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决定了中西方的教师角色与地位的差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自古以来就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传统文化中把教师与“天地君亲”并列。教师不仅要“授业”、“解惑”,更加要传“道”,不仅教人做事,更要教人做人,教师是文化和信仰的传承者。相较于西方文化,中国教师则身兼教师(teacher)和牧师(priest)的双重角色和双重担当,使命更为崇高而沉重。

——郭齐家《中国教育思想史》

材料二   西方的宗教本身就承担了部分道德教育的责任,因此教育的重点是在法律、民主制度的保护下由教师教授学生自然科学技术知识,追求真理的过程。古希腊时期,各行各业有专门知识和技巧的人也扮演着教师的角色。中世纪后西欧的僧侣获得了教育的统治地位。教育渗透着宗教神学的性质。

——滕大春《外国教育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文化中教师角色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文化中教师角色差异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时代的华夏文明和古典时代的希腊文明大体上是同一时代量立在亚欧大陆两端的文明殿堂。它们如双峰对峙,两水分流,有其共同的方面,也有其不同的方面。

——摘编自胡钟达《古典时代中国希腊政治制度演变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我们讨论一项制度,固然应该重视其“时代性”,同时又该重视其“地域性”。概括而言,我们该重视其“国别性”。在这一国家,这一地区,该项制度获得成立而推行有利;但在另一国家与另一地区,则未必尽然。正因制度是一种随时地而适应的,不能推之四海而皆准,正如其不能行之百世而无弊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先秦时期的中国与希腊政治文明的异同,并说明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观点。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论证。
3 . 1933年1月,《东方杂志》“新年特号”刊载了畅谈“新年梦想”征稿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梦想的中国”来稿关键词统计表


——摘编自耿密《民国知识精英的“国家梦”》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20世纪30年代“梦想的中国”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0-12-1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希腊神话史诗《奥德赛》和中国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是两部歌颂英雄的名篇。两部作品望造了大量形态、风情各异的女性形象——女神、女妖。

《奥德赛》:女神与人同形同性,拥有人类向往的智慧、知识,亦有人的喜怒哀乐、嫉妒等七情六欲。女神道德的缺陷和不完美反而造就了个性的丰满,除去神的外衣,他们就是世俗烟火的女人。这种人神之间自由宽松的相处之道和氛围催生了西方文化中关注人性、敢于反叛的文化传统,给希腊哲学和民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西游记》:相比古希腊女神的世俗化,东方女神不食人间烟火,是高尚的道德楷模、圣洁完美的典范。她们与绯闻绝缘,博爱慈悲,勇于奉献,克制私欲,救民于水火。《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主要引路神是观音菩萨,是儒道佛三位一体的代表,既有佛道的超自然法力,又有儒家的忠孝、良善意识。

——摘编自汤琼《从女神、女妖形象分析、比较古希和儒释道文化女性观差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神魔小说中女神形象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神魔小说女神形象不同的原因。
2020-11-1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5 . 工业化历程

下面是某部关于中国工业化历程的著作目录摘编

第二章国家与市场的变奏:工业化的二元启动

第一节自强远略;国家推动工业化

第二节开埠通商:市场诱导工业化

第三节从甲午到辛亥:工业化动力的转换

第三章从春天步入危机:未能实现的工业起飞

第一节春天到来:中国工业的凯歌高进

第二节春天落幕:流产的工业起飞

第三节战火连绵:战争对工业化路径的塑造

第四章国家意志:中国大规模工业化的展开

第一节鼎革:中国工业的恢复与改造

第二节计划与动员:中国工业化的新起点

第五章波动中前进:中国工业化的曲折探索

第一节“大跃进”超负荷的急行军及其调整

第二节自力更生:封镇状态下的工业化

第三节缺乏计划性:工业化的波动

第六章找回市场:改革开放与中国工业转型

第一节回归比较优势:工业化战略的重构

第二节喧嚣的九十年代:工业转型的深化


依据材料及所学,对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工业化历程做出阐释。要求:从材料提供的五个篇章中任选其三,围绕各章主题进行论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兼并战争日益剧烈,为了富国强兵,各国努力提高统治效率。在这样的背景下,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先后建立了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官僚制国家。其中,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希腊半岛三面环海,多山多岛,不可能像东方大河流域平原那样可以提供大片肥沃的宜农耕地,但起伏的山坡地却适宜栽植葡萄、橄榄……。伯里克利执政时期(公元前443—公元前429),所有公民都有权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事。公民大会已演变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凡20岁以上男性公民皆可与会。五百人会议作为处理日常事务的最高行政机关,它由10个地区部落按抽签法各选50人组成,50人为一组,轮换执政。以陪审法庭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负责审理国事罪、渎职罪等要案,并审理公民追究五百人会议和公民大会违宪行为的“不法申诉”,还负责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和考核。陪审法庭也参与立法活动,拥有对公民大会决议的最后批准权。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的政治形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伯里克利时期雅典与战国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地理和经济的角度简析伯里克利时期雅典与战国时期中国政治制度差异的成因。
7 . 中国政府和人民要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果把19世纪中叶以来二百年历史联系起来,我们清楚地看到,对现代化的执著追求是贯穿这一历史阶段的一条基本线索,是先进的中国人锲而不舍的目标。
(1)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最后20年,中国在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道路上有何变化?
(2)20世纪最初20年,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进步趋势?
(3)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美国城市住房紧缺,形成大批贫民窟。1879年,纽约市通过专门法案倡导新式住房设计,改善贫民住房情况,但直到1908年还没对住房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其他城市更是一拖再拖。一战期间,联邦政府实施了两项战时应急住房计划,为工人和军人家庭建造公共住房。20世纪30年代,联邦政府开始扩大在一战时期的做法,19341937年间,美国公共工程局以解决就业的名义新建住房21640套。1937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住房法》,并建立美国住房署负责贫民的公共住房建设,到二战结束时,该署为16.8万个建筑单元提供了90%的资助。

——摘编自王旭《美国城市发展模式:从城市化到大都市区》等

材料二   民国时期,住房矛盾日益加剧。1924年,孙中山在《建国大纲》中提出了住为民需、增建屋舍的主张。1927年以后,国民政府在土地法的框架下陆续出台多种房屋救济法规。1930年《土地法》和1938年《内地房荒救济办法》均规定在发生房荒的时候兴建公营住房以救济难民和贫民,但政府力量有限,房屋救济更多依靠私人房屋。抗战爆发后,由于私房房租猛涨,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三部房屋租赁条例,在战时和指定区域施行房租管制和强制空房出租等严厉措施。然而这些措施遭到了房主的抵制,加之没有专门机构去监督执行,实施效果不容乐观。

——摘编自张群《居有其屋:中国住房权历史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前期美国住房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变化产生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20世纪前期美国住房政策相比,国民政府住房政策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2020-11-0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外国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近代大事列表。



从表中提取一项中外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20-11-0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博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