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美法系起源于中世纪之英格兰,主要来源于盎格鲁-撒克逊习惯法与诺曼底封建法的融合,威廉公爵在诺曼底征服后踏上英格兰的土地,为了扩大王权,派遣大法官到英格兰各地出巡,处理农民与封建主之间的矛盾,在处理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并无成文法可供凭借,判案全靠依据当时风俗习惯,基督教道德也对审判结果有很大影响,此为今英美法系之滥觞。

材料二:大陆法系的名词解释?大陆法系,又称民法法系、罗马法系、罗马——日耳曼法系。它是以罗马法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西方法学家在法系的划分上也很不一致,但不少法学著作在论述法系问题时,多举英国法系、大陆法系、中国法系、印度法系、伊斯兰法系五大法系,这五大法系除大陆法系和英国法系外,其余的基本上已经成为法制史上的概念,大陆法系是指欧洲大陆上源于罗马法、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各国法律,所以大陆法系也称罗马法系或民法法系。


问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和材料二,谈一谈,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什么不同?
2022-11-12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市马永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坏消息是,写实的艺术作品并不像它表面上那样写实,而是往往缺乏现实,它不仅没有反映社会事实,反而对其进行了歪曲。因此,历史学家如果不考虑画家或摄影师的各种动机(更不用说他们的赞助者和客户的动机),就有可能被严重误导。然而,让我们回到好消息上。歪曲现实的过程本身也成为许多历史学家研究的现象,为如心态、意识形态和特质等提供了证据。物质的或表面的形象,为自我或他者的精神或隐喻的“形象”提供了极好的证据。

——彼得·伯克《图像证史》

材料二:如同最精良的电脑无法取代人脑一样,无论多么精当的影像史料也不可能完全颊覆、遮蔽纸质文本的价值,只是在传统的阅读和写作方式基础上,增加了新的、有价值的内容,无法设想历史学家敢终会成为影像作品的制造者。纸质文本与影像史料之间是相互弥补、相互支持的关系,绝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

——张晓校《影像史料重塑史学叙事模式》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写实的艺术作品可能“歪曲”社会现实的原因,并概括这种“歪曲”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结合影像史料与纸质文本史料的特点,谈谈你对二者关系的理解。
2024-02-1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合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就

领域创办近20个军事企业,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沿江和边疆省份。
军事工业建立福建海军、北洋海军、南洋海军、广东海军。逐步建设了近代化的炮台、船坞和港口。
海军创办的民用企业遍布全国各地有近170家,包括交通运输业、通讯业、矿业、冶炼、轻工和机器修造业等。
民用工业兴办近代学校,引进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制度,向国外派遣留学生。
教育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和派遣驻外使领。
外交自己培育出的熟练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外国教师、技师组成的近代中国科技队伍逐步形成。
科技队伍创办近20个军事企业,分布在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沿江和边疆省份。

——摘自徐双《洋务运动破产了吗》

材料二   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它的指导思想是“师夷制夷”和“中体西用”。“师夷制夷”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采“西学”是为了维护“中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洋务运动的领导力量——洋务派本身仍然是封建地主阶级,并不代表先进生产力,其内部十分复杂,难以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攻坚克难的领导核心。洋务运动选择的“师夷制夷”的道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解决不了主要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贫穷落后的问题。清朝统治者在“御内”和“制夷”上首先选择了“御内”“制人民”。洋务派大力“求富”,是为清政府开财源、筹军饷而不是解决广大人民的贫困问题,洋务运动是不可能得到广泛人民群众支持的。洋务运动从发生到结束的40年间,列强侵略不断加剧,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清政府风雨飘摇,洋务运动追求的富强根本不可能实现

——摘自刘俐宏《洋务运动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并谈谈洋务运动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启示。
4 . 现代中日汽车工业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府以全面移植苏联体系的方案,创立了一汽。此后,在被封锁的特殊环境下中国出于备战的目的创立了重庆重型汽车厂、二汽等企业。在二汽等企业的创办过程中,一汽起到了“包建”的作用,所以二汽的发展模式又可以称为“苏式体系本土化模式”。而以上海汽车工业为代表的“本土渐进演化模式”并非直接由苏联大规模转移现代技术而来,而是以民国时代汽车修配业的基础嫁接现代技术而成。所以,从技术发展的角度说,该模式体现为渐进演化,而非整体转移。新中国成立后,不少地区都发展成为了汽车生产基地。尤其是大跃进和“三五”期间’中国汽车工业曾经“遍地开花”,分布于大江南北,形成地理分布上的散布型格局。而这种“遍地开花”也直接造成此后中国汽车工业产业集中度不高的结构性弊病,负面影响至今犹在。

