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海上丝路贸易勃兴和社会经济结构变迁是双向互动的历史过程。宋代“南重北轻”的经济格局、雄厚的制造实力以及领先世界的造船与航海技术为海上丝路的繁盛提供了物质支撑和内在动力,与海上经路联系紧密的工商业文明在江南及东南地区茁壮成长。改变了10-13世纪中国不同文明的竞争格局;原来中原农耕文明与周边游牧文明之间的两强之争变为工商业文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的三足鼎立。不同文明间的诸种竞争张力显示历史演进处于一个分叉路口。

——柳平生、葛平生《试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勃兴的内在经济动因——长论两宋经济结构变迁与三大文明竞争格局形成》

材料二   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一带一路”倡议与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构想、江泽民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胡锦涛提出的统筹区域发展,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构想,主张优先发展沿海地区,落实第一个大局"的建设,使中国区域发展进入非均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新时代国内和国际的现实状况.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在继承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基础上对国家区域发展理论的创新发展,更是站在国际的舞台,为解决世界经济发展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理念所做出的中国式努力.真正体现了一个崛起的发展中国家的世界情怀。

——于畅《“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演进及时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战略构想有何内涵。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1世纪中国政府倡导“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时代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江南市镇的起源,早的可以追溯到宋代。北宋还比较少,到南宋数量就多起来了。明中期到清前期是传统江南市镇发展的高峰期。其间,个别的镇有兴有衰,总体数量不断在增加。明清江南市镇,在1909年以前,都不是正式的行政建置。那里仍然是按乡村的规矩来编制地域(都、图、里、保),且与四周乡村犬牙交错,镇区内也有农田与农民它是政治行政体制外自行生长出来的东西,是农村商品经济、市场贸易发展的产物。市镇具有乡村商贸市场“中心地”的性质,衬托并支持着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在我看来,明清江南市镇还是相当自由的,彼时政府管得很少,一切听任自然。在市镇可以感受到一般人的悠闲与淡泊。无论是戴毡帽的乡民,还是穿长衫的“先生”,街上相逢一笑,或许他们还是经常往来走动的亲戚,乡民认镇上人为干亲的也常有。生活很平常,人与人的感情靠得很近,没有城市里的那种疏离感与紧张感。

——摘编自王家范《明清江南市镇结构及其历史价值初探》

材料二   19世纪的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在《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中提出的关于“田园城市”的思想,一直是城镇建设的一条重要考虑因素:建设一种结合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为了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受其思想影响,英国建设了一些大城市周边的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花园城市。现在的英国,很难再看见以牺牲农业和农村为代价,人口向伦敦等大城市迅速聚集的“单向型城镇化”。相反,大城市人口向周围的小城镇、卫星城镇转移和流动成为了发展的主流。这一点,由于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特别是铁路网络而显得尤其成功。

——摘编自周逸《英国城镇化为何不大拆大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述“田园城市”思想的基本内容,并分析其对英国城镇化产生的重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工匠的社会地位并不算高,在士农工商的阶层划分中,名义上他们比商人地位高,但实际上,由于商人可以通过经济贸易获得丰厚的资产,并因之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工匠们从事的事业往往会被讽刺为奇技淫巧,因而他们的地位实际上比商人还低。但是这并未妨碍手工业者们对创新实践的追求。《墨子·鲁问》中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如匠之为车辖。须臾留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根据学者的研究,墨家在理学、光学乃至于逻辑学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石桥铭并序》中记载“赵郡洨河石桥,隋匠立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根据现代桥梁技术分析,赵州桥所使用的技术,无论是在材料的节省还是桥身的安全稳定,甚至在艺术造型方面,都令人叹为观止。中国古代工匠在知识文化水平上确实比较低下,他们的知识更多源自于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经验积累。

——摘编自赵薇《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特点及其价值追求》

材料二   在柏拉图看来,工匠制作产品不是为了获得某种物质性报酬,而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完美。在亚里士多德看来,除对目的的追求之外,工匠对产品的精益求精的追求,体现在工匠对自己制作的产品的由衷热爱。宗教改革的领袖马丁·路德提出:“任何世俗的工作都是为上帝服务的。一个人可以在任何行业中得到拯救”,当你“把世俗的工作视为替基督教服务,这样你就能明白,当你听到上帝的召唤去工作时,当你在工作中感受到自己是在为耶稣基督劳动时,实际上你是在用最卑贱的世俗行为敬畏上帝”。对于一位具有工匠精神的人而言,产品是工作者自由意志的表达,体现了自我对世界的理解与认识,自我通过工作精神获得客观化的表达。历史经验表明,当今世界工业制造强国的形成与他们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密切相关。

——摘编自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国家工匠精神的表现。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匠精神的认识。
2022-04-18更新 | 22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历代中央王朝都重视边地的管理与开发,边疆治理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西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作为西汉中央政府派出管理西域的地方机构。西域都护府的最高军政长官是西域都护,西域都护代表西汉中央政府管辖西域,……负责监督乌孙、康居等政权,“都护督察乌孙、康居诸外国动静,有变以闻。可安辑,安辑之,可击,击之”。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西汉正式将西域收归中央政府。

