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8 道试题
1 . 中西历史的“似与不似”
罗马与汉

罗马帝国和汉帝国,在几个世纪的时间里同时并立于东西方,两国都有强大中央政权,也都依靠金戈铁马开疆拓土,建立起世界性的文明圈。中华文明维系数千年不中断,而罗马文明也在文艺复兴后浴火重生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源头之一。

——易中天《两汉两罗马》

哥伦布与郑和

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在明代中国和印度洋地区之间建立了稳定的朝贡外交和海上贸易网络……郑和已经在哥伦布之前推动了中国和整个印度洋世界之间的联系,对于人类早期的全球化,郑和作出了与哥伦布等欧洲航海家相同并且更早的贡献。

——【加】陈忠平《走向多元文化的全球史》

莎士比亚与汤显祖

莎士比亚和汤显祖同时生活于1617世纪,并同时在中西方戏剧史上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他们的剧作都哀婉动人,描写真实而丰富的人性,并都对各自所处的社会现实展开批判,两颗戏剧之星同时闪耀于东西方,实在是近代艺术史上引人入胜的情景。

——张玲,付瑛瑛《汤显祖和莎士比亚》

通过以上材料,有人看到了中外历史的相似,也有人读出了中西方的差异。请围绕以上材料自拟主题展开论述,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5-31更新 | 21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届高考考前测试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世纪末,欧洲主导的国际法体系中“文明”标准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欧洲法学家对国际社会成员的界定,经历了从宗教(基督教国家)和地理(西方国家)标准向政治文化(文明国家)标准转变的过程。这种转变是西方国家在侵略扩张中通过与非西方国家或民族发生博弈后完成的。据此,以下有关“文明”标准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明”标准形成了一个由“文明”国家组成并包括所有国家的圈子
B.“文明”标准要正确评判非西方国家或民族的国际行为及国际权利
C.“文明”标准是西方列强向自由资本主义过渡的产物
D.“文明”标准本质上是为当时的西方霸权体系服务的
2022-05-28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2022届新高考信息卷(一)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面对异质文明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西方文明强调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崇尚“弱肉强食、物竞天择”的达尔文主义“丛林法则”,充分体现在了美国学者亨廷顿提出的基于“自我中心主义”惯性思维的“文明冲突论”中。而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华夷无间”的族类观念,无论哪个族群都把“天下一家”作为终极目标。体现“和合”理念,倡导“和而不同”,当今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提出了以文明共存与适应来应对文明冲突与差异的中国方案。

——摘编自张权等《从“文明冲突论”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根据材料,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持论有据,论述充分,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4 . 节日是指一年中被赋予特殊社会文化意义并穿插于日常之间的日子。节日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集中体现。以下是中西方部分重要节日
节名时间说明(起源、习俗、影响)
春节习俗活动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析、迎精接福、祈求中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影响了周边国家。
情人节公历214情人节又叫圣瓦伦丁节,是西方四家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基督牧,原流行于欧美,现在中国也广泛流行。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花的季节。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成为中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公历1225一个宗教节日,最初把它当作耶稣的诞及来庆祝,后来成为西方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逐渐风靡全球。

(1)请补充表格空白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西方传统节日的差异和民族特色”,自拟论题,予以论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22-05-21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维多利亚女王在位的18371901年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的峰端,大众文化逐渐兴起,人们的服饰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优雅华美风转向简单自然的风格。国家元首穿着素朴,中上层阶级也不追求太过华美的服饰。各个阶层更多地穿上了适合自己工作、生活的衣服。这一时期服饰需求量的加大使女装也采用男装的平面纸样制作方式,设计更加便利;缝纫机被很多制衣工厂大量投入使用,服装生产规模变大,价格变低;化学染料取代天然染料在制衣工厂大量使用,服装色彩更加鲜亮。

——摘编自李当岐《西洋服装史》

材料二   清代前期的服装以不同的材料、图案等区分等级,鸦片战争后,一些买办开始穿西式服装。之后西式服装进入中华大地,从沿海到内地,从城市到乡村,一步步地改变着中国人的精神面貌,西式服装一度成为潮流,遍布大街小巷。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在吸收了西装等西方元素的基础上,巧妙融入中国传统朴实的特征,外加“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新式旗袍摒弃了传统旗袍长袖和过于宽大等特点,吸收了西式女装窄小、贴身的优点,给中国服饰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摘编自华梅《中国近现代服装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服饰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服饰对现代中国的启示。
2022-05-21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魏县第六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自测题(二)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藏书楼,主要是为了维护和满足皇家或官府的利益和其他一些需要而设立的,当时只有达官贵人才有机会看到这些藏书。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创立强学会,学会创设了具备近代图书馆性质的“书藏”,所列图书主要用来“启迪民智”,但四个月后就被查封。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创办各种形式的图书馆和阅览室,到1914年,全国除个别省外,共创建了省级公共图书馆18所。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也直接参与了图书馆的工作,如:1919年秋,恽代英等人在武昌创办了利群书社,但一年后湖北兵变,书社在战火中被焚毁殆尽;19207月,毛泽东等人在湖南创办了一个公开发行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书刊的文化书社。

