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下表是关于番薯传入中国的不同史料记载。据此可以确定的事实是(     
史料出处
漳人初得此种,虑人之多种之也。诒曰:食之多病。近年以来,其种遂胜。《漳州府志》(1573年)
番薯,皮紫,味稍甘于薯芋,尤易蕃。郡本无此种,自万历甲午(1594 年)荒后,明年都御史金学曾抚闽,从外番丐种归,救民种植以当谷食,足采其腹,荒不为灾。《福州府志》(1613年)
福州船出海陈振龙者往吕宋国觅番蓣种,挟小篮中而来……他谷皆贵,惟蓣独稔,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明)苏琰《朱锁疏》
A.官修方志史料价值高于私人撰述B.番薯最早传入之地应为福建漳州
C.多种史料互证即可得知历史真相D.番薯的功用在明末即已受到重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清明上河图》历来被解释为北宋年间汴京百姓清明时节郊外踏青及城内经济生活的情况。清明即指农历清明时节。但仔细观察,却发现图中有小孩在河中游泳嬉戏。按河南清明时节的气温判断,即使气候反常,气温回升较快,也绝不会达到20℃以上,而没有20℃以上的气温是绝不适宜儿童游泳的。因此“清明”二字不能从时间上解释,只能从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角度去考察。这说明(     
A.研究历史须采用多重史料互证之法
B.绘画作为艺术作品,史料价值较低
C.实物史料能准确地反映历史生活的原貌
D.艺术作品作为史料使用时需要进行甄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滚筒印章是古代两河流域用于封泥或法律合同、书信、条约的印鉴。印章材质有石头、贝壳、宝石或者泥土,图案有战俘、动物、国王的军事与外交活动、王室的宫廷生活、虚构的神话情形以及各种人或者神的形象。这些印章(     
A.记录了古代西亚社会生活的全貌B.标志着世界上最早文字的产生
C.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史料价值D.代表了苏美尔文明的最高成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梁启超说:“鉴别间接史料,其第一步自当仍以年代为标准。……不特此也,又当察其人史德何如,又当察其人史识何如,又当察其人所处地位如何。要而论之,吾侪读史作史,既不能不乞灵于间接的史料,则对于某时代某部门之史料,自应先择定一两种价值较高之著述以作研究基本选择之法,合上列数种标准以衡之,庶无大过。至于书中所叙史实,则任何名著总不免有一部分不实不尽之处。质言之,则无论何项史料,皆领打几分析头。”其意在说明(       
A.史才、史学、史识应该是史家的必备品格
B.历史研究必须以直接史料为依据
C.文字记录的历史因年代远近而价值不同
D.以怀疑精神审慎辨别史料的真伪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清明上河图》中不少店铺用文字表示商店的字号,大多数店铺的招牌中都以黑色楷书书写标识,但各家的书写风格略有不同。如图甲所示的“正店”和图乙所示的“十千脚店”,“正店”二字使用的是笔画平直的楷书,而“十千脚店”的书写则连笔较多,颇有行书的意味。由此可知,《清明上河图》(     

图甲“正店”                    图乙“十千脚店”

A.兼具艺术性和史料价值B.借鉴了魏晋人物画的风格
C.追求对生活的忠实还原D.属于市民阶层的绘画创作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丝绸产品是中国面向世界的代表性物质生产成就。历史发展过程中,纺织业的若干著名品牌得以形成,“鲁缟”、“齐纨”、“蜀锦”等,均在历史文献中反复出现。

品牌文献
鲁缟《汉书》卷五十二《韩安国传》:“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疆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颜师古注:缟,素也。曲阜之地俗善作之,尤为轻细,故以取喻也。)
齐纨(汉)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李周翰注:“纨素细绢,出于齐国”。)
蜀锦(元)费著《蜀锦谱》:“蜀以锦擅名天下,故城名以锦官,江名以濯锦,而《蜀都赋》云:贝锦斐成,濯色江波。”

——摘编自王子今《战国秦汉商品地方品牌的经济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丝绸品牌得以形成的原因。
(2)在研究古代丝绸品牌时,你如何看待上述所引史料的研究价值。
7 . 古代世界许多区域文明早期都有传世的史诗,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苏美尔人的《吉尔伽美什》、古印度的《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它们记录了许多人们口耳相传的诗歌、传说,成为研究该地区早期文化的重要史料。这些“史诗”(       
A.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B.是历史记载的最初形式
C.反映了历史的真实面貌D.弥补了文字记载的缺失
8 . 1828年,江苏巡抚陶澍奏称:“苏城(苏州)为百货聚集之区,银钱交易全藉商贾流通。向来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处每年来苏办货,约可到银数百万两。……自上年秋冬至今,各省商贾俱系汇票往来,并无现银运到。”该史料可用于说明当时的苏州(     
A.传统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大量使用自由雇佣劳动力
C.纸币成为主流支付手段D.长途和大额贸易有所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的谋臣方孝孺被朱棣所杀,《明太宗实录》和清代编著的《明史》中只记载方孝孺本人被杀,清乾隆朝所修的《四库全书》存目中的《立斋闲录》和《革除遗事》中记载方本人及父族共847人被诛杀。只有明代私人史著《野记》中记载方孝孺被灭十族(此说流传至今)梳理这些史料后,分析可知(     
A.明末清初宫廷档案大量遗失B.官方正史明显存在为尊者讳
C.儒家士人竭力维护正统文化D.叙事演化容易造成史实流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孔子修《春秋》始,以史担当并履行社会责任的做法,便代代传承。春秋战国时期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孔子忧惧而作《春秋》,强烈忧患意识化作孔子修史以救世的社会责任感;唐代刘知几身为史官,目睹了史馆种种弊端,怀着对史学事业的敬畏和忧惧,退而私撰《史通》;北宋司马光面对史籍浩繁,皇帝无暇阅读,历史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的问题,他立志写出简略有效的史书。以上所列,都非常鲜明地反映了史家对修史的高度责任感。这样的责任意识逐渐发展,以至于后来出现了国亡史存的重大责任理念。清代的毛奇龄强调,修成“信史”是史家的责任,“千秋信史,所贵核实”,即历史的真实,这是惩劝的前提。古代史家的责任意识既保障了历史记载的连续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历史记载的真实性,以及历史评判的公正性。

——摘编自陈娇娇、张秋升《古代史家责任意识探析》

材料二   20世纪中国史学的发展进程中,陈垣(1880—1971年)从中国社会的实际出发,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化史学。他在中外交通史研究中坚持以中华文化为本,揭示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发展和中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在史学研究方法上,他注意总结中国古代的考史之法,推陈出新,为新史学考证建立范式。在20世纪新史料大发现的潮流激励下,陈垣形成了重视史料、扩充史料,搜集、整理、考辨史料的系列思想和方法,其创立的史源学尤为突出。他以近代科学精神指导历史考证,通过缜密精审的考证过程解决大量历史疑案;他在《通鉴胡注表微》中总结考证方法,推动新历史考证学的发展。同时他为中国史学开辟了宗教史、中外交通史、年代学、历史文献学等新的学科领域。他还身体力行,倡导刻苦治学、实事求是、力求创新、谦虚谨慎等优良学风,垂范影响了几代学人。

——摘编自周少川《与时共奋:陈垣对20世纪中国史学的贡献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史家责任意识的具体内容,并简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陈垣对20世纪中国史学的贡献。
2023-12-04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怀仁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