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据史料记载,波斯帝国时期,有许多希腊人来到波斯,他们之中既有医生、学者、工匠,也有失意的政治家。波斯历代国王喜用希腊医生为御医,如大流士的御医德摩克达就是一名希腊奴隶,因为替国王治好了脚伤而备受重用,成为国王的座上宾。这说明(     
A.不同文明之间存在交流B.希腊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C.古代波斯文明源于希腊D.世界隔绝的状态已被打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世纪以前,人们依靠文献记载,认为古希腊信史只能从公元前776年算起。但19世纪后期以来,考古学家发现了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古希腊文明史被上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这表明(     
A.通过考古能还原历史的真相B.考古拓展了人们对文明的认识
C.西方文明研究缺乏史料记载D.历史的研究必须结合考古资料
3 .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如果研究西亚15-16世纪的历史,可以搜集(     
A.伊斯兰教创立的史料B.阿拉伯帝国商业贸易的史料
C.印度教传播情况的史料D.东西方陆路贸易垄断的史料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500年到1500年这千年之间,亚洲是片令人激动且充满创造力的广阔天地。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五座都市,并且全都位于大帝国的心脏地带。诸如德里,北京与伊斯坦布尔等少数都市至今仍是重要城市……中世纪的世界史,就是亚洲的历史。当欧洲文明处于“黑暗时代”时,亚洲伊斯兰文明与东方儒家文明一起主导了世界的发展;在几千年的时间中,“东方”发达和“西方”不发达是一种常态,这种态势一直延续到资本主义在西欧出现。

——摘编自斯图亚特·戈登《极简亚洲千年史》

材料二   中世纪城市培育了很多新的经济理念。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物品满足需要即可。而11世纪以来的城市逐渐形成了新的认识,即各种有用物品都可用货币标准来衡量,因此获取货币便成了获得更多物品的途径。在早期基督教价值观影响下,财富只被看成维持“生存”的手段,现世生活应奉行苦行主义。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财富被当作价值增值的资本,放贷可以收利的意识逐渐在人们头脑中扎根。同时,市民将所获部分财富用于改善生活,其大胆的消费实践似乎并没有被上帝惩处。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时期亚洲成为世界中心的原因,并说明中古西欧“不黑暗”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城市新的经济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对欧洲转型的作用。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探险的成功自然推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欧洲一些比较沉重与粗笨的货物,比如木材粮食与牲畜等,便由水路运至亚洲、非洲或美洲。欧洲人也获得了很多新产品,比如咖啡、茶叶、蔗糖、土豆、玉蜀黍与鲸鱼油等。大量的皮毛、鱼类与木材自美洲海运至欧洲。财富的增加,使得欧洲人的闲暇增加了,奢侈品也大量出现。铺设波斯地毯,身穿用中国丝绸、印度棉花与美洲毛皮制成的衣服,装饰非洲金子与南美洲的宝石:这一切都成为一种普通现象。

——摘编自[美]卡尔顿·海斯等《全球通史一从史前文明到现代化世界》

材料二   欧洲人是世界贸易中最早的中间人。他们开辟了新的外洋航线,积累了必需的资本、船舶和专门技术。当然,他们从奴隶贸易、甘蔗和烟草种植园以及东方贸易中获得的收益也最多。有些利益慢慢地为欧洲的人民群众所获得,茶叶的情况就表明了这一点。茶叶于1650年前后被引进英国,当时,每磅的价值大约为10英镑,然而一个世纪后,茶叶已成为英国社会的普通消费品。对生活水平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新的全球性贸易对欧洲经济的促进性影响。18世纪中后期开始进行的工业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在海外事业中积聚起来的资本和海外市场对欧洲制造品日渐增长的需要。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人“探险”成功以来物种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物种交流对欧洲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3-03-24更新 | 266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21年,俄共(布)通过决议,规定租让给资本家经营的企业,承租人必须从国外引进现代化的机器设备,必须从国外招聘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1927~1928年,苏联通过租让方式引进的国外先进的机器设备价值达1700万卢布。这说明当时苏俄(联)(       
A.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B.承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优势
C.努力缓和同西方国家的矛盾D.致力于推动生产方式现代化
8 . “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这是某一时期在中国某地流行的口号。该史料作为直接论据,可以说明
A.“一五”计划的超前完成
B.“大跃进”的“浮夸风”
C.“文革”的严重错误
D.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2018-02-19更新 | 317次组卷 | 19卷引用: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原怀德县三中)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对该诗解读正确的是
A.指出了隋朝灭亡的根源B.蕴含了历史的鉴诫价值
C.否定了隋炀帝的历史功绩D.说明了大运河开通的原因
10 . 史料记载:“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只有拥有一定地产的成年男性才有资格当选为议员。1830年,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成年男性拥有选举权……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的选举。”这表明
A.英国民主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B.君主立宪制无法保证民众权利
C.议会权利逐渐超过国王
D.英国的民主只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2016-11-21更新 | 8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吉林省公主岭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