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6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梁启超等社会精英游历欧洲,却到处看到和听到西方文化人士失望于自身文明,“想输入些东方文明,令他们得些调剂”的言论使他们倏然觉悟,转向国人提倡东方文化,因此引发了国内流行一时的东方文化思想。《欧洲心影录》中梁启超甚至这样感慨,我们的国家有个绝大责任横在前途,“什么责任呢?是拿我的文明去补助西洋的文明,叫他化合起来成一种新文明”。

20年代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这种多少有些不太正常的过分热情逐渐消退,但各种专业译介和研究却继续得到发展。……对于近代以来屡遭西方劫难,严重缺乏文化自信的国人来说,这无疑起到一定的鼓励效果,部分扫除了由来已久的文化悲观情绪。

总之,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这场中国文化西播热潮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虽然西方世界的文化歧视态度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但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独特优势,开启了自身的近代复兴,步入又一个全新历史阶段。

——摘编自夏舒洋《一战后的中国文化西播热潮述评》

材料二   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认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儒家文化的影响。他在回忆录中写道: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离不了家庭、大家庭、朋友以至整个社会,而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新加坡依赖家庭的凝聚力、影响力来维持社会秩序,传承节俭、刻苦、孝顺、敬老、尊贤、求知等美德。这些因素造就了有生产力的人民,推动了经济增长。

——摘自《历史选择性必修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结束至二战期间,西方人士对中国文化态度的变化过程,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新加坡与西方对中国文化态度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面对当今中西方文化交流频繁,我们应注意什么问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北宋初年的最高统治者们认为:“国家若无内患,必有外忧,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为之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为可惧。帝王合当用心于此”。基于此想法,宋朝皇帝的做法是(     
A.采用以文治国B.推行强干弱枝C.设置二府三司D.开创御史监察
7日内更新 | 13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文水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的经济大变动,为17世纪英国的社会流动提供了动力。又正是17世纪英国的社会流动,为18世纪的工业革命创造了基本的社会条件。

——据成德宁《17世纪英国的社会流动与结构变迁》

材料二   1864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法》。由于美国采取了多种鼓励自由移民的优惠政策,大量移民源源不断地来到美国。据统计,在1850—1940年,大约6000万人离开欧洲,其中约一半去了美国,其余的去了拉美、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地区。

——据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等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新的国际移民浪潮,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早期,移民活动之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联合国的数字表明,全球移民总量从1965年的7500万增长到1990年的1.2亿。这一时期,移民的流向发生根本性逆转,主流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居。而劳动移民成为移民主体,其中高素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移民成为突出现象,同时也形成了一支以大量的难民、非法移民以及女性移民为主体的廉价劳动力移民群体。

——据李其荣《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人口迁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世界经济大变动的具体表现。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流动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时期欧洲人移民美国的原因,并概述这一时期欧洲移民对世界发展的积极影响。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国际移民新浪潮的特点。
2024高三下·浙江·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以下三图蕴含相似历史符号:三只循环追逐的兔子共用三只耳朵,彼此朝着同一个方向跳跃、奔跑,直挺的耳朵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卓诡变幻如万花筒一般。这个视觉符号最早从敦煌出发,跨越万里,延续千年,出现在欧洲教堂的屋顶浮雕中,寺院的石雕与金属圣器上,甚至还有埃及、叙利亚的彩陶上……以下能推动“三兔共耳”视觉符号传播的是(     

①隋唐陆上丝绸之路   ②印欧人的迁徙   ③蒙古西征   ④阿拉伯帝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5-14更新 | 4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文水中学校2025届新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54年,英国驻上海领事馆某官员在一份考察太平天国活动的报告中写道:“原本以为一个年轻的刚刚通过斗争而生存的势力,将会是一心渴望得到欧洲人的帮助和合作……实际情形并非如此。”这反映出(     
A.列强扶持太平天国取代清政府B.太平天国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性
C.列强与清政府联合镇压太平军D.太平天国中断与外国的通商贸易
2024-05-05更新 | 110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训练四历史试题
6 . 建中二年(781年),唐德宗的使臣到魏博镇(藩镇)强令魏博节度使田悦“罢其(军士)四万,令还农”。田悦“集应罢者,激怒之曰:‘汝曹久在军中,有父母妻子,今一旦为黜陟使所罢,将何资以自衣食乎!’”后田悦自出家财,重新安排军士回归部伍,于是“军士皆德悦而怨朝廷”。此事可用于说明(     
A.安史之乱的爆发具有必然性B.唐朝中央集权遭到巨大威胁
C.部分节度使已有抗旨的倾向D.唐德宗有效打击了藩镇势力
2024-05-02更新 | 96次组卷 | 27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1866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续定招工章程条约》,第一次全面提出了华工的权利及招工各国应负的责任,包含了工期、工时、工食、工资、往返路费、满期安置、患病医治、招募行为等。材料反映出清政府
A.国际地位显著提高B.注重维护天朝尊严
C.产生近代维权意识D.大力提倡华工出国
2024-04-30更新 | 428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人类最初的各农业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国出现于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在这个纬度区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些现象说明(     
A.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
C.农业文明的发展是文化引导的结果D.早期人类各文明体有着密切的联系
2024-04-25更新 | 629次组卷 | 137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学校(东校区)2024届高三10月考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金人灭辽、北宋,号称是因为“契丹国主失道,民坠涂炭”“(宋)天厌其恶,民不聊生”,所以金以“吊民伐罪”的名义用兵,认为承天命、以有道伐无道是共主的职责。这表明(     
A.天命观念逐渐形成B.百姓不满辽宋统治
C.华夏认同得到发展D.金朝注重以德治国
2024-04-17更新 | 15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省级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图为2013年有关我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漫画。下列选项中对该图寓意解读最合理的是(       

A.国家初步确立实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B.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居主导地位
C.市场资源配置是改革成功的决定性力量D.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024-04-17更新 | 180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文水中学校2025届新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