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6 道试题
2024高一·北京·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以来,我国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重大成就,下面属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是(     
A.B.
C.D.
2024-05-1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3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那里还有一种长在野生树上的毛,印度人穿的衣服便是从这种树上得来的。”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公元前2400多年前的棉织渔网,在距今4000年前的埃及法老墓中,考古学家也发现了罕见的盛有棉籽的器皿,以及木乃伊身上缠绕的棉布彩带。

——摘编自【关】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二   如图是公元前2000年一公元1780年间,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空间分布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了扩大棉田面积、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更换优良棉种等措施,成为产棉强国,形成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新疆三大产棉区。新疆长绒棉是由海岛棉培育而来,具有暖和、透气、舒适的特点,而且纤维柔长、洁白光泽、弹性良好,深受市场欢迎。20202021年新疆棉产量520吨,占国内产量比重约87%,占国内消费比重约67%21世纪20年代,美国以大权为借口,“抵制新疆棉花和纺织工厂”、打击中国对全球纺织业的绝对支配地位。

——摘编自黄金生的《棉花:曾经改变世界格局的“神奇之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棉花种植及利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棉花产业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21世纪20年代“中美棉花战争”认识。
2024-05-1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 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201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2022年人民币在SDR 的权重被提升至第三位,至2023年3月,法国、俄罗斯和巴西等70多个国家将人民币加入外汇储备篮子。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人民币在金融体系中地位不断上升 ②世界贸易金融市场开始形成
③中国在世界金融体系中居主导地位 ④世界金融体系改革得到推进
A.②④B.①④C.③④D.②③
2024-05-13更新 | 16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表,指出该现象导致了(     
1978-2019年(部分年份)东北三省人口净流入流出变化表(人)
年份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1978年54803-5564131995
1984年48144-24993-167653
1992年6700065000-35500
2001年25000-1500-74000
2005年-1000-616-71913
2019年-41000-110300-180000
A.国家发展战略调整B.东北就业压力加大
C.区域经济增速放缓D.人均国民收入增加
2024-05-1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5 . 重大活动的口号或主题,蕴意深远。下表所列为中国主办的博览会(部分)、奥运会的口号或主题。
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主题)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08年北京奥运会口号)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主题)
新时代,共享未来(2018年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口号)
一起向未来(2022年北京冬奥会口号)
围绕一个或多个“口号或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5-12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6 . 商路的开辟对促进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促进了各国的文化交流,文化在交流借鉴中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这时,贸易紧跟在胜利的中国旗帜之后,商路的安全有了保证,人们的需求也随着外交使团的活动而大为发展。各国使团出访时,根据当时的风俗,携带本国特有的物产作为礼品。这些官方交流促成了新的习惯和欲望,为私人经商打开了通路。对于中国丝织品来说,情况尤其如此。中国丝织品是各地最为需要的,至少占中国出口商品的90%;剩下的10%包括肉桂、大黄和优质铁。作为回报,中国也得到了各种物产,如:来自中亚的毛皮、毛织品、玉和牲畜,来自罗马诸行省的玻璃、珊瑚、珍珠、亚麻布、羊毛织品和黄金,其中黄金占首位。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这两者不是互不关联的,……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可以沿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了解到,而中国汉朝时期最重要的佛教中心洛阳城之所以闻名天下,则与它是“来自西域的蛮族商人”的聚居地分不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有助于促进贸易畅通和经济发展的合作倡议。古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贸易线路之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传承丝路精神,坚持和平主义,勾画了经济合作和多边贸易发展的新愿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成果惠及各方。各方在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贸易投资等领域加大投入,有助于让各国间的人员、货物、资本流通更加便捷。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同有关国家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扩大开放合作共识,有利于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保加利亚“一带一路”全国联合会主席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开通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分析总结“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有哪些意义?
2024-05-11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汉至明清,县以下的基层行政组织多是乡里两级。从表面上看“里”具有乡约自治功能,但本质上是以村落为基础的赋役征收单位,乡(管、都、保)则是介于县与里之间由若干村落组成的地域性行政单元,而家族是乡土社会不可忽视的治理依托。乡里承担着维持国家在基层正常运转的重要任务。秦汉时期,在有秩、游微之外,由三老负责教化便有很强的自治色彩。到隋唐时期,乡的功能进一步弱化,基层权力向州县集中。王安石变法后,县以下的保甲组织开始成为皇权的载体,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渗透增强,乡里自治色彩再次削弱。基层行政权力的缩小、行政人员威信和统治力的下降为士绅和宗族势力的补充提供了空间。

