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范晔《后汉书》中记载:“西部都尉广汉郑纯为政清絮,化行夷貂(少数民族),君长感慕,皆献土珍、颂德美。”,任延在东汉初年担任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朵交阻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又骆越之民无嫁娶礼法,各因淫好无适对匹,不识父子之性,夫妇之道。延乃移书属县,各使男年二十至五十,女年十五至四十,皆以年齿相配。……其产子者,始知种姓。成曰‘使我有是子者,任君也。’多名子为‘任’。于是做外蛮夷夜郎等幕义保塞。”

——摘编自许殿才《历史文化认同意识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材料二 1927年以后,国民政府基本上摒弃了封建王朝“内华夏、外夷狄”的陈腐观念,传统“尊夏贱夷”,“首崇满洲”的意识也有所改变。国民政府曾提出改正少数民族称谓,颁布《改正西南少数民族命名表》,禁止再用歧视和侮辱性的字样。由于边疆危机严重,一些有识之士还得出如下认识:“从前我国民漠视边疆,以为建设中国,应先内地而后边疆。经过(九一八事变)之惨痛教训,当知建设边疆较之内地更为重要。”一些人深切感受到唯有国家和边疆富强,边疆各民族提高教育文化水平,摆脱旧观念、旧意识的束缚,边疆危机方能消除,中国才能自立自强。同时,尊崇西方的科学和技术,在当时的中国也极为流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民政府以西方传来的人类学,社会学方法为指南,从上至下组织了大规模的边疆民族状况调查,以重新认识边疆民族的社会状况和发展需求。此外,国民政府还在西南各省先后设置一些边政管理机构,制定和推行了一些旨在增强边疆民族自治能力、发展边疆经济文化事业的政策。

——摘自马玉华《论国民政府对西南边疆及边疆民族的治理》

材料三

时间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历程(部分)
1923年李大钊曾在《平民主义》一文中把少数民族的解放问题提到与民主革命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
1945年蒙、回民族民众自己选举区、乡长,管理自治区、乡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
1952年毛泽东同志在接见西藏代表团时指出:“如果共产党不能帮助你们发展人口,发展经济和文化,那共产党就没有什么用处。”
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开启了民族立法工作的新局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汉时期治理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民族政策进步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少数民族事务方面的指导思想和治理政策。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法国一度是世界科学中心,涌现出安培、拉瓦锡等一批科学家。19世纪中叶,法国政府给予一些优秀科学家公职待遇。在光学、电学等领域颇有造诣的阿拉果曾出任法国海军和陆军部长等职,化学家、物理学家盖一吕萨克则担任过下议院和上议院的议员。政府往往还从某一具体目标出发组建垄断性的学校和科研机构,并将各类科研资源集中到巴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法国理工科高等教育的重点聚焦在传承文化、塑造精英、帮助学生通过国家考试上。19世纪中叶之后,法国逐渐失去世界科学中心的地位。

——摘编自张柏春《科技革命与法国现代化》

材料二   1939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在延安建立自然科学研究院,毛泽东在成立大会上指出:“自然科学是要在社会科学的指挥下去改造自然界,但是自然科学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却被阻碍了它的发展,所以要改造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之后,国防科学社、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等重要学术团体接连成立。中国共产党要求党员干部必须“进一步掌握科学技术工作的规律性”,把是否掌握自然科学当作判定“好的革命者”的重要标准。由于严峻的革命形势和繁重的革命任务的束缚,党的科技领导力建设时常处于“无暇顾及”状态。

——摘编自尚明瑞《中国共产党科技领导的百年历程及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在19世纪中叶之后失去世界科学中心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法国相比,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探索科技体制的不同点,并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探索科技体制的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在现代科技发展中作用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直到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才开始痛切地认识到铁路之重要。当时,全国铁路才有360余千米,相比而言,美国是18.2万千米,英国是2.1万千米,法国是2.5万千米,连小小的日本岛国,也有3300千米。铁路在当年对经济之重要程度,宛若今天的互联网。在19世纪至20世纪之交的20多年里,伦敦和纽约两大股票交易所中的公司证券差不多都和铁路有关。美国经济史专家威廉·罗伊甚至认为,铁路公司塑造了公司化美国的早期历史,“简而言之,公司体制结构就是铁路体制结构”。

