选择了政府对经济的强力干预,结束美国人最为珍视的自由竞争,为此许多新政法令被最高法院宣布违宪。但到1930年代末,罗斯福还是使总统职位成为了联邦政府的权威中心,国会再不能像新政以前那样独立行使自身权力,且各州政府明显服从联邦政府。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和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A时段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不同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与美国经济政策变化所体现的国家治理的异同,并分析其国家治理调整的共同原因。
2022-07-2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情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律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根据材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该状况出现在斯大林时期B.该政策的目的是保证战争的胜利
C.该政策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D.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2022-07-20更新 | 30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这表明“战时共产主义”(     
A.用余粮收集制代替固定的粮食税
B.是一种适应战时需要的特殊政策
C.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
D.导致战后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5 . 1918年苏俄实施的《粮食专卖法令》中规定“凡有余粮而不把余粮运到收粮站者以及滥用存粮酿私酒者一律宣布为人民的敌人,交革命法庭判处10年以上的徒刑,没收全部财产,永远驱逐出村社;对酿私酒者还要处以强制性的社会劳动。”该法令属于(       
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体制D.斯大林的集体农庄
2022-07-18更新 | 175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后不久就开始推行的工业国有化经1918628日的立法得以扩大。私营企业最终几乎销声匿迹。国家还推行了义务劳动制度。私人贸易不断受到打压,并被配额制度和粮食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国家配给制所替代。1918219日,国家宣布土地为国家财产,只有自耕农有资格使用土地。然而,农民们对向政府提供粮食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兴趣,因为在国家经济崩溃的情况下还要把所产粮食优先供应国家,而农民的生产得不到许多回报。迫于内战及供应红军及城市人口粮食需求的压力,当局最终颁布粮食征收令,这实际上是命令农民把所有收成都上交国家,只留下保证他们自己生存和来年播种的最低数量。当农民抵制政府的粮食征收时,强制征用就成了家常便饭。但战时共产主义又是一个无拘无束的乌托邦时期,一个激进入士想象有可能一步跳到真正“共产主义”的时期,实现这个无产阶级自由社会的长久梦想。

材料二   尽管付出了巨大代价,共产党的统治的确生存了下来。为恢复一个完全精疲力竭、遭到破坏,正处于饥饿中的国家,苏俄开始了另一种新的经济政策,并从1921年延续到1928年,直至斯大林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人们将新经济政策时期称其为缓和与妥协时期,这是正确和恰当的。不过,总体来看,苏维埃政府在其政策上表现出了更多的连续性并明智而坚定地追求其既定的目标,而不是改变其目标,正如对共产党统治的头十年的简短论述所表明的那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俄罗斯史》第八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背景及其实施的目的,并对该政策予以简要的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们将新经济政策时期称其为缓和与妥协时期,这是正确和恰当的”这句话的理解。
7 . 1918年5月初,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规定:“除粮食所有者的田地所必需留的种子以及他们的家庭到下次收获前所必需的口粮以外,一普特粮食也不应该留在他们手中”,国家要“对全部存粮实行最严格的核算和平均主义的分配”。这一政策实施的背景是(     
A.苏俄农轻重的比例严重失衡
B.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苏俄集中力量保证战争胜利
D.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联合进攻
2022-07-13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十月革命后,俄国无论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发生了大变革,列宁的经济思想也在不断摸索中向前发展。列宁不断地根据俄国的基本国情来调整经济政策,同时也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研究十月革命后列宁经济思想的变化对于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柴昭元《十月革命后列宁经济建设思想的变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十月革命后列宁的经济建设思想"自行拟订一个具体论题,并进行论证。(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9 .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评价苏联(俄)某一经济政策时说∶"它没有预定的计划,只不过是仓皇应付非常态的各种措施。它如果有任何中心思想的话,也不过是起于动员时的群众心理。"这一政策的施行(     
A.严重损害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B.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需要
C.承认了商品货币的经济职能
D.推动了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10 . 苏联(俄)历史上某个时期,中央先后收到农民的来信说道,"粮食收得太多,请给我们定个标准,要不我们会把春耕的种子都吃掉。"据此推断,这一时期苏联(俄)正在推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计划经济体制D.农业集体化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