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43 道试题

1 . 民族·国家·历史·文化

材料一秦始皇长城

《世界遗产名录》对长城的评价语为:“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秦长城以石筑见称,雄伟壮观,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如今虽然历史的风雨将它剥蚀成了断垣残基,但它却浓缩成了一种厚实的文化积淀,以永恒的苍凉和悲壮,永远留在华夏文明的史册里。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扼要说说对秦长城的看法。

材料二《东亚时局形势图》

《东亚时局形势图》也称《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下图作者用犬、熊、蛙、太阳、鹰分别代表英、俄、法、日、美帝国主义国家。还有代表清政府的四个人物:一个手举铜钱;一个正寻欢作乐;一个昏昏似睡者,手中拉着了网绳,网中一人正念着“之乎者也”;还有一个人在马旁练武……据传作者还在漫画旁边写下了“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的诗句。

(2)上图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怎样的政治时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19世纪末到五四运动前为挽救民族危亡而进行艰苦努力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救国方案和行动。

材料三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材料三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2018-04-02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18年高三3月统一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德意志帝国建立后,俾斯麦致力于巩固新生政权。有人绘制了如图漫画来展示他与各邦选出的议员之间的微妙关系。这表明在德意志帝国

A.中央集权体制尚未真正形成
B.国会通过选举组建政府
C.君主立宪制政体已完全确立
D.首相俾斯麦对议会负责
3 . 下图是美国《马蜂杂志》登载的一幅题为《中国问题》的漫画,图中头顶斗笠、手持烟锅昏昏欲睡的农夫代表中国,其他为了争夺农夫果实打得不可开交的人代表日本、法国、德国与俄国,墙头上的英国和意大利也正跃跃欲试。据此推断,该图最早绘制于
A.1860年B.1894年C.1898年D.1901年
4 . 20世纪初期,《时事画报》发表了一幅名为《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的漫画,图中的火车满载货物(金银铜铁锡煤)。结合所学推测,作者的意图可能是(       
A.希望孙中山领导同盟会冲击清朝统治
B.赞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短暂春天
C.拥护保路运动,反对“铁路国有”政策
D.期望孙中山搞民生建设实现国家富强

5 .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眼中的中国形象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

形象一:漫画中的晚清中国

(1)结合历史背景,图12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局势?图13做出“中国觉醒”判断的依据可能是什么?

形象二:新闻报道中的近代中国

《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抗日战争(节选)


1932年3月12日《上海及其周边的战斗:与中国军队在一起》
与中国军队在上海开战的日本人并没有预料到会遇上如此顽强的抵抗。
插图:中国士兵们在上海战区挖战壕

1938年5月14日《在敌人的后方骚扰日本军队:在山西的共产党游击队战士》
最近日本军队在山东前线所遭受的重创充分显示了中日战争中游击战的重要性……由共产党部队所组成的八路军已经跟中央政府的军队结成了联盟,共同抗击日军的侵略。
插图:八路军战士在山西训练使用缴获的反坦克炮

1939年8月12日《在华北抗击日军:训练男子与妇女》
插图:
抗日运动在中国各个阶层都深入人心的证据:五台山上来自西藏和蒙古等寺院的喇嘛们被编入了自卫队


1943年4月24日《中国在世界大战中所扮演的角色》
人们必须认识到,中国正在为同盟国的事业从事一项非常珍贵的工作,即在牵制住,并在某种程度上瓦解了一支庞大的日本军队。
插图:中国妇女在为美国志愿军“飞虎队”平整飞机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形象三:民意调查中的现代中国

美国盖洛普公司是全球最知名的民意调查机构,该机构民调统计结果为:

1961年,32%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世界和平的首要威胁,认为中国人的特征为无知、好战、狡猾、奸诈。1972年,美国人认为中国人民的主要特征逐渐转变为勤奋、聪慧、上进、诚实且带有艺术性。80年代,美国人对中国态度变得更加积极,1987年对中国持肯定赞赏评价的民众占65%。

(3)结合时代背景,对20世纪60、70、80年代美国的民调结果分别进行阐释。

6 . 右图是创作于1958年的漫画,图中内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我国生猪养殖技术出现了重大突破
C.人民公社化运动激发农民生产热情
D.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左”倾错误
7 . 中国龙的形象变迁。
   汉墓葬画石像《乘龙升仙图》
东晋道教经典《抱朴子》一书称只要服用神丹,就能“与天地相毕,乘云驾龙”。

使用龙纹也是皇帝尊贵身份的象征,中国从元代开始禁止民间织造有龙纹的布匹,明清时期更是严厉禁止下官和百姓僭用龙纹。
17世纪中国在欧洲各国的最早形象,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瓷器形成的……当时绣有龙凤图案的服装被认为是最时尚的,西方人感到这些东方怪物有一种难以言状的美感。
——摘自《中国龙的发明》

1862年为适应国际外交惯例,清朝将三角黄龙旗作为水师官船的对外标识,1888年正式创立了国旗——四角黄龙旗。到1900年之后,商人热衷于在商业场所悬挂大清龙旗,作为招揽生意的幌子。


1997年至2013年英国著名的《经济学人》杂志,以龙作为象征主体的漫画多达14幅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历史背景,解读中国龙的形象变迁。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6-11-27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北京东城区普高示范校高三上期能力测试历史试卷
8 . 图是一幅关于西方福利制度的漫画,从图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福利制度的过度保护,导致激励效应降低
B.社会福利规模的扩大,加重政府财政负担
C.福利制度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
D.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国家增加社会福利开支
2016-11-18更新 | 6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学期统一练习二(二模)文综历史卷
9 . 英国的漫画家为某一历史事件创作了题为《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漫画。图中的房间里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这幅漫画的含义是
A.法国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思想斗争激烈
B.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下来
C.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
D.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最终在法国确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图是张乐平创作于1937年8月的时事漫画《杀鸡儆猴图》,图中的“鸡”代表“上海日军”;“猴”代表“日军部”。该漫画( )

①体现了日军对南京居民凶残大屠杀
②表现了中国军队对日寇打击之沉重
③反映了抗战相持阶段上海军民的斗志
④肯定了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英勇抗战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