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昔葛天氏(远古部落名)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歌曲):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已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B.礼乐制度初步形成
C.原始农业获得一定发展D.神权政治色彩明显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期的资本主义商业离不开战争,达·伽马屠杀了阿拉伯人、印度人——为了垄断香料贸易,香料战争使香料成了飘散着血腥的香味。“肉豆蔻树(它也可制出豆蔻香料)的分布局限于摩鹿加,在那里,丁香的分布只是局限于群岛中的几个小岛。因此,摩鹿加成了欧洲列强争夺的最有价值的地方。这里也是欧洲人从东西两个方面深入全球的交汇点和冲撞点。……在1526年和1528年,更多的西班牙人从东方来到这里,与葡萄牙人在摩鹿加进行了一场断断续续的战争……”遥远的距离使西方人很快学会了殖民于香料群岛,建立一个个据点、堡垒控制漫长的香料贸易航线。坚船利炮的进攻使他们的经济利益实现了最大化,因此,这段历史也可以称之为香料贸易战争。

——摘编自包来军《明朝香料朝贡贸易与西欧香料战争贸易比较》

材料二   下图为葡萄牙香料贸易发展趋势图


——摘编自田汝英《葡萄牙与16世纪的亚欧香料贸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香料贸易战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葡萄牙香料贸易发展的最终趋势并分析原因。
2023-12-15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3 . 印章、印蜕(印章钤印在纸上的图样)、印面,呈现在方寸之间,展现了天下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宜阳津印

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印

铜印,秦代管理宜阳县渡口官员的官印。印文小篆宜阳,旧韩地名,秦时设县驼钮金印。呈现典型的晋代官印文字风格。魏晋时期颁少数民族官印大致有几个特点:一是首字多有“魏”或“晋”字,以表明至高无上的权威;二是官印中多有族名;三是赐给归附投降的少数民族首领多有“归义”字样;四是印钮多为驼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任选一枚印章多角度解读材料。(要求:观点明确,任选一枚印章进行阐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史载,唐永徽元年(650年),雍州等地爆发蝗灾后,按制,“里正需言于县,县申州,州申省(尚书省)”,经门下省“取裁”,上报皇帝,再经“细勘”“检覆”,最后于永徽二年颁旨“以正、义仓赈贷”。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唐朝(     
A.救灾体系规范严谨B.三省六部职责分明施政规范
C.义仓设置以民为本D.决策体制包含效能滞后隐患
5 . 如表所示为1997年、2021年香港部分经济指标情况。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经济指标1997年2021年
GDP1.32万亿港元2.87万亿港元
人均GDP19.2万港元38.6万港元
外汇资产928亿港元4969亿港元
进出口总额3.07万亿港元10.27万亿港元
吸引内地投资519亿港元7529亿港元
A.内地投资是香港发展的根本保障B.香港回归提升了中国综合国力
C.改革开放深化香港与内地的关系D.“一国两制”助推香港经济发展
6 . 黍和粟都是小而圆的谷物,构成了古代中国黄河流域最早遇到的烹饪风格的基础。那里的农民生活在小村落里,房子是半地下的,屋顶上盖着厚厚的茅草以抵御冬天的严寒。被洪水和风从上游草原上带过来的粟,像补丁一样散布在黄河谷地,在这肥沃的黄土地上生了根。据此,解读正确的是(     
A.村落推动中国古代农业产生
B.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水平制约居住形式
C.黄河流域黍粟复种已经相当普及
D.北方旱田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形成
7 . 描绘北宋都城的水陆交通及日常生活的《清明上河图》中,缺乏两种市井常见动物——马和羊,画面上,开封的大车都用黄牛或水牛拖拉。对这一信息解读合理的是,宋代(     
A.交通工具的落后导致马匹供不应求B.政府严格执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文人阶层对市井生活缺乏基本常识D.边患使政府加强对战备物资的控制
2023-10-07更新 | 742次组卷 | 23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南宋词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一书中追忆西湖的繁华景象:“凡缔姻、赛社、会亲、送葬…仕宦、恩赏之经营、禁省台府之嘱托,贵珰要地,大贾豪民……无不在(西湖)焉。日糜金钱,靡有纪极。”对此最准确的解读是南宋(     
A.经济发展影响消费观念B.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重商主义淡化门第观念D.不抑兼并导致贫富分化
2023-08-29更新 | 143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中国古代史
9 . 下表所示为学者总结的日本古代文学中“长安”形象的变化。对这一变化的原因解读合理的是(     
奈良至平安前期实指汉唐都城,作为诗歌吟咏的客观意象存在,总体表现出对汉唐长安的憧憬与向往之情
平安中期至平安后期不再以真实的面貌出现,而是成为一般意义上“都城”的代名词,长安形象甚至出现妖魔化趋向
注:奈良时代为710~784年,平安时代为794~1192年
A.中日文化交往逐渐减少B.日本中央集权体制强化
C.中日实力对比发生改变D.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10 . 黑格尔在解读古希腊一命题时指出:“它表现出一个非常显著的转变,就是一切内容,一切客观的东西,只是在与意识的关联中存在。因此,思维在一切真理中被宣布为基本环节。”同时也表达了一种相对主义: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取决于我们的活动或情境——认识相对于我们的情境。据此可知,黑格尔所谈及的这一古希腊命题(     
A.带有一定理性主义的色彩B.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
C.凸显集体利益至上的理念D.源于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