——摘编自王伟进等《我国古代乡村治理的演进特征及其影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乡村治理实行了国家主导下的“政社合一”的治理模式。这种治理模式下,乡村治理的主体是单一的政府;政革开放以后,政府的单一主体模式被打破,开始了政府与市场两元主体治理时期。2006年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乡村的治理主体又开始发生变化,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乡村治理形成了以广大农民为主体,政府、市场、社会组织、新乡贤等多种组织和个人参与的多元主体的乡村治理模式。新时代,为了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一个以农民为主体,政府、社会组织、新乡贤以及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的多元主体的乡村治理体系正在不断完善。这样的体系构建既保障了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其参与乡村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性,也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效果。

——摘编自蒋永穆等《新中国70年乡村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主要特征,并对古代的乡村治理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乡村治理主体发生的变化过程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乡村治理的认识。
2024-05-1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平许济洛四市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十分重视少年儿童及其组织问题。1938年,他为陕甘宁边区《儿童报》题词,勉励“儿童们起来,学习做一个自由解放的中国国民,学习从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争取自由解放的办法,把自己变成新时代的主人翁”。1941年他提出“好生保育儿童”的号召。毛泽东勉励儿童“天天向上”“学习做新中国的新主人”。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他为《中国儿童》创刊号题词“好好学习”,1951年为渡江小英雄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1952年为育英学校题词“好好学习”。毛泽东的儿童思想在巩固政权和维护国家利益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不仅代表着他个人的思想,也代表着党和政府对新中国儿童的期望。

邓小平在1980年为全国少先队员和小朋友题词,“希望全国的少年儿童: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在1989年提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材料二   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从政党初创到革命建国,再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及至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政府一直把国家的命运放在首位,深刻认识到年轻一代的生力军作用,关注与关怀其成长,并在保险儿童基本权利和独立地位的前提下使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诸多叙事不断证明“少年强则国强”的道理,因此着力培养服务于国家发展同时又具有独立创新精神的个性化人才,培养具有坚定的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积极的人生态度等品质与素养的儿童群体,正是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学校、家庭和社会乃至全体中国人民要同心同向同努力的事情。——以上均整理自薛国凤《“变”与“不变”: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儿童观》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儿童观的共性
(2)根据材料一、二,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儿童观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是甘肃省博物馆馆藏唐代蓝地翼马纹织锦残片:图2是2020年杭州“丝绸之路周”形象徽标。

图1                                 图2

——摘编自王菊《甘肃省博物馆藏唐代“蓝地翼马纹锦”的保护修复》等

材料二   古希腊人以其神话中的马神为原型,塑造了生有双翼的飞马形象。古希腊陶器上的飞马与丝绸相遇,翼马纹逐渐成为两汉至隋唐时期较为广泛的织锦纹样。从地中海沿岸到中国新疆、青海、甘肃等地,考古学家挖掘出许多织有飞马纹样的纹理细腻、图样精美的织锦实物。在中国丝绸博物馆、法国里昂纺织博物馆和日本奈良法隆寺也有飞马织锦藏品。这一艺术形象出现在不同时空,寄寓着人们朴素天真的想象以及对自由、速度和力量的渴望。2020年,中国丝绸博物馆发起国际人文交流活动——“丝绸之路周”,翼马纹飞马形象成为此次交流活动的徽标。

——摘编自李启正《丝绸文化承载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翼马纹织锦物的特点并分析其流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丝绸之路周”徽标进行解读。
2024-05-08更新 | 24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10 . 科学教育

材料一   中国科学教育发展简表

11867年,江南制造局办机器学堂,讲授物理、化学等课程。此后,格致书院(1876)、中西书院(1881)等新式学校皆设理化等课程,进行科学教育。
21904年“癸卯学制”把物理、化学、植物、动物、矿物、生理、地学等列为教学科目。
3新文化运动中,学者主张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并训练科学方法,“科学的教育化”和“教育的科学化”结合,成为科学教育思潮。
41923年的初中课程中,科学课程占到必修课的40.2%;普通高中课程中文科的科学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23.1%,而理科则高达44.2%。
5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科学技术人员不超过5万人,其中自然科学的专门研究人员不超过500人,专门研究机构仅有30多个。
6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组成。“向科学进军”激励了科学研究和科学教育发展。
71963年,毛泽东提出“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
8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号召“大力发展科学研究事业和科学教育事业”。
91994年独立科研机构、高校科研机构和大中型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分别达到5860个、3000个和11656个。1994年底,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达1865.9万人,是1978年的4.3倍。
101995年国家颁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持续提升,2020年已经达到60.2%。
122016年,习近平回信鼓励八一学校学生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2023年,习近平勉励育英学校学生从小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
132019年专业技术人员增至7839.8万人,是1994年的4.2倍,是1978年的18倍。
14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远景目标包括: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筝。

——指编自上官云《中国科技实力逐步增强》等

材料二   19912021年中国专利授权数量(单位:万件)

——据《辉煌70年》和《十年伟大飞跃》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划分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发展的阶段并概括阶段特点。谈谈你对当今“科技人才”与“创新型国家”关系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