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类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中西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分野几乎是必然的,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民主,还是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们都各自适应了当时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条件,是制度演进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这表明(     
A.中西制度的差异完全不受主观因素影响B.历史传统和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演进
C.政治制度的演进是人们自主选择的结果D.中西制度的差异根源于地理环境的不同
2021-04-29更新 | 183次组卷 | 36卷引用:吉林省东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 . 1911 年,革命党人创办的《神州日报》刊登了一组漫画,画中老虎指代中国,人物指代西方国家。画名分别为“康乾时之中国”“咸(丰)同(治)时之中国”“现在之中国”“将来之中国”。其中表现出作者对“将来之中国”命运深切担忧的画是
A.①B.②C.③D.④
2020-12-26更新 | 361次组卷 | 7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两种异质文化在平等或不平等的条件下接触时,首先为人们所发现、所接受的是文化的最外层——物质层次;进一步接触时,才逐渐认识到中间层次——心物层次;最后方能深入到各自的核心层次——心理层次。

——摘编自安宇《冲撞与融合一中国近代文化史论》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在严重的民族危机、急迫的救国救民历史任务的促逼下,中国人仓促地以采借西方文明的形式发起了近代化运动。只从根据于直觉、完全出于防御目的的被动姿态开始,经历了地主阶级科技近代化、资产阶级制度层次近代化、资产阶级“人”的近代化等阶段。整个过程曲曲弯弯、峰回路转、迅速快捷但又浮皮潦草。它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为 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做了准备,但终究没能使中国“化”向近代社会。

——摘编自汪林茂《中国近代化历程纵横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鸦片战争至20世纪初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这一主题提炼材料的主要论点,并提供相应论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产阶级“人”的近代化的含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思想文化演进所体现出的特点。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化理论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美,概括西方学者的论述,可以得出:现代化可以看作是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以及价值观念领域的理性化之间的互动过程。西方学者对现代化的论述中,往往将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他们认为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就是向西欧和北美在17世纪至19世纪发展起来的那种类型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转变过程。而我们所知的是,前苏联并非如此,且中国经过学习欧美和苏联后,最终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西方学者还美化“殖民化”,比如他们认为“近代的中国人,在回顾一个多世纪以来同西方国家的制度相接触的结果时,缩小了它的贡献,强调了它对中国的侮辱。”此外,他们还认为西方国家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是来自内部,而落后国家社会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也是来自内部的障碍。而事实是,最早启动现代化进程的国家无一没有经过殖民掠夺,后发的日本和俄国,也积极推行过殖民扩张政策。

   ——据段治文,钟学敏,詹于虹著《中国现代化进程》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0-12-0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十九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学程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美国城市住房紧缺,形成大批贫民窟。1879年,纽约市通过专门法案倡导新式住房设计,改善贫民住房情况,但直到1908年还没对住房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其他城市更是一拖再拖。一战期间,联邦政府实施了两项战时应急住房计划,为工人和军人家庭建造公共住房。20世纪30年代,联邦政府开始扩大在一战时期的做法,19341937年间,美国公共工程局以解决就业的名义新建住房21640套。1937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住房法》,并建立美国住房署负责贫民的公共住房建设,到二战结束时,该署为16.8万个建筑单元提供了90%的资助。

——摘编自王旭《美国城市发展模式:从城市化到大都市区》等

材料二   民国时期,住房矛盾日益加剧。1924年,孙中山在《建国大纲》中提出了住为民需、增建屋舍的主张。1927年以后,国民政府在土地法的框架下陆续出台多种房屋救济法规。1930年《土地法》和1938年《内地房荒救济办法》均规定在发生房荒的时候兴建公营住房以救济难民和贫民,但政府力量有限,房屋救济更多依靠私人房屋。抗战爆发后,由于私房房租猛涨,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三部房屋租赁条例,在战时和指定区域施行房租管制和强制空房出租等严厉措施。然而这些措施遭到了房主的抵制,加之没有专门机构去监督执行,实施效果不容乐观。

——摘编自张群《居有其屋:中国住房权历史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前期美国住房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变化产生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20世纪前期美国住房政策相比,国民政府住房政策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2020-11-0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外国语学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各国文化中大多不乏人文精神。尤其是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彰显。

材料一   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得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刘泠然《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材料二   文艺复兴运动是从文学领域提倡“世俗文学”和“现世艺术”开始的。倡导者呼吁作家应该面向“一般没有文化教养的人民大众”。文学作品“所用的题材就应该是一般人民大众所能懂的而且懂了就快乐的那种事物”。由于文艺复兴的倡导者高举“世俗文学”和“现世艺术”的旗帜,因此,欧洲的民众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称:“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就足够了。”

