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间阶层”是处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社会集团。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中间阶层不但包括传统界定的“小工业家、小商人、手工业者、农民”,还包括政府部门的中级行政官员、国有和私营垄断企业中的中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教师、律师、医生等。据统计,目前西方国家中间阶层已占社会总人口的60%~70%。他们往往具有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对国内的政策、形势、利益,以及全球问题都非常敏感,是国家选民的主体,他们的政治要求往往可以在统治阶级贯彻其意志的过程中起到延缓或促进作用。

——摘编自穆宏佳《当代西方发达国家阶级结构的变化研究》

材料二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生产关系的调整,这个调整不仅引起了经济结构的变化,也引起了阶级结构的变化。基于此,中间阶层的发展成为引人注目的事实,西方学者也据此认为西方国家将由中间阶层占统治地位,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将随之消失。

——摘编自李其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间阶层”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西方国家“中间阶层”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中“西方学者”的观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隋唐首都长安,是一座拥有近百万人口的东方世界最大的都会,许多国家的使节、学者、商人、僧侣聚集在这里,长期居住于长安的就达万家以上,许多人广置田宅,生儿育女,有的还被唐朝授予官职。波斯的摩尼教、大秦的景教等都在长安扎了根,不同宗教和睦相处、互不冲突的现象,在世界史上罕见。中亚、西亚人来到长安不仅带来了他们的生活习俗,也将西域的音乐、舞蹈、绘画引入长安,给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清新的气息,推动了唐代文化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座高峰。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道路交通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唐代文化的发展情况进行评析。
2023-10-05更新 | 272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化是“哥伦布大交换”的结果。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舰船带来的不仅是殖民者,更有那些前所未见的新生物。从此,原本彼此相隔的独立大陆产生了混乱的交流与碰撞。例如,原产于美洲的烟草进入全世界,在早期的殖民时代,烟草给殖民者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推动了殖民运动。欧洲人将疟疾带到美洲,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帮助殖民者征服美洲。由于人口锐减,劳动力不足,催生了奴隶贸易,非洲黑人对于疟疾有很强的抵抗力,所以他们被大量贩卖到美洲。归根到底,全球化是一个生态问题,物种能够影响历史的发展。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著,朱菲等译《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上述材料的观点或历史现象。(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7-16更新 | 159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宾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天宝年间,河南、河北的民户占全国总户数的37%。在全国10道的经济发展中,河南、河北居全国的领先地位,在财政上也居于重要地位。唐玄宗在诏敕中指出:“大河南北,人户殷繁,衣食之原,租赋尤广。”安史之乱爆发后,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如荆州(治江陵县)天宝年间有3万多户。而乾符年间“江陵城下有三十万户”,百年间增长了近10倍!益州,天宝有户59万多,大中年间则“户百万,兵士五万”,也增加了近1倍。唐前期,河南、河北不仅“桑蚕倍多”,质量也是全国最好的。当时绢分为8等,而河南道宋、毫两州的绢列第1等。德宗时顾况指出:“今江南缣帛,胜于樵(即亳州又名樵郡。)、宋。”唐后期,在江淮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工商业城市。至德年间李华在《杭州刺史厅壁记》中指出:“杭州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这比唐前期洛阳开肆三千余多了10倍。白居易指出:“当今国用,多出江南。”社牧也说:“今天下以江淮为国命。”而韩愈则更进一步说:“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

——摘编自翁俊雄《唐代区域经济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区域经济演变的趋势及其原因。
(2)史学界一向认为,“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2022-05-19更新 | 667次组卷 | 20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冰嬉,是明末清初的传统冰上娱乐形式,在乾隆朝达到了巅峰,号称冰嬉盛典。道光年间,清朝国力衰退,由于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清政府日常经费拮据,无力承担阅视冰技的财政支出,“天暖冰薄”成为停阅冰技的官方理由……道光二十年,潜藏多年的贸易危机逐步上升为战争,最终导致“冰嬉盛典”瓦解。光绪年间,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殖民化和近代化进程逐步加深。传统中国越来越多地感受到西方文化带来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清廷试图延续康乾盛世的礼乐制度和文化影响力。“冰鞋之戏”的短暂恢复,就是清廷为重现“王道之隆”作出的巨大努力。与乾隆朝相比,光绪朝的“冰鞋之戏”虽然也试图在自身文化中寻找重振国家之路,但这种临时拼凑的庆典,更像是在西方文化“冲击”的背景下,清廷在恢复国家形象方西作出的被动“回应”。

——摘编自任昳霏、郭磊《飞驰的冰刀与停滞的帝国——冰嬉盛典与清代文化命运兴衰》

材料二   1949年以来,中国的冰雪运动迎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1951年,在吉林省举办的第一次全国性滑雪表演大会,对当代滑雪运动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在学校体育方面,滑雪也作为一项体育教学被列入教材。1953年,我国运动员在花样滑冰技能上开始迈向创新之路,与滑冰相关的群众性休闲活动也开始涌入人们的生活。19632月在哈尔滨举办的冰灯游园会,通过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展现出时代冰上文化的生机与活力。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冰雪运动纷纷走出国门,开始走向世界的舞台。1992年,在第16届法国冬奥会中,中国队实现了在冬奥会上奖牌“零”的突破。在冰雪赛场上,中国的奖牌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中国运动员已经成为冰雪运动的竞争力量之一。

