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莱布尼茨和伏尔泰从未涉足过广袤的东方土地,却都写作过大量有关东方社会的著作,并对其时代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

他认为,中国人信仰的是一种以理性为基础的自然宗教,“中国文人的宗教也是令人钦佩的。他们没有任何迷信和荒谬的传说,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以及被僧侣们给予了上千种不同意义的那类教条”。这种以自然神观念为基础孕育出来的理性精神,使中国人把关注焦点放在了“当世”和“人”上,而非西方的“来世”和“上帝”。

伏尔泰还认为,中国人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具有强大的感化力量,是“立国的大本”。这一点在《中国孤儿》中体现得最为典型。《中国孤儿》取材于元悲剧《赵氏孤儿》,被伏尔泰改编成一部有关文明与野蛮、正义与邪恶、理性与偏执的喜剧。经由《中国孤儿》的塑造,中国人被赋予了崇尚自由、正义、真理、法律的现代公民形象。

在伏尔泰看来,“正因为全国一家是根本大法,所以在中国比在其他地方更把维护公共利益视为首要责任”。甚至从社会契约论的角度论证,认为中国人为了建立一个以团结的力量“推进公共利益”和“防御敌人”的政府,而将自己的权利转让给了国家,国家利益因此高于个人利益。

——摘编自郭忠华《现代公民观念建构中的“东方社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下图当中①—⑤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伏尔泰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对中国的描述。
2023-12-05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后期,商书开始大量出现并出版发行,清代不仅种类增多,而且发行量也剧增,这就是所谓的“商书现象”。商书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等领域的史料内容。如表为明清时期部分商书的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书名
共辑录水陆路引(路程指引)144条,还涉及水马驿站、行程里距、山川险夷、沿途物产风情、名胜古迹等多方面内容。明代刊印《一统路程图记》
除提及“断银歌”等鉴别歌诀外,还对各种白银的成色、形状、特征等予以详细介绍。康熙年间刊刻《辩银谱》
记载了20个省252个府州总共1800多种商品,其中包括140多种新品种,还记载了日本、高丽、安息、波斯、缅甸、交趾以及大小西洋诸国的70多种商品。乾隆年间的木刻本《商书便览》
“钱财物业,来之有道,义所当得者,必安享;远。若剥削贫穷,蒙昧良善,智求巧取,贪嗜非义,虽得之,亦守之不坚。非产败而必招横祸”。明代刊印《客商一览醒迷》
“商贾士农成乐业,恩波浩荡海天同”明末程春宇《土商类要》
书前序中指出“出而欲国,与入而居家,无不以理财急务”,表达了手抄此书的直接动机,是为了将此抄本寄给远在他地的“儿曹”、“子侄”,鼓勵他们学习“换本居寄,无微不入”的经商本领。乾隆后期手抄本《生意世事初阶》
评述明清时代的“商书现象”。
2023-12-07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