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革命是人科动物成为真正的人类之后所取得的第一项重大成就。这一革命使古代大河流域文明有可能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以及黄河流域发展起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有哪些辉煌的文化成就?

材料二   作为山地高原型的古代文明,印第安人在其有限的活动范围里,难以逾越自然界的重重障碍而将其文明的星星点火,带到更远的地区。

——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印第安人创造的古代文明。根据材料二,指出印第安文明难以“带到更远的地区”的原因。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通过撰写各种小册子,走上街头宣传演讲等形式抨击封建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进行着唤醒民众的工作,……为欧洲文明的发展开辟了思想道路。

——董小燕《西方文明史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启蒙思想家们倡导的精神内核是什么?如何理解启蒙思想家“为欧洲文明的发展开辟了思想道路”?

材料四   多样性是成功的保证,每一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寻找自身发展的道路,恰恰是现代文明的特征,……当文明的多样性再次呈现、文明之间恢复平等时,人类将面临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文明将共存,人类将共荣。

——钱乘旦《文明的多样性与现代化的未来》


(4)根据材料四,归纳“现代文明”的特征。
2 .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妇女地位的提高”这一主题时,搜集到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女子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第二条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藉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950年)

1章总则第4条凡年满十八周岁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和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1953年)

材料二


材料三   19491956年全民所有制各部门女职工年末人数表(单位:万人)

年份合计工业建筑业和资源勘探农林、水利、气象运输和邮电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和物资供销城市公用事业科、学文教卫生金融
保险
机关
团体
194960.032.50.10.11.05.113.40.57.3
1952184.893.11.10.53.216.80.241.64.124.2
1953213.2105.93.01.04.019.90.546.04.928.0
1954243.5114.63.62.05.529.10.453.95.628.8
1955247.3110.34.12.46.531.30.855.15.331.5
1956326.6129.89.04.67.068.21.767.15.633.6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研究所、陕西省妇女联合会研究室《中国妇女统计资料》


(1)材料一对我们研究的主题有何重要价值?
(2)材料二、三作为研究主题的证据,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
(3)考量新中国初期妇女地位的变化,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
2022-03-14更新 | 373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如表内容,据此可知
帝国秦王朝罗马帝国印加帝国
统治方式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度
元首制
行省制
国王
四大政区
A.三大古代文明具有一定渊源B.人类文明进程具有同一性
C.集权政治是古代世界普遍选择D.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
2021-11-19更新 | 808次组卷 | 26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她”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发明的女性新代词,中国首份妇女画报《解放画报》于1921年7月第13期以后,启用“她”字指代女性和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解放画报》第12期(1921年),描绘了一女子被大秤碇压住,动弹不得,秤砣上写着四个字“男统主义”。

图2《解放画报》第15期(1921年),描绘了一女子被锁链捆绑在刻有“经济”二字的石柱上,她一旁放置了写有"实学”和“职业"的斧头。其题词为:“打器在她旁边,一味的不用,难道不要解脱这束缚么?”

图3《解放画报》第17期(1921年),其题词为:“她受过四千多年束缚,已经半身麻木。现在有人扶着她走,总该起来活动了。”不仅以女性指代祖国,且以女性来搀扶她醒来活动。

——摘编自黄兴涛《“她”字的文化史》


结合时代背景,对三幅漫画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加以解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有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分析如下:

地理环境:希腊多山,多岩石,少平原,缺耕地,土地贫瘠。冬季多雨,夏季干热的地中海式气候不利于粮食生产,却利于葡萄、橄榄的生长。希腊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与海岸周边陆地近。

影响:上述地理环境使希腊人通过海外贸易出口葡萄酒、橄榄油等物品以换取粮食等自己需要的东西,这使得商业贸易活动成为希腊最重要的经济活动。面对人口不断增长和土地相对短缺的矛盾,希腊人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海外殖民活动。优越的航海条件为这些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些活动特别需要自由、平等的宽松环境,同时也开阔了希腊人的眼界和认识,进而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建立。


依照上面的示例,分析我国古代专制制度的形成。
2021-02-0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两种异质文化在平等或不平等的条件下接触时,首先为人们所发现、所接受的是文化的最外层——物质层次;进一步接触时,才逐渐认识到中间层次——心物层次;最后方能深入到各自的核心层次——心理层次。