——摘编自吴晓波《跌宕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

材料二   2004年中国引进日本高铁技术时,川崎重工总裁曾建议中方技术人员用两个8年的时间来分别掌握时速200千米技术和时速350千米技术,最终中国高铁仅用6年就掌握到了时速350千米的高铁核心技术,并于2017年推出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相较于日本、法国、德国等传统高铁强国数十年的发展历史,中国高铁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甚至在技术等级、运营规模、安全可靠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实现了中国高铁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跨越。

通过对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20132017年的并购数据的研究发现,技术并购对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购企业通过技术并购的方式加快企业技术能力完善,有助于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加快自主创新成果的产生。

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超4万千米,约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百分之七十,并率先实现了“智能高铁”的技术创新。

——摘编自陈向博、丁慧平《中国高铁快速崛起的创新机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中国铁路发展滞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中国铁路崛起的表现,谈谈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启示。
2023-06-20更新 | 260次组卷 | 7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大选中,提出福利国家主张的工党大胜坚持经济自由主义的丘吉尔和保守党,随后工党政府迅速推出以大规模国家干预为重要手段,以充分就业、福利国家、混合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政策。此后,保守党也承认国家干预和市场经济共存,支持充分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即“托利社会主义”。由此,两党政策大体一致,形成“共识政治”。英国经济政策也“重返”国家干预,英国也出现战后20年经济的“黄金时代”。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撒切尔为首的保守党政府提出必须打破“中央集权管理、官僚体制和干涉主义结合的政府风格”以及“包罗万象的政府措施”的口号,积极推动国企、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私有化,并鼓励小股东多而资本少的“大众资本主义”。在强化资本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废除了大批经济管制,开放市场竞争,取消价格、物价和最低工资的管制,鼓励金融自由化,给银行证券业大幅“松绑”,对企业和富人减税,以刺激投资的积极性。此外,撒切尔政府还改革行政,裁减大批政府雇员,削减包括福利、教育和科技等在内的公共开支。

这些在较大程度上有利于经济发展,但不少中下层人民也因此生活压力增大和缺乏安全感,引发社会一定的不满。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英国“重返”国家干预政策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撒切尔政府经济政策转变的社会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府经济政策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很多个世纪里,欧洲依赖的都是印度的平纹细布、印花布等广大消费品,因而欧洲的贵金属通过棉纺织品等贸易最终流入印度。印度纺织品的输入不可阻挡,威胁着英国的传统行业——毛纺织业。为此,英国政府实施重商主义政策,借助国家的力量,帮助本国商人减少市场上的阻碍。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工具——东印度公司——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在印度的行径被称为“强盗式的贸易”,他们对印度货物征收繁重的苛捐杂税。正是在这种“内外夹攻”以及英国大机器生产对它的反出口的背景下,印度的棉纺织业被摧毁了。到19世纪,英国的棉纺织业进入繁盛时期。

——摘编自杨松《近代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研究(17601860)》

材料二   18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认为,棉花主要产自西印度群岛、巴西、奥斯曼帝国和印度,并不会产自北美。但是一些敏锐的观察家发现,美国的环境非常适合棉花种植。在丰厚的利润刺激下,棉花种植很快推广到美国大片地区。为了扩大棉花生产,种植园主引入了成千上万的奴隶。到1830年,全美国有100万人种植棉花,其中大多数是奴隶。与世界上几乎所有其他棉花种植地区不同,美国种植园主不仅有着不受限制的土地、劳工和资本供应,还有着无与伦比的政治权利……在南方政客的支持下,联邦政府侵略性地获得了许多新领土,有些是从外国政府那里获得的,有些则是通过武力逼迫美洲印第安人获得的。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三   纵观一些西方国家的棉花产业,其历史实际上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紧密关联在一起,是一部充满掠夺的历史。其中,以美国为代表,奴隶制、强迫劳动对棉花产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编自中国经济周刊《美国棉花产业的发展与奴隶制》