——摘编自关云平《中国汽车工业的早期发展(1920—1978年)》

材料二   在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国、欧洲生产的汽车充斥日本市场,大有泛滥之势。面对危机,日本政府为保护民族工业,对进口汽车征收40%的关税,并严格限制外国资本向民族汽车工业渗透。同时,日本汽车公司也积极寻求出路,一些小的公司纷纷与国外公司搞“事业合作”或 “技术合作”,而丰田却依然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研发。战争结束后,日本大量的航空技术人员转为汽车技术人员,为日本汽车产业的恢复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1950 年,美国侵朝战争开始,向日本订购了大量的军用汽车,为日本汽车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刺激了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1955年,日本制定《经济自立五年计划》,在资金、税收、外汇等方面支持各汽车公司引进底特律自动生产线,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投资,并提出发展国民车的大胆构想,鼓励企业生产供日本老百姓使用的微型汽车。50 年代末,日本汽车工业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摘编自徐 充 姜 威《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状况。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战后日本汽车工业体系形成的原因,谈谈其对中国现代汽车工业发展的启示。
2024-04-1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初政治制度的变革,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大的发展,帝制的倾覆,共和制度的诞生,宪法的制定,国会的召开,选举的进行,政党政治的尝试,都是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是一场民主宪政的真正试验。这场试验虽然结局不成功,但依旧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民国初期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之中,且中国的封建专制持续很长时间,这种背景下效仿西方的政治制度,甚至是“拿来主义”,使得受封建统治多年的民众缺乏心理准备,有些麻木不仁,国内的资产阶级力量也薄弱,不可能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彻底的决裂。辛亥革命的胜利具有特殊性,它不是具有共和理念的革命党人一方取得的彻底胜利,而是以暴力加谈判取得了成分复杂的胜利,由于各种目的而与清政府决绝的政治派别,拥兵武人挟革命大潮而来,为后面的政局动荡埋下了伏笔。

——摘编自刘英涛《民国初期政治制度分析》

材料二   1940年,毛泽东指出,抗日民主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抗日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根据地规定无论是抗日根据地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还是民族资产阶级、富农和一般地主,均可参加抗日政权。各地按照“三三制”的人员结构比例进行选举,“三三制”政权所体现的是以普遍、平等的选举制度为基础,成为抗日根据地具有自己独创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为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和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抗日民主政权的产生“经过人民选举”,凡年满十八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和性别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精神在各抗日根据地都得到了认真实行,并且制定了相应的选举制度。1944年美国观察团成员赴延安考察时也深刻感受到边区政治的特色,这里“人民积极向上,与重庆相比是另一个世界”。

——摘编自谢双明《论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的特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期政治变革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的特色,并简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近代民主政治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说中国

材料一   以中国历史而言,秦汉是充实内部的时期,我曾称其特色为“厚”,隋唐却是开放扩张的时期,其特色是“大”。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只有秦汉和隋唐当得起“天下帝国”的地位,因为在这两个重要的时期里,中国是开放的,而且是发展的。

——节选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材料二   无论在民族、疆域还是认同上,这个“华夏/中国”在历史上曾经很庞杂和包容,你可以称之为“天下帝国”,也可以称之为“中国共同体”……一方面,现代国家不能再是“天下帝国”,它不能不限定领土、族群和国民,汉唐时代那种“包容和弹性”的天下秩序只是光荣的历史记忆,而无法成为现代国际认可的准则;另一方面,悠久和荣耀的历史记忆,又使得现代中国历史学者,理性上虽然超越“华”、“夷”,追慕包容性的天下帝国,但感情上会不自觉地区别“内”、“外”,以汉族中国为“我者”来叙述“华夏/中国”。

——摘编自葛兆光《说中国》·解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汉时期特色为“厚”,隋唐时期特色为“大”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华夏/中国”概念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广州成为我国最大的港口之一,也是世界级的商港,其贸易范围之广、商业发展之盛、经济作用之重,大大超过前代。北宋时期西夏崛起导致陆上丝绸之路受阻,宋政府规定“由广州路入朝……不得于西蕃出入”。雍熙四年(987年),宋太宗派遣内侍持救书和金帛“各往海南诸蕃国,勾招进奉”。宋代广州,子城为三城核心,官街区以经略安抚使司为中心,居于北部,朝南而治;而番禺县署和许多官员住宅却安排在东城,将交通便捷、位置优越的大片南部子城区域让位于商业区。西城因商业而兴,是主要的商业区和蕃商居住区。宋代广州形成了内外八港、城外三豪、城内六脉的水系格局,基本确立了广州港口城市的空间形态。广州的商业街市依托于大大小小的水道,形成以东豪、西豪和南豪为骨架,以珠三角细密水网为毛细血管的分布形态。随着对外贸易和海洋开发的日趋活跃,海神崇拜越来越流行,广州的真武大帝信仰、普陀山的观音信仰、湄洲岛的天后信仰,都是在宋朝兴起和盛行的。

   

                       广州的地理区位                                             宋代广州城市格局

——摘编自孙振亚《商业贸易影响下宋代广州城市风貌特征》

材料二   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广州城市的近代化也在这一阶段全面展开。据不完全统计,仅机器制造、火柴、橡胶、机器修理、纺织针织几个门类,19141921年间新办的企业就有20多家。1898年中国自办的第一家商办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广州开设分行。民国建立后,城乡分治和实行地方议会政治的呼声更加强烈,政府层面的酝酿筹划也一直在进行之中。到20年代初,州已有各类新式学校270所,据不完全统计,“民国初年,仅广州市就有书局约102家”1918年广州市政公所成立后,对城市规划和建设更加重视,决定实施近代广州第一个大的市政建设工程。与此同时,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在城市中的活动和影响力也明显增强,这一时期出现的众多新式社团、政党、学会、研究会、讲习所之类的组织,基本上都是他们的活跃之地。