——摘编自崔乐泉、张红霞《从传统冰雪到冬奥文化: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道光年间“冰嬉盛典”瓦解的原因,并对光绪年间“冰鞋之戏”的短暂恢复进行简要评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原因。
2022-05-19更新 | 129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粮食危机爆发前,斯大林虽然曾萌生过采用强制办法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念头,但基本上还是继承了列宁的观点,对农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给予了肯定。粮食危机爆发后,斯大林对个体农民经济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认为小农经济是“最没有保障、最原始、最不发达、出产商品最少的经济”,并将其视为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而个体农民则是“最后一个资产阶级”,一直在走“旧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斯大林断言:‘我们在个体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是不能进一步发展的。”在斯大林的心目中,个体生产的农民已由新经济政策时期工人阶级的联盟者变为了革命的对象,小农必然摆脱不了在疾风暴雨般的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被消灭的命运。

——摘编自张勇《斯大林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评析》

材料二   19335月,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主要内容包括对自愿减少棉花、小麦、玉米、烟草、稻米、猪和奶制品等所谓“基本农产品”生产的农民给予补贴并发放商品贷款,与农产品加工者签订销售合同并规定销售定额和出口补贴等,其目的是通过限制农产品生产来恢复供求平衡,提高农产品价格,进而恢复农民购买力。在1933年的《农业调整法》中,政府对自愿减产的农民的补贴主要来自农产品加工税。

——摘编自张准《论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南部“三农”问题的影响》


(1)分别指出斯大林时期苏联与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的农业政策,并说明其目的。
(2)结合苏联与美国农业政策,谈谈你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整个欧洲都笼罩在“没落”“衰败”的悲凉气氛中,许多学人对自身文明的前途怀抱忧患意识,尤以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一书最具代表性……甚至掀起了一股“东方文化救世论”思潮……研究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学术组织机构也大量涌现,巴黎大学中国学院、法兰克福大学中国学院、达姆斯塔特的“东方智慧学院”等等……形成了19世纪以来中学西播的一次高潮,对战后西方文明的反省与重建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夏舒洋《一战后的中国文化西播热潮述评》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对上述现象进行评析。
2021-08-17更新 | 380次组卷 | 8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电影、党国与宣传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不久,电影宣传及管制就被提上日程。19278月,上海市党部宣传部将戏曲电影视作是“社会教育及主义宣传”的重要手段,规定在上海演唱新旧戏曲与放映中外电影均须交该部审查后才能放映。鼓励戏曲电影“宣扬三民主义或富有三民主义的革命性”,体现“优良之国民性”,凡违反三民主义者则加以禁……93月,教育部公布全国高等教育及普通教育之工作及计划,以电影戏剧为推行社会教育之最大工具,并拟订电影戏剧检查条例,要求国内电影及留声机公司制映与灌入关于国耻教育之内容。该部亦与内政部联合公布“检查电影片规则”16条,合格影片首先应是“不违反党义及国体者”,其次则为“不妨害风化及公安者”及“不提倡迷信学说及封建思想者”。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国民政府的电影管制措施。
2023-08-23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经》分为“正律”“杂律”和“具律”三部分。其中“正律”又含“盗”“贼”“囚”“捕”四篇。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法经》始于"盗”“贼二'‘盗主要指对私有财产的侵犯;“贼”主要是指对人身的侵犯。'‘囚”和“捕”相当于唐律中的《断狱律》和《捕亡律》,主要是一些关于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杂律”主要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的,"具律"则是根据具体情节有关加重或减轻刑罚的规定。《法经》还充分体现了法家重刑主义的思想。总的来看,《法经》不仅是中国成文法典的滥觞,也是中国封建刑法学体系的基础,它的内容思想在其后的诸部封建法典中得到继承。

——摘编自于语和、董跃《〈法经〉与〈I二铜表法〉之比较研究》

材料二 《十二铜表法》包括第一表,传唤;第二表,审判;第三发,求偿;第四表,家父权;第五表,继承及监护;第六表,所有权及占有;第七表,房屋及上地:第八表,私犯;第九表,公法;第十表宗教法。第1-表为前五表之补充;第十二表为后五表之补充。可见,《十二铜表法》在结构和内容上存在着诸法合体,私法为上,程序法先于实体法的特点。另外,《十二铜表法》是十人委员会赴希腊考察希腊城邦的法律,r要是“梭伦立法”后制的。而“梭伦立法”的核心思想便是推行奴隶制下的“民上政治”及承认“私人所有制”,这两点在《I二铜表法》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摘编自于语和、董跃《〈法经〉与〈卜二铜表法>之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法经》与《十二铜表法》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法经》和《十二铜表法》的不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了300多个政党、社团,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下列对其评述正确的是
①君主专制的土崩瓦解为政党政治提供了条件
②各政党为谋求议会席位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③袁世凯解散国会标志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④两党制形成,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