(1)分析19世纪英国棉纺织业进入繁盛期的原因。
(2)概括近代美国棉花种植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3)谈谈你对近代西方棉纺织业发展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俄罗斯的国力空前壮大,它以丰富的自然资源、总面积1700多万平方千米的辽阔国土雄踞欧亚大陆。沙皇俄国虽善于开疆拓土,却不擅长在西方扩张其文化影响力,西方仍对俄罗斯保持着强烈的文化优越感,他们讥讽俄罗斯“有着北极熊式的憨厚和野蛮”,即使满怀善意,也可能会让人室息在它的“熊抱”中。拿破仑战争之后,俄国一度成为神圣同盟的领袖、欧洲的主宰,但在19世纪欧洲政治舞台上,俄罗斯的形象却并不被西方看好。

——摘编自许华《西方语境中的俄罗斯形象之困》

材料二   一战期间,英法反对俄国单独与德国停战、和谈。它们主导的巴黎和会不仅把苏俄排除在外,而且成为策划反苏的大本营。英法积极地对苏俄实行武装干涉,但以失败告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美本是中立国,由于十月革命,美国对苏俄态度急剧恶化,双方走向敌对。美国国务师兰辛说:归根到底,布尔什维主义对于美国安全的威胁比德国更大,因为它既否定民族性又否定财产权,并以革命威胁美国。”

——摘编自李兴《论十月革命与世界体系问题》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不再被看作空想家的美梦,而被认为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著名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从苏联回国后发表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法国《时报》写道:“共产主义正在用极快的速度完成改造事业……布尔什维克在和我们的比赛中成为胜利者。”

——摘编自孙力周《苏联曾是经济萧条中的大赢家》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19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西方的俄罗斯印象”的理解。
2023-05-21更新 | 476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后期,工资不断提高使英国人可购买更多东西。至该世纪晚期,英国人的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最明显的表征可以在食品的消费上看到。1790年代的一篇文章里举例谈到:一位每天挣30便士(伦敦劳动阶层的标准收入)的40岁花匠,每天可以买一个小麦面包、半磅肉、几盎司芝士、1品脱啤酒、一些茶和糖。事实上,当时工人不仅能买得起各种各样的食物,而且可以买一些一个世纪之前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力、烟草和辣椒等。

——据【英】罗杰·奥斯本《钢铁、蒸汽与资本:工业革命的起源》整理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美国消费者的家庭需求发生了剧烈转变,转而用信贷方式购买耐用消费品。美国人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代替通过已赚取的收入来购买这些物品。消费者使用它们的同时,每个月需要支付一定的现金,这就降低了他们在其他商品上的消费数额。结果,消费者的耐用消费品购买年均上升了8.3%,几乎是1922年到1929年GDP和消费增长的2倍。到了1925年,75%的汽车、70%的家具、90%的钢琴、80%的留声机、80%的家用电器都是通过分期付款购得。

——摘编自【美】乔纳森·休斯等《美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英国工人食品消费水平提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20世纪20年代信贷消费的后果。
(3)综合以上信息,谈谈你对消费问题的认识。
2022-08-30更新 | 2164次组卷 | 12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城市基本上同帝国行政体系中的各个环节一样,由中央政府通过各级行政官僚紧密控制,是一种城墙都市,是统治权威的象征。传统城市统治着广大的农村地区,两者存在着城—乡共同体、连续体的关系。而在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在中国的沿海沿江地区逐渐建立起来,它们多因商而兴(如:广州是中国传统的对外贸易口岸),同时,它们也是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主要据点,德人在青岛,英人在香港,上海的都市设计都遵循着西方模式。此外,这些城市虽然失去了原有的城墙,但租界里的新马路与新市区形成“十里洋场”,逐渐与广大的内陆乡村隔绝,造成近代“都市中国”与“乡村中国”的明显区别。