——摘编自陈小川主编《文艺复兴史纲》等

材料三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先秦文化基础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体,融入释、道观念而形成的一种成熟的伦理文化;西方传统文化根植于古希腊世俗文化、古罗马政治文化的土壤中,历经基督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而形成的一套世俗文化。天人合一、自强不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它强调在多元和谐与有限对立中,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而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契约意识则构成西方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它强调在征服自然的斗争中,表达一种向上、向外扩张的气魄,在契约、律法的前提下,求得人与人的平等与尊重,呈现出特定的宗教意识和科学精神。

——摘编自黄政昌《中西方传统文化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形成的主要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文艺复兴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之处。
2020-11-0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科)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爱国主义的简义就是忠诚的热爱自己的祖国,即在遭到外族的压迫与侵略时从言论和行动.上进行坚决的抵制,积极捍卫国家民族的利益。但是,近代中国与近代以前的处境相比发生了根本变化,近代的入侵者与以往的入侵者大不相同了,它们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中国的侵略,是生产技术发达国家对生产落后国家的进攻,同它们的战争,不只是单一的军事战争,它还赖于经济战争。为了战胜它们,就有个向它们学习一向敌人学习的严峻任务。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之所以给后继者有较大启迪,因为它是时代脉搏的跳动,林则徐之所以成为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地方就在此。历史的脚步,告诉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者,在抵抗外国侵略的这一基本要求下,必须有了解世界、学习西方的眼光和心思,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改造中国的借鉴。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围绕“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爱国”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戊戌变法时期,教育救国的思想已经屡屡见诸报章,严复、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都曾呼吁:“今日自强之道,自以兴学为先。”有的还说:“兵战不如商战,商战不如学战。”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高官要员,如张之洞等也强调“西国之强,强以学校”,中国只有大规模“兴学育才”,方能“勉图补救”,否则“不但和与战均无可恃,即幸而战胜,亦无益于根本”。“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下诏兴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型人才,以为时用。但变法不久就遭遇失败,许多新式学堂未及开办即告夭折,教育救国思想也随之陷于低潮。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二:实业救国是近代中国又一影响较大的救国思潮。20 世纪初,张謇曾对实业作过这样的解释;“实业者,西人赅(包括)农工商之名。”并认为:“以棉铁为主要,以类于棉之稻麦,类于铁之煤为从要,其它如水利、如电、如铁路、如汽车为次要。”郑观应认为,中国商务之所以不能振兴,其原因“上在官而下在商。官不能护商,而仅能病商”,并提出了革除这一弊政的具体办法:一是设立商部,二是“重订税则,厘正捐章”;三是设商学;四是设立商务所;五是委任熟悉商务的大臣主持商政。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

材料三:孙中山提出革命进化的观点。他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止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力的进步”。

——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想述评》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评述晚清时期“教育救国”的思想和实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有识之士振兴实业的主张并加以评价。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革命进化论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进化论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0-10-1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秦代,皇帝之下设置三个重要官职。丞相掌政务,太尉掌军务,御史大夫掌监察。汉承秦制,监察机构称御史台,长官为御史大夫,一面参与朝政,一面有“制临百司,纠绳不法”的监察权。唐代监察机构内部形成更严密的三院制,这种体制一直沿用到明清。对地方的监察制度,秦代也已形成,郡一级派有常驻的监察御史。汉武帝时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大监察.区,设刺史负监察之任。唐代对地方的监察由察院负责。明清时期,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派出巡按地方的官员称巡按御史,权力很大。对政府部门公务进行经常性稽查和监察,开始于唐。到明清时设六科给事中,其主要职责为对六部公务进行稽查、监察。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的监察智慧》

材料二   在有限的任期内,所有公职人员时刻受到雅典公民的严格监督。雅典逐渐形成对官吏的“四关”检查、监督.罢免制度。首先是资格审查关。凡是通过投票或抽签当选的各公职人员,都要接受一次特别的审查。查明候选人是否符合担任公职的必要条件、人品是否高尚、有无纳税能力、是否尊敬父母、是否崇拜神明等。符合条件者,方可任职。其次是信任投票关。在雅典,每年要举行十次对执政官和将军的信任投票。如不能获得信任票,该官就得去法庭受审。若有问题将被罢免并处以刑罚和罚金。再次是卸任检查关。每个官吏任满后,必须接受专门查账员对其在任期间活动和账目进行审查。如发现官员有贪污受贿等违法行为,将会受到十倍的罚金和严厉的刑罚。最后是贝壳弹劾关。

——摘编自张锐智《论古希腊雅典的法律监督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和雅典监察制度的不同点。并分析造成二者不同的主要原因。
2020-10-11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进入20世纪后,中华大地政权不断更迭,国歌几度易换。



对上表中国歌的变迁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0-10-0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五中、辽源五中、四平四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