——摘编自安宇《冲撞与融合一中国近代文化史论》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在严重的民族危机、急迫的救国救民历史任务的促逼下,中国人仓促地以采借西方文明的形式发起了近代化运动。只从根据于直觉、完全出于防御目的的被动姿态开始,经历了地主阶级科技近代化、资产阶级制度层次近代化、资产阶级“人”的近代化等阶段。整个过程曲曲弯弯、峰回路转、迅速快捷但又浮皮潦草。它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为 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做了准备,但终究没能使中国“化”向近代社会。

——摘编自汪林茂《中国近代化历程纵横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鸦片战争至20世纪初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这一主题提炼材料的主要论点,并提供相应论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产阶级“人”的近代化的含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思想文化演进所体现出的特点。
7 . 工业化历程

下面是某部关于中国工业化历程的著作目录摘编

第二章国家与市场的变奏:工业化的二元启动

第一节自强远略;国家推动工业化

第二节开埠通商:市场诱导工业化

第三节从甲午到辛亥:工业化动力的转换

第三章从春天步入危机:未能实现的工业起飞

第一节春天到来:中国工业的凯歌高进

第二节春天落幕:流产的工业起飞

第三节战火连绵:战争对工业化路径的塑造

第四章国家意志:中国大规模工业化的展开

第一节鼎革:中国工业的恢复与改造

第二节计划与动员:中国工业化的新起点

第五章波动中前进:中国工业化的曲折探索

第一节“大跃进”超负荷的急行军及其调整

第二节自力更生:封镇状态下的工业化

第三节缺乏计划性:工业化的波动

第六章找回市场:改革开放与中国工业转型

第一节回归比较优势:工业化战略的重构

第二节喧嚣的九十年代:工业转型的深化


依据材料及所学,对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工业化历程做出阐释。要求:从材料提供的五个篇章中任选其三,围绕各章主题进行论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君毅先生认为西方成就民主政治的最重要理论依据出于对人性中的“原罪”的戒慎恐惧和克治省察,以及对人性中的阴暗面的高度不信任,从而建构出一整套制衡和监察之法律机制和政治设施,以防止政府和当权者滥用权力。中国崇尚性善论的道德之治,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胜于立法限制。由是可见,西人成就民主政治,中国却迟迟开不出民主政治的生命之花,两者最重要的理论差别在于中西政治制度设计中截然不同的“人性假定”。中国的性善论认为每个人都有成为圣人的潜质,西方文化的原罪论则把每个人都视作可能的坏人。“性善”与“性恶”两种不同的人性假定,导致了中西“人治”与“法治”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文化。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中,亦有相关论述,并直接点出了道德操守治国的不可行性。


依据材料概括中西方制度设计的差异并利用所学史实加以论证,指出其本质差别。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中西医之争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医学界的变革深受近代日本医学思潮的影响,在医学领域追随废除汉医、全盘西化的道路。民国伊始,政府摒弃中国传统医学于新式医疗制度之外,以西方医疗卫生体制为范本,重构国家医疗卫生制度。

1920年的中西医之争,相对来说还局限于学理式的探讨。1929年的废止中医案的争论和1934年发生的“所谓国医问题”的争论,名为中西医之争,实际上乃是科学主义思潮冲击下中医存废之问题。论争的范围,不局限于中西医学理上的是非,而是扩大到思想文化范围,甚至提升到了政治意识形态层面。

1941年,当民族危机成为压倒一切的问题,而民族主义话语此时成为当时的主流话语时,(争论)从学理的探讨转换为民族求生存的民族主义话语,学术问题变成政治问题,意识形态的争执充斥了文化冲突的话语场。

1929年及其以后的中医废除之争,并没有在根本上改变中国医学界的二元格局。西医虽然把持国家卫生行政且拥有中医无法比拟的学术地位,但也无法让中医全军覆没。这次斗争对中医药界来说既是一次非同寻常的经历,又为其自身的生存发展迎来了契机。

——据郝先中《近代中医废存之争研究》等文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对“近代中西医之争”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0-08-1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汉语和拉丁语都是古老的语言,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汉语今天仍然是中国的官方语言和通用文字,但拉丁语却成为一种书面语言,在17世纪以后,发展成为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英国的民族语言。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稳定程度不同B.社会文明程度不同
C.经济发展水平不同D.汉语优越于拉丁语
2020-03-1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分认定)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