——摘编自刘石吉《传统城市与通商口岸:特征、转型及比较》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通过各种方式在中国先后开辟了70多个通商口岸,通商口岸“一身二任”的特点,又决定了它既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掠夺中国的基地和桥头堡,又是输入近代文明的主要阵地和前哨。开埠以后,随着通商口岸近代文明的舶来和建立,近代中国社会的经济、文化、生活结构等方面也发生了众多的变化。

——摘编自陈朝辉《从通商口岸近代文明的传播看中国城市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通商口岸与中国传统城市的不同。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通商口岸发展的认识。
2023-03-0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魏中央官学是鲜卑贵族接受正规汉文化教育的主要渠道。北魏建立伊始,就将鲜卑贵胄系统接受汉文化教育视为治国、固国之根本。太祖拓跋珪于天兴元年(398年)定都平城,次年春下旨效仿中原王朝建立太学……孝文帝太和中,“诏立国子太学”,招收父祖官高爵显的贵族子弟入国子太学读书。中央官学以经学儒术为主要学习内容,北魏最杰出的儒学大家刘芳“特精经义,博闻强记,兼览《苍》《雅》,尤长音训,辨析无疑”,孝文帝敬重非常,诏为中书博士,为皇太子讲授经文。

——摘编自韩雪松《北魏时期鲜卑贵族的汉语教育与学习研究》

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少数民族教育也有一定发展。1929年6月,国民党三届二中全会提出,关于蒙古与西藏经济与文化之振兴,应以实行发展教育入手,要将宣传品翻译成蒙文、藏文,阐明蒙藏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并且使蒙藏各族人民受到三民主义的教育。同时特定国立及省立之学校优遇蒙、藏、新疆、西康等地学生的办法,此后,对蒙藏学生优待办法逐步放宽至边疆学生。1932年12月国民党四届三中全会指出:“宣告汉、满、蒙、回、藏各地同胞一致团结,以御外侮而奠国基。”

——摘编自吴明海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教程》

材料三1950年,政务院规定:“在一切民族学校内,应发扬共同纲领精神,克服大民族主义倾向与狭隘民族主义倾向,培养民族间互相尊重、平等、团结、友爱、合作的作风”。1956年教育部提出边疆省、自治区所需师资除当地大力发展师范教育培养外,需要内地支援的主要由内地调配部分初中学生和失业知识分子加以短训解决。1957年,国务院批准了关于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方案以及帮助壮、布依、哈尼等10个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创制文字的方案,使民族语文教学得到更广泛的开展。1962年,教育部进一步提出,少数民族学生报考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和其他一般高等学校,仍旧恢复过去“同等成绩、优先录取”的办法,当他们的考试成绩与其他考生相同时,可以优先录取。

——摘编自吴明海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归纳北魏利用中央官学体系对鲜卑贵族开展汉文化教育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实施这些措施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国民政府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出台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实施的意义。
(4)综上,谈谈你从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法文化交流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它既留下了十八十九世纪中国文化对法国文化影响的痕迹,更烙上了法兰西思想历史对中国革命和历史深远影响的印记,奠定了五四运动及其后法兰西文化在中国大地的广泛传播。戴高乐在1961年就指出,不能无视中国这个东方大国的存在,法国与中国没有外交关系是“不正常的”,同中国隔绝的状况应该结束了,并设法了解与中国建交的可能性。1964年1月27日,中国和法国同时发表只有两句话的建交联合公报,被西方舆论称为爆炸了一颗“外交核炸弹”。

       ——摘编自雷斌《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法关系研究》等

材料二   法国是欧洲建设的领头羊,在当时冷战正酣的形势下发挥着特有的影响和作用。中国改革开放吸引外资和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在亚洲始于日本,在欧洲始于法国,而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则是日本远不能企及的。中法关系的发展在欧洲则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西欧国家相继出台对华政策。德国积极发展对华关系,最初完全是受到法国的启发。当时中美尚未建交,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对华关系,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其特殊意义和作用不言自明。

——摘编自孙海潮《中法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析“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法文化交流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的具体表现并概括1964年中法两国建交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两国建交的影响,并谈谈中法关系的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