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47 道试题
1 . 在世界历史的漫漫进程中,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在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经济发展的道路。在这些探索中,我们看到了成功与失败,我们也得到了启迪与借鉴。

材料一   1932年罗斯福入住白宫时,美国正是“一片痛苦的海洋”。失业的人们四处游荡,在夏日的酷暑里,在苍蝇成群的垃圾堆中寻找食物,他们甚至不放过变质的肉,因为他们可以将“最坏的部分去掉后再食用”,他们还会摘下眼镜食用坏掉的肉,因为“这样就看不见肉上的蛆了”……

——选自亚当.科恩著《无所畏惧》

材料二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的调整……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电信业、水、电、煤气供应等公共事业在不断扩大……(20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形成了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2》(人教版)

材料三   (戈尔巴乔夫刚上台时) 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过七十多年的建设,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苏联实行控制消费、高积累的政策,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在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1985年人均住房面积仅15平方米,为西方国家的50%;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14辆,仅为西方国家的17.50%。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美国正是“一片痛苦的海洋”具体指什么?罗斯福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最终使美国社会摆脱了“痛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哪些新变化?
(3)材料三反映了苏联社会发展的什么问题?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4)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体制和模式前后都发生过许多的变化,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2024-06-0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与材料所述现象对应的是(     
A.亚洲的觉醒B.一战后和平运动的日益高涨
C.非洲独立年D.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多角度观察历史现象有助于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这个体系(     
①促进西方列强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
②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③推动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
④改变世界土地资源分布的不合理状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 . 下列是某学生所做的读书摘录,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实行租庸调制。
◆ 10世纪,高丽王朝在中央设三省六部。
◆ 11世纪,越南引进科举制度。
A.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往来B.东西方文明间相互交融
C.中华文明影响周边国家D.亚洲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2024-05-20更新 | 378次组卷 | 38卷引用:天津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90—1992年间,世界各地许多出版商感觉跟不上形势。他们发现有20多万个地名索引不得不去掉重排,有数百万张地图都已过时,而地图出版也不得不由五年一版改为一年一版。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     
A.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B.世界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动
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迅速D.社会信息化成为时代潮流
2024-05-09更新 | 212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时代的人们认为:“这个世界已经令人激奋得很,没有必要再去考虑来世了”、“人具有巨大能力。”由此可见,当时“人们”的主要诉求是(     
①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       ②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③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④推崇基督教禁欲主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5-01更新 | 121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探索·实践·变化

材料一   《政府论》是洛克倾注多年的心血之作。在这部著作中,他对近半个世纪英国政治思想领域的斗争进行了清理和总结,为新政权提供了理论论证。

洛克法治思想的突出特点,是强调依法行政,即用法律约束和限制行政权力(即王权)。他指出,在君主专制政体中,君主只是用心血来潮或毫无约束的意志代替法律,而没有任何准绳和规定约束君主的行为。

——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1)依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用“光荣革命”后的史实说明英国政治变革是如何体现洛克思想主张的。

材料二   瓦特在中学学习了法语、希腊语,还自学了德语、意大利语,这使得他有机会接触和看懂更多优秀外文文献。瓦特本人在伦敦学艺期间购买了《数学仪器的制造和使用》。他在格拉斯哥大学工作期间阅读了不少书籍,了解了关于蒸汽机发明的知识,丰富的数学知识和实践经验,有助于瓦特在蒸汽机改良过程中有效地解决一些精准测量与数量化表达的问题。

——摘编自韩玉德、安维复《试论詹姆斯·瓦特的工匠精神》

(2)依据材料二、概括瓦特取得成就的原因。结合所学,说明还有哪些因素促成瓦特改良蒸汽机。

材料三   土豆VS蒸汽机,哪个更伟大?

全球物种大交换过程中,土豆传入欧洲。18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亚瑟·扬游历英格兰东部时看到了一个即将进入新时代的农业世界。因为土豆如此高产,以食物热量的标准来衡量,其最实际的结果就是令欧洲的食品供给增加了一倍。在土豆种植国,常常发生的饥荒几乎消失了,一条长达2000英里的种植带从西边的爱尔兰一直延伸到了东边俄罗斯的乌拉尔山脉,土豆的到来终于使这片大陆能够为自己供应正餐了。

在亚瑟·扬之后数年,亚当·斯密注意到,爱尔兰人除了土豆没有什么可吃,却依然能够保持身体健康,因为吃土豆,他们也是欧洲营养状况最良好的人,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的人们,不再会轻易被那个年代最大的杀手——传染病——害死了。亚当·斯密得出结论:“同样数量的耕地将会养活多得多的人口,人口将会增加”。事实证明,土豆被引进欧洲一个世纪后,欧洲人口总量大概翻了一倍。后来有经济学家说:“土豆的引进对近代时期的影响堪比蒸汽机的发明”。

——摘自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土豆VS蒸汽机,哪个更伟大?”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加以说明。(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4-05-01更新 | 16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山地高原型的古代文明,印第安人在其有限的活动范围里,难以逾越自然界的重重障碍而将其文明的星星点火,带到更远的地区。

——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印第安人创造的古代文明。根据材料二、指出印第安文明难以“带到更远的地区”的原因。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通过撰写各种小册子,走上街头宣传演讲等形式抨击封建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进行着唤醒民众的工作……为欧洲文明的发展开辟了思想道路。

——董小燕《西方文明史纲》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启蒙思想家们倡导的精神内核是什么?如何理解启蒙思想家“为欧洲文明的发展开辟了思想道路”?

材料三   多样性是成功的保证,每一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寻找自身发展的道路,恰恰是现代文明的特征……当文明的多样性再次呈现、文明之间恢复平等时,人类将面临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文明将共存,人类将共荣。

——钱乘旦《文明的多样性与现代化的未来》

(3)根据材料四、归纳“现代文明”的特征。
2024-04-28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1973—1985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增加了40%,而同期“蓝领”(产业工人)的人数却减少了500万。1978年,美国脑力劳动者占雇佣劳动者总数的50%,在英国和法国则为40%。这反映了(     
A.新经济出现后发展步伐加快B.福利制度的发展完善
C.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变化D.阶级结构的发展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却日益尖锐,引发了工人阶级的不断斗争,斗争给时代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现象(     
A.促进了世界贸易网络的形成B.推动了思想理论创新
C.加剧了社会结构的日益分裂D.催生了巴黎公社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