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40年8月递交到英国国会两院的请愿书表明:1839年9月至1840年5月之间,伦敦东印度协会,伦敦、格拉斯哥、里兹、利物浦、不来本及不列斯脱各地的商会都一致敦促政府对中国“作出强硬而有力的行动”。这一材料的史料价值在于(     
A.证明英国政府极力为发动战争寻找借口
B.为揭示战争的目的和性质提供史实佐证
C.表明民间力量在推动战争方面作用突出
D.说明商业资产阶级为推动战争制造舆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雁塔位于陕西西安的慈恩寺中,为唐玄奘主持修建,是唐朝新科进士的题名地。诗人白居易29岁及第,题名后赋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宋代私人创办的书院,教师多由创立者自己或一些名儒出任。教学时教师只择其一二进行精讲,学生通过学、问、思、辩,依靠自身的观察和思考来增进学识。书院还会聘请一些德高望重和精通学术的宿学鸿儒,讲授自己的研究成果,举办的"讲会"活动,允许不同学派开展争辩。北宋前期,政府颁发给书院的教材主要有《诗》《书》《易》《左传》《谷梁传》《礼记》等。南宋中后期,统治者重视理学,加之书院多为理学大师创办,教课以理学内容为主。

——摘编自陈祥《试论科举制与宋代书院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的诗句对研究科举制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的特点。
2022-12-15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图是汉代画像石中常见的“孔子见老子”画像。这一作品
A.还原了历史事件的真实原貌B.体现了新儒学的发展方向
C.反映了儒家学说根植于道家D.具有艺术与史料双重价值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为《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份大事年表

1800--1850年欧洲蒸汽驱动工业能力急剧增长

1811--1813年英国动用1.2万军队镇压捣毁机器的暴民

1842年埃德文·查德威克的《劳动人口的卫生状况》详细披露了曼彻斯特糟糕的生活条件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问世

1851年伦敦水晶宫举办首届世界博笕会

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问世

——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   下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幅描绘英国工业城镇的围画



使用蒸汽机为动力的工厂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反映的三种历史现象,并说明其内在联系。
(2)如果把材料二用于研究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请分析说明材料二的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如表所示为不同史籍关于秦始皇东巡会稽事迹的历史叙述(部分)。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出处记述
《史记.秦始皇本纪》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
出土文献《秦始皇禁湘山诏》始皇帝“凌渉洞庭之水,登湘山、屏山,因其“树木野美",而下令“皆禁
伐”
A.传世史料可信度低B.综合多元史料即可得出结论
C.出土文献价值最大D.史学研究需要进行史料辨析
6 . 尊老养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材料一   “大夫以上年九十,不更九十一,簪袅九十二,上造九十三,公士九十四,公卒、士五(伍)九十五以上者,米月一石”“公士、公士妻及□□行年七十以上……有罪当 刑者,皆完(不加肉刑)之。”“大夫以上年七十,不更七十一,簪袅七十二,上造七十三,公士七十四,公卒、士五(伍)七十五,皆受仗(鸠杖)。”(注:大夫、不更、簪袅、上造、公士均为爵位名称,其等级依次变低)

——节选自张家山汉墓出土竹简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民年九十以上,已有受鬻法(给米粟以为糜粥)”“年八十,复二算(免除其家二人的算赋)。九十,复甲卒(免除其子兵役)”"赐县三老、孝者,帛人五匹;乡三老、孝者,帛人三匹;年九十以上、鳏、寡、独,帛人二匹、絮三斤;年八十以上,米人三石。”

——节选自班固《汉书·武帝纪》

(1)辨析以上史料,据此概括汉代养老制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汉武帝推行养老制度的原因。
2024-05-24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如表所示为部分学者对“商代是否存在牛耕”这一命题的探讨。在这四段讨论中(     
论述出处
商代青铜犁的出土,表明商代不仅有了畜力拉的犁,而且有了青铜犁铧许顺湛《商代社会经济基础初探》(1958年)
卜辞中常见“犁”字,像牛引犁头启土之形,“犁”又引申为黎黑的“黎”,也可能指黑色的牛。但即使有了牛耕,也不可能推广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册》(1976年)
古代苏美尔、埃及是在畜力车出现前就有牛耕的;希腊、罗马也差不多……商代已使用车子,这不仅有史书记载,而且已为考古发掘所一再证实彭邦炯《商代农业新探》(1988年)
殷商时代,已经创造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农业和手工业已甚发达,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出现牛耕是很自然的王星光《中国传统耕犁的发生、发展及演变》(1989年)
A.不同类型的史料可用于相互证实B.出现较晚的论述推翻了前人观点
C.均没有商代出现牛耕的确切证据D.考古发现的实物资料最有说服力
8 . 据史料记载,蒙古西征在攻陷城池中将有技能的人掠至中国,并设置了专门机构来组织其从事生产,元朝设有诸色人匠总管府。同时,阿拉伯人接触到了蒙古火药的威力并加以改造,在其与欧洲基督教国家的战争中大显神威。据此可知,蒙古西征(     
A.引发了大规模人口流动B.体现了生产分工的细化
C.推动了实用技术的交流D.促进了欧洲社会的革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晚清报纸的魅力》中提到,“要想穿越时间隧道,拥有‘回到现场’的准确感觉与裁断,读报纸显然是上选。对于晚清而言,尤其如此”。材料言论实际上肯定了(       
A.清代报刊发展的成就B.报刊的信息留存功能
C.史料对研究的重要性D.加强文学修养的必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指出唐朝时期的地理学著作在地区沿革方面的叙述相对较少,存在资料残缺、混乱的现象,且“多失于不载书传出处”,而唐诗中保留了大量的唐代历史地名,涉及民族、山川、城邑、关隘等地理名称,使得不少长期众说纷纭的唐代地名问题迎刃而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唐诗是研究唐史的一手史料B.唐诗全面展现了唐代的社会风貌
C.诗史互证拓宽了史料的范围D.文学诗歌在历史考证中必不可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