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说中国

材料一   以中国历史而言,秦汉是充实内部的时期,我曾称其特色为“厚”,隋唐却是开放扩张的时期,其特色是“大”。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只有秦汉和隋唐当得起“天下帝国”的地位,因为在这两个重要的时期里,中国是开放的,而且是发展的。

——节选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材料二   无论在民族、疆域还是认同上,这个“华夏/中国”在历史上曾经很庞杂和包容,你可以称之为“天下帝国”,也可以称之为“中国共同体”……一方面,现代国家不能再是“天下帝国”,它不能不限定领土、族群和国民,汉唐时代那种“包容和弹性”的天下秩序只是光荣的历史记忆,而无法成为现代国际认可的准则;另一方面,悠久和荣耀的历史记忆,又使得现代中国历史学者,理性上虽然超越“华”、“夷”,追慕包容性的天下帝国,但感情上会不自觉地区别“内”、“外”,以汉族中国为“我者”来叙述“华夏/中国”。

——摘编自葛兆光《说中国》·解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汉时期特色为“厚”,隋唐时期特色为“大”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华夏/中国”概念的认识。
2 . 如表所示为唐朝中后期的社会现象(部分)。对此表进行推理解读,正确的是(     
历史人物政令或观点
唐宪宗百姓商旅诸色人中,有被分外无名赋敛者,并当勒停
唐懿宗但令诸道一任商人兴贩,不得禁止往来。廉州珠池,与人共利。近闻本道禁断,遂绝通商,宜令本州任百姓采取,不得止约
牛希济
(晚唐五代文人)
农人之家,恒苦时弊,工之属也,亦受其役而不受其直,唯贾之利独便于时……所以今之世,士亦为商,农亦为商,商人之利兼四人矣
A.唐朝中后期统治者重视以史为鉴B.商业的价值得到社会普遍认可
C.牛希济的观点更能体现历史真实D.唐代商业政策宽松有史料依据
2024-04-21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高级中学高三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试题(一)历史试卷
3 . 清朝的《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中有“今之谈荒政者,不越二端,曰义仓,曰社仓,此预备而敛散也;曰平粜,曰常平,此预备而粜籴者也……万世理荒之上策在是矣。今欲为生民长久之计,则常平仓断乎当复者。”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恤农成为古代社会救济的动因B.财物积蓄是应对突发灾害的唯一手段
C.古代政府重视救济的现实效果D.规范市场管理以防止商品流通无序化
2024-04-19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19世纪中叶,波斯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等相继爆发;19世纪晚期,爆发了印度国民大会运动、奥斯曼的米德哈特宪政活动以及中国的戊戌变法;20世纪初,波斯、土耳其、中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亚洲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世界领先B.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呈螺旋式上升
C.殖民地国家独立运动呈现多元化D.亚非拉国家民族意识的充分觉醒
2024-03-21更新 | 269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2024届高三3月联考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价值目标内涵内涵解读
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秩序与和谐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从整体上讲,主要彰显了两大主题,一是阖家团圆,二是人际交流,而这两大主题都是中国人“和”思想的集中体现,如中国春节和中秋节
家国情怀每当节日来临,人们心中都充满着对亲人、家乡的眷恋,对祖国、民族的热爱。正因如此,传统节日文化成为维系民族情感,深化国家认同的精神纽带,如中国春节、端午节
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孝道至上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孝道首先体现为尊祖敬宗的感恩意识,例如春节、清明节的扫墓、祭祀活动
自强不息在以人为本、以人为贵的价值观念下,每个传统节日都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也蕴含着勤劳勇敢、刚健自强的品德

——摘编自朱静怡《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的整体或部分,拟定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4-1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宋史》认为,“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宋人李心传在《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中写道“东南旧无会子,大观中,蔡京当国,尝仿川交子法为钱引行之”。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不可知B.时人记述符合历史原貌
C.多源互证有助于获得正确认知D.后代官修史书真实可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史载,唐永徽元年(650年),雍州等地爆发蝗灾后,按制,“里正需言于县,县申州,州申省(尚书省)”,经门下省“取裁”,上报皇帝,再经“细勘”“检覆”,最后于永徽二年颁旨“以正、义仓赈贷”。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唐朝(     
A.救灾体系规范严谨B.三省六部职责分明施政规范
C.义仓设置以民为本D.决策体制包含效能滞后隐患
8 . 黍和粟都是小而圆的谷物,构成了古代中国黄河流域最早遇到的烹饪风格的基础。那里的农民生活在小村落里,房子是半地下的,屋顶上盖着厚厚的茅草以抵御冬天的严寒。被洪水和风从上游草原上带过来的粟,像补丁一样散布在黄河谷地,在这肥沃的黄土地上生了根。据此,解读正确的是(     
A.村落推动中国古代农业产生
B.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水平制约居住形式
C.黄河流域黍粟复种已经相当普及
D.北方旱田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形成
9 . 描绘北宋都城的水陆交通及日常生活的《清明上河图》中,缺乏两种市井常见动物——马和羊,画面上,开封的大车都用黄牛或水牛拖拉。对这一信息解读合理的是,宋代(     
A.交通工具的落后导致马匹供不应求B.政府严格执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文人阶层对市井生活缺乏基本常识D.边患使政府加强对战备物资的控制
2023-10-07更新 | 740次组卷 | 23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南宋词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一书中追忆西湖的繁华景象:“凡缔姻、赛社、会亲、送葬…仕宦、恩赏之经营、禁省台府之嘱托,贵珰要地,大贾豪民……无不在(西湖)焉。日糜金钱,靡有纪极。”对此最准确的解读是南宋(     
A.经济发展影响消费观念B.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重商主义淡化门第观念D.不抑兼并导致贫富分化
2023-08-29更新 | 143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中国古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