——摘编自赵玉光、文玉萍《中国图书馆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公共图书馆在英国逐步兴起,它们由地方当局征税建馆,免费为公众服务,且主要集中在工业城镇,以工人为重点服务对象。1753年创建的不列颠博物馆图书馆是英国以及世界图书馆界的巨擘,该馆建馆的藏书除一部分来自皇家图书馆外,大多为私人藏书汇集而成,许多伟人、学者在这里阅览群书,旁征博引,为自己的著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77年在伦敦成立了英国图书馆协会,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图书馆协会之一。该会成立后推动了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同时开展了国际协作。

——摘编自周楠《欧洲图书馆史研究综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国近代图书馆兴起的原因及其发展面临的困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公共图书馆兴起发展的特点。
2022-05-19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2届新高考考前冲刺(十)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祖孙四代的开拓,中国疆域达到了内在发展的极致。一方面,中国按照自身发展的轨道滑行,国力达到了全盛。在此条件下,清朝于北方通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这使得前中期的清朝对其疆域的最终奠定,能够从容地从学理与法理上自我确认。另一方面,无论是沙俄,还是西欧列强,皆是清朝以前中国历代王朝从未经历过的强劲敌手,在此情况下,外来的欧洲式的领土、主权与国际法的概念,即作为各国相互关系准则的对于领土、主权与国际法的界定,帮助清朝确立了中国领土管辖范围的明确界限。

——摘编自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材料二   19世纪末,美国完成了最大限度的大陆扩张,轰轰烈烈的西进运动扩大了美国的疆域,也使得新增加的疆域有机地融入美国的版图。美国的实力伴随着陆地边疆架构的形成而不断增强,在19世纪末,其工业产值甚至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加之西班牙实力的衰弱,美国抓住机遇,发动并赢得关西战争,谋取了众多海外边疆,开始了海外扩张,由此拉开了美国的海洋边疆架构构建的序幕。在此过程中,美国大力发展海上力量,包括海军和各种舰船。尤其是充分把握两次世界大战的良机,不仅大发战争财,还将国家的军事力量投射到世界各地,建立海外军事基地,控制海外交通要道和各种战略通道,推动海洋边疆架构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摘编自李朝辉《美国的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与美国在疆域形成中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边疆治理的意义,并简析现代中国边疆治理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8 . 一座城池

城市,亦有“记忆”。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以上图片所示历史事件都发生于
A.北京B.南京C.上海D.深圳
(2)依时序先后,为上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填写字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
(3)仅凭图B,可用以研究
A.近代英国对中国的侵略事实B.中英双方对具体条款的诉求
C.作者对条约签订场景的认知D.清政府外事活动的一般流程
(4)为更连贯地呈现这座城市发展的面貌,你认为应再增补哪一时期的历史资料?解释你的回答。
(5)有人用“屈辱与荣光”定义这座城市。结合史事,对此定义作出解释。
2022-05-1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2021-2022学高三下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文明的发源地,西南面是世界上最高山脉,东和东南面是浩森的海洋,北和西北面是广漠沙丘和草原,它与其他文明相隔绝的程度举世无双……加之后来人工修筑的万里长城,有效地形成了保护中国古文明的屏障,也为自己营造.了发展空间和时间。

材料二   农业是中国的社基础,凡适合农业发展的地方就有家族的迁入,就有人口繁衍,就有文明的滋生和发展。中国农业文明形成了两显著特点:一是庞大的人口,二是以家族为核心的体系。……保留有聚居的家族和多家族聚居的村镇,本身就是文明承载和发展的体系,这是中国文明连续的社会基础。

材料三   考古证实,从商朝就形成的书面文字具有特殊意义,生活在各地的中国人尽管所持方言不同,却能认知同一文字的共同意蕴,这是最早的信息交流平台,是中国文明保持统一和连续性的重要支柱。……共同以大儒学共融的理论……如影随形地左右着中国文明覆盖区域人(包括朝鲜日本)的思想和行动,是中国文明保持连续性的精神和理论基础。考选用人制度是保证中国文明连续的组织基础……。两千年多年来,从综合考试发展到从隋朝开始有固定文本和儒学为宗的科举制,不仅保证了治国安邦人才的先进性,而且保证了专一的理论体系,中国文明得到了政治和思想上高度统一。


(1)依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哪几类因素将中国文明与其它文明隔绝?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怎样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至少答出四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文化、科技方面举例说明传承下来的重要的中国古代文化。
2022-05-17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2届新高考考前冲刺卷(二)历史试题
10 . 汉字方正而优美,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浓缩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1年底,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21”活动揭晓。此次活动总关注量超过3亿人次,最终,“治”“疫”分别当选年度国内字、国际字。

——摘编自《“汉语盘点2021”年度字词揭晓》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20世纪以前的历史范围内任意选择一个时空(一个年份或时代;任何国家、地区或某范围),用一个汉字概括其历史特征,据此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史实予以阐述。(要求:汉字选用恰当,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