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这表明(     
A.中西制度的差异完全不受主观因素影响B.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演进
C.政治制度的演进是人们自主选择的结果D.中西制度的差异根源于地理环境的不同
2021-04-29更新 | 183次组卷 | 36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长庆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欧洲时间中国
10-15世纪远洋航海技术宋、元、明前期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明后清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
18-19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一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致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   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实录》


(1)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
3 . 19世纪中叶,英国驻华领事密乐迪曾评论说:“在所有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国家里,中国人是革命最少而造反最多的。”他指出,中国直至20世纪一直是一个“只有造反而无革命”的国家。他旨在强调中国
A.适合实行君主立宪制B.缺乏革命的社会条件
C.政治体制革新较缓慢D.旧文明制约社会发展
4 . 黄文雄在《辛亥民国一百骗》中指出:“我国新词大半由日本输入。……如果没有日本在幕末维新时代创出的20万新词,中国的社会、自然科学、新闻将难以传达讯息。”这说明
A.中日文化同根同源B.中国现代文明源自日本
C.文化移植是中国文化现代代化的主要方式D.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相较于日本有所滞后
2020-12-01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现代化时代开始之初,好像是这样认为:除了欧洲国家及其属地之外,要想现代化,即依靠科学技术实现大转变,把一个以农为主、人均收入低微的社会变为工业化、城市化的社会,那么,这个国家将是中国。实际上,从成熟和发展的任何标准来看,中国的文明至少有2000年的历史,即便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也是居于领先地位中的一个。它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举世无双。在历史上,中国人善于融化别的民族,吸收其思想。但是,当现代化模式开始在世界上出现的时候,中国不仅没有跻身于先进行列里,而且隔一个世纪之后,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它是一个成功的后来者。

———摘编自[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1)根据材料,概括作者有关中国的主要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作者的任一观点加以评析。(任意一点或整体,赞成或反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北京·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1911年,革命党人创办的《神州日报》刊登了一组漫画,表现出对中国未来命运的深切担忧。画中的老虎代表中国,人物代表西方国家。四幅画名为“康乾时之中国”“咸(丰)同(治)时之中国”“现在之中国”和“将来之中国”。下列四幅画的序号与上述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④B.②④①③C.③②④①D.③④②①
2020-10-05更新 | 3752次组卷 | 29卷引用:北京市普通高中2020年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等级考)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化启动的历史背景与方式

西欧东亚
传统结构封建庄园与自治城市并立专制王权与小农经济牢固结合
内部条件资本主义因素增长,从内部引起旧制度转变,引发渐进性的社会变革内部资本主义因素微弱,外来挑战造成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使旧制度逐渐解体
外部条件开辟海外市场,通过殖民扩张进行资源掠夺、资本积累、移民被西方殖民主义边缘化或半边缘化,利用外资和外国技术
主流模式自主型市场经济,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自下而上推动政治变革或革命非自主型的中央统制经济或混合经济,自上而下,强制性的赶超型工业化战略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纵观近代中国百年巨变,前后相继,波澜壮阔,从中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近代中国
A.历史演变的主要线索B.历史进步的基本趋势
C.历史过程的因果关联D.历史变化的循环往复
2020-07-11更新 | 3574次组卷 | 50卷引用:宁夏固原市五原中学补习部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历史解释是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摘编自陈永康《13次新中国三军大阅兵》等


阅读材料,提取两次阅兵相互关联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做出历史解释。(要求:解释须有明确主题,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