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D.反对宗教束缚,倡导人文主义
2 . 下图所示为1510—1650年英国南部小麦、羊毛价值指数和地租变化情况。这可以用来说明这一时期英国(     
A.生产方式变革刺激消费需求上涨B.重商主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C.世界市场扩展导致商品结构变化D.价格革命加快社会转型进程
3 . 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经历重大转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相信并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人的伟大。认为人可以创造一切;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死后升天,而是对现实美好生活的享受;人的各种欲望不应该加以抑制,而应当予以满足。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   西欧的宗教改革家认为,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信徒得救与否全凭信仰,只有信仰上帝和行善才能上得天堂,以此来否定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和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是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反杜林论》


(1)材料一、二在体现人文主义方面的共同点是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在人文主义体现形式上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发生这些重大转折的共同影响。
2022-09-2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黑山中学2023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核吸取了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的经验。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国家机器和军队由中央政府掌握,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一定的“民本主义”。

——摘编自俞邃《“中国模式”之我见》

材料二   英国政体由三部分组成:国王、上院和 下院。专制制度瓦解后,上院成为权力重心。从19世纪起,重心明显向下院转移,20世纪下院成为权力重心。现代君主制的关键是立宪。从理论上讲,英王仍握有最高权力,但实际上,国王只是按政府的决定办事,其私“人行动在某种程度上也要受到政府的限制。世袭的原则不符合现代民主精神,英国人只是在事实上剥夺了上院的大部分权力,在形式上并没有触动它,使其保持了原有的尊严。民主制在20世纪的英国下院体现得相当充分。它由直接普选产生,在理论上获得了充分的合法性。在选举权方面,19世纪末已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20世纪主要是使妇女取得选举权。

——摘编自钱乘旦《20世纪英国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变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发展模式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19世纪到20世纪英国政治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启示。
2022-06-28更新 | 859次组卷 | 20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满族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
2022-10-28更新 | 284次组卷 | 122卷引用:2011届辽宁省锦州市高三检测三文综历史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传统社会中,平民儒学承载“百姓日用之道”。普通民众需要的是衣食住行,需要的是家庭幸福,需要的是美好生活。谁要是恣意妄为,剥夺老百姓的这些权利,老百姓就会想方设法地加以反击。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平民与统治者构成一-组矛盾。统治者不能敲骨取髓,不能离散百姓子女,不能好大喜功,以牺牲民生为代价,换取一家一姓的暂时繁荣。儒家亦不断向统治者建言献策,想让统治者明白这样的道理:一个国家要想稳定繁荣,就必须确保老百姓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维系全家人的生活,必须确保老百姓过上幸福体面的生活,必须确保老百姓按照礼乐制度进行祭祀。国家既要教养民众,又要制礼作乐,教化.民众。

——摘编自韩金山、刘伟等《平民儒学的时代境遇与理论重构》

材料二   (近代)推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先驱、中国共产党人的前辈,都是积极入世进取,主张与世偕进、变化日新,是关切国事民瘼、向往大同世界等儒家情结最深的人。他们的思想与行为方式,乃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无一不是儒家式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包含了与积淀在社会与民众中的儒家文化的结合,甚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制度建构,同儒家社会的建构亦有难分难舍的关系。至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国富民强、务实求新、富民小康等思想,更与儒家经典所强调的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大法具有深刻的一致性和承续性。

——摘编自陈寒鸣、刘伟《现代平民儒学:当代儒学创新发展之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儒学在传统社会中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一致性”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学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追本溯源,埃及象形文字是创造腓尼基字母的必要前提。应该说,字母表原理的发明,是古埃及人的一大贡献,是他们最早看出用单独符号表示人类语言单音的价值,发明了24个单辅音符号。这能体现(     
A.埃及文字是世界最早的文字B.古代世界各地区文明有交流
C.世界文明起源具有多元特征D.象形文字比字母文字更先进
8 . 新航路的开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航海家不惧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追逐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价值。下列航海家与其主要事迹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到亚洲的新航线
B麦哲伦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C哈得逊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D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在制定第一部宪法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在讨论文字改革时,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甚至改变自己拼音文字的价值偏好,采取汉语拼音方案。这些立体式协商模式(     
A.确立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模式B.体现了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
C.表明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D.初步形成了新中国政权组织原则
10 . “我是伟大的征服者,我的功绩照耀万里。即使人们忘记我的功绩的时候,人们看到亚历山大城,就会自然而然想起它英明的缔造者。”文中的“我”曾通过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由此说明
A.地区冲突直接导致了文明的衰落B.只有和平往来促进文明的交融才有价值
C.暴力冲突有促进文明传播发展的客观性D.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战争
2022-05-17更新 | 566次组卷 | 10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辽西育明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