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亚历山大东征到公元前30年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这一时期被西方学者称为“希腊化时代”,在这段时间里,希腊文化随着希腊人的足迹扩散开来,同时与东方诸文明进行了深刻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新文化也就是“希腊化文化”。在希腊化世界中,由于统治者为希腊人,希腊语成为当时各地通用的官方语言。……基督教的文化内涵是犹太教人文主义和希腊行学的理性主义……这个运动在公元1世纪末已经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新宗教,确定希腊语为宗教语言,吸收了希腊哲学某些流派的思想。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拿破仑执政后所发动的一系列战争促进了革命原则在整个欧洲的传播。《拿破仑法典》是一只船,它把法国革命的行政的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随着拿破仑的征服行动,革命精神如同另一支铁骑冲击着大多数国家封建主义的最后堡垒,促使它们直接或者间接进行体制变革。对被占领国家的掠夺和压迫使欧洲人民很快放弃了对拿破仑的幻想,民族主义以一种反对法国霸权和帝国主义侵略的形式在拿破仑所占领的欧洲兴起,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摘编自张旭鹏《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三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

地区

国家

主要事件

亚洲

中国

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印度

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殖民者做斗争

非洲

埃及

在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埃塞俄比亚

与反法西斯同盟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

拉丁美洲

尼加拉瓜

桑地诺领导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

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腊化时代”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拿破仑战争给当时被占领的欧洲各国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出现新高潮的主要原因及其特点。
2 .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2-06-23更新 | 747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西省祁县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因西北陆路通道阻塞,海外贸易获得巨大发展。……与宋通商的国家除了日本、高丽以外,还有散布于印度支那半岛、南海群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以及东北非洲海岸的海南诸国与西天诸国共50多国……两宋先后在广州、明州、杭州等处设置市舶司与市舶务,主管进出口贸易……市舶收入不少,仁宗皇祜年间,岁入53万余贯,南宋高宗时达到200万余贯。

——李春棠侯力《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发展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
4 . 古代中国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代粮食亩产水平(市斤)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春秋战国91(全国)614.82.394%
秦汉117(全国)1048.355.7294%
魏晋南北朝122(北方)
215(南方)
1167.73.8590%
隋唐124(北方)
328(南方)
1450.926.4290%

——摘编自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至隋唐农业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西“商业革命”的不同表现,分析两者结果迥异的根本原因。
5 . 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是各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二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斯大林选集》

材料三   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主要表现各有哪些?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材料二   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

材料三   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材料四   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归纳孟子和董仲舒的思想。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主要融合了哪家的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对后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朱熹的思想。

(4)材料四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

7 . 古代儒学家很关注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星队(坠)木鸣,国人皆恐。曰:走何也?曰:无何也!足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閣(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

——荀子《天论》

材料二 陛下发德音,下明诏,求天命与惰性,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巨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现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致,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强勉而已矣。

——董仲舒《天人三策》

材料三 生有生之理,死有死之理,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天者,理也,其命,理之流行者也……违生之理,浅者以病,深者以死.人不自知而自取之,而白昧之……夫国家之治乱存亡,亦如此而己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自然观。结合所学,指出荀子政治主张。
(2)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目的。
(3)据材料三,指出王夫之认为国家治乱存亡的关键因素及其思想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时期儒学家探讨的共同主题和出发点。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一词,原意为“再生”。意大利艺术史家乔治·瓦萨里在其《绘画、雕刻、建筑名人传》中,始用“再生”一词来概括这个时期文艺活动的特点。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了这一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而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

——关绍纪、陈庆军《世界近现代史精要》

材料二   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要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也不需要由教士举行仪式……

——《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三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由此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恩格斯说: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3》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的性质及其核心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并归纳宗教改革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写出其代表人物(两位即可),并分析这场运动产生的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胡乐、胡舞”等所反映的现象.

(2)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017-08-04更新 | 2574次组卷 | 38卷引用:山西省祁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宋明理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郁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熹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系统)的儒学研究成果,形成了新儒学体系。他把《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论根据,构建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通过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终于成为新儒家的正统。直到王阳明出现后,陆王才真正能和程朱分庭抗礼。王阳明的“致良知”教以“简易直接”为特色,是和朱子“格物致知”的理论长期奋斗而获得的。他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因而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王阳明以来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

——摘编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朱熹学说形成的原因,概括朱熹推广儒学的路径。
(2)据材料二,比较王阳明学说与朱熹学说的不同点,归纳王阳明思想的社会意义。
(3)据材料一、二,分析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主要趋势。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