——摘编自赵春晨《晚清民国时期广州城市近代化略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广州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商业贸易对广州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广州城市的近代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传教士李佳白与尚贤堂

1882李佳白从纽约协和神学院毕业便自愿要求到中国传教
1897经清政府批准“尚贤堂”在北京正式成立。得到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和中国招商轮船公司等清朝官员、商务机构的捐助;尚贤堂不分宗教派别,各教人士都可入会
1910年前尚贤堂设有英文、经济、法政分科学堂,招收学生,聘请中外教员授课,李佳白亲自讲授各国宪法等课程
1912尚贤堂特辟十间房,开设华品陈列所,其“意在发扬中国美术之精良,引起外人观感,且籍以引进工艺扩张商业”
1913孙中山被邀请到尚贤堂演讲并举行植树典礼
1914李佳白向“劝用国货会”建议,鼓励中国制造商在堂内展销国货,华品陈列所免费提供展览场地;尚贤堂中外女士会在华品陈列所为即将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的武陵女塾绣品举办展览会,经过中外人士鉴赏和挑选的绣品,在万国博览会上大放异彩
19221923上海尚贤堂联合各教举行和平祈祷大会;北京尚贤堂各教联合会讨论和平方案向各省首领发出息战通电,这些活动会同国内各方要求和平统一的呼声,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和平运动
1927李佳白去世,《芝加哥联合报》评价他:“李佳白开创了一种不容忽视的传教方式,这种方式对中国和整个东方的传教事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摘编自胡素萍《李佳白与尚贤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尚贤堂能够在华创办并得到发展的原因。
(2)运用唯物史观,谈谈如何认识尚贤堂在华活动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直到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才开始痛切地认识到铁路之重要。当时,全国铁路才有360余千米,相比而言,美国是18.2万千米,英国是2.1万千米,法国是2.5万千米,连小小的日本岛国,也有3300千米。铁路在当年对经济之重要程度,宛若今天的互联网。在19世纪至20世纪之交的20多年里,伦敦和纽约两大股票交易所中的公司证券差不多都和铁路有关。美国经济史专家威廉·罗伊甚至认为,铁路公司塑造了公司化美国的早期历史,“简而言之,公司体制结构就是铁路体制结构”。

——摘编自吴晓波《跌宕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

材料二   2004年中国引进日本高铁技术时,川崎重工总裁曾建议中方技术人员用两个8年的时间来分别掌握时速200千米技术和时速350千米技术,最终中国高铁仅用6年就掌握到了时速350千米的高铁核心技术,并于2017年推出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相较于日本、法国、德国等传统高铁强国数十年的发展历史,中国高铁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甚至在技术等级、运营规模、安全可靠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实现了中国高铁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跨越。

通过对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20132017年的并购数据的研究发现,技术并购对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购企业通过技术并购的方式加快企业技术能力完善,有助于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加快自主创新成果的产生。

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超4万千米,约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百分之七十,并率先实现了“智能高铁”的技术创新。

——摘编自陈向博、丁慧平《中国高铁快速崛起的创新机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中国铁路发展滞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中国铁路崛起的表现,谈谈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启示。
2023-06-20更新 | 247次组卷 | 7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俄罗斯的国力空前壮大,它以丰富的自然资源、总面积1700多万平方千米的辽阔国土雄踞欧亚大陆。沙皇俄国虽善于开疆拓土,却不擅长在西方扩张其文化影响力,西方仍对俄罗斯保持着强烈的文化优越感,他们讥讽俄罗斯“有着北极熊式的憨厚和野蛮”,即使满怀善意,也可能会让人室息在它的“熊抱”中。拿破仑战争之后,俄国一度成为神圣同盟的领袖、欧洲的主宰,但在19世纪欧洲政治舞台上,俄罗斯的形象却并不被西方看好。

——摘编自许华《西方语境中的俄罗斯形象之困》

材料二   一战期间,英法反对俄国单独与德国停战、和谈。它们主导的巴黎和会不仅把苏俄排除在外,而且成为策划反苏的大本营。英法积极地对苏俄实行武装干涉,但以失败告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美本是中立国,由于十月革命,美国对苏俄态度急剧恶化,双方走向敌对。美国国务师兰辛说:归根到底,布尔什维主义对于美国安全的威胁比德国更大,因为它既否定民族性又否定财产权,并以革命威胁美国。”

——摘编自李兴《论十月革命与世界体系问题》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不再被看作空想家的美梦,而被认为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著名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从苏联回国后发表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法国《时报》写道:“共产主义正在用极快的速度完成改造事业……布尔什维克在和我们的比赛中成为胜利者。”

——摘编自孙力周《苏联曾是经济萧条中的大赢家》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19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西方的俄罗斯印象”的理解。
2023-05-21更新 | 440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