——摘编自孟辽阔《西汉中期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及其重要意义》

材料二   宣政院是元朝在中央政府中设置的掌管全国佛教事务以及藏族地区军民之政的特殊机构,凡是有关藏族地区的军民钱谷、官吏任免、驿站交通的事务宣政院都需过问,从这个意义来说,宣政院的职能与一个行省机构类似,只是这个行省机构设在大都而不在藏族地区。由于藏族地区情况特殊,交通不便,宣政院在藏族地区还要行使或参与枢密院和御史台行使的职责,这又是宣政院与行省不同的地方。

——摘编自陈庆英《元代宣政院对藏族地区的管理》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元两朝边疆治理机构的主要职责。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边疆治理的重大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历史上既是粮食大国又是“饥荒之国”的这一现实局面,使得历代统治者往往将粮食视为天下之大命的重要物资。《礼记•王制》载:“国家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周礼》把农业看作决定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在社会分工上“以九职任万民”,主张通过建立土地管理机构、加强对粮食生产督促、设置救荒机构等措施来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战国法家代表人物李悝鼓励人民“尽地力之教”来增加产量,指出“汆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推行“善平汆”政策。

——摘编自吴宾等《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

材料二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目前可耕种土地资源为13.8亿公顷,人均仅有0.197公顷。由于气候变化、荒漠化、过度开发和不良耕作实践的影响,目前有25%的可耕地资源高度退化。而水资源不足、水资源污染和地下水过度开采已严重制约农业的发展。粮食作物和非粮食作物生产对自然资源的竞争由来已久,在过去20多年里,其本质和强度都发生了极大变化。使用谷物,如玉米和油菜籽等油类作物生产生物燃料,也极大地加剧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此外,城市人居开发、休闲场所和道路交通建设、工业发展、矿产开采以及木材和其他衍生产品生产等,都对粮食和农业赖以发展的土地、水和生物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增加了生态、社会和经济成本,并大大降低了小农抵御自然灾害、维护粮食安全和改善生计的能力。

——摘编自何昌垂主编《粮食安全:世纪挑战与应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的粮食安全思想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世界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粮食安全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2022-02-13更新 | 188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不久,海军建设成为清廷的重要议题。其间清廷有过购船的尝试,但由于不尽如意,于是决定自造轮船,自建海军。从1868年到1874年,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相继制造了48艘轮船。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事件是转折性事件。事件发生后,清廷在朝廷督抚中立即开展了一场海防大讨论,最后决定立即筹办北洋、东洋和南洋三支海军。海防大讨论的决心虽然很大,但受制于海塞防之争、满州集团与淮系集团之争等因素,到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时,只初步建成了5支各自为政、残缺不全的舰队,海军建设并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1895年,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的覆灭,标志清朝海军建设的失败。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伴随西进运动美国完成了在北美的扩张,海军成为限制美国扩张的重大问题。当时美国海军速度很慢、攻击能力极差,甚至没有一艘铁甲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建设现代海军,整个80年代美国统治集团内部展开了热烈讨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现代海军之父”的马汉。他认为制海权是国家繁荣和富强的首要因素。只有强大海军才能重创敌人,促进美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此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海军发展。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拨款建设4艘现代铁甲舰。1885年,海军决定举办海战学院。

1890年-1900年,美国共建造了15艘一流战列舰和5艘装甲巡洋舰。美国海军实力从世界第12位迅速提升到第3位。1898年的美西战争,美国就靠这支刚刚建立起来的新海军打败了西班牙。

——摘编自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中后期中国海防大讨论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中国相比,19世纪末美国发展海军的优势所在。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近代中美海军的不同命运对海防建设的启示。
7 . 时代精神体现于社会精神生活各个领域的历史时代的客观本质及其发展趋势。它集中体现于社会意识形态中的那些代表时代发展潮流,标志一个时代的精神文明,是对社会生产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崇伦(1927—
2002)
1949年8月入鞍钢轧辊厂当刨工。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车间副主任、鞍钢双革办公室副主任、鞍钢工会筹备组主任等职。他是“一五”计划时期的革新能手,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吴仁宝(1928—
2013)
20世纪80年代初,吴仁宝就提出,华西富了,要看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的诺言。他以一个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非凡胆略和宏大气魄,带领华西人民高举旗帜、开拓进取,走出一条符合华西发展的康庄大道,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示范
钟南山(1936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敢医敢言,提出存在“人传人"现象,强调严格防控,领导撰写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在疫情防控、重症救治、科研攻关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2020年8月11日,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

根据材料并选择三个人物中的一位,谈谈你对他所代表的时代精神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辩论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各州代表就“全国行政官”的人数和权力等问题展开激烈辩论。以下为6月1日—7月19日的发言节录:

拉特里奇:赞成把行政权委托给一人,但不能赋予此人宣战和媾和的权力。

谢尔曼:行政官只是把立法机构的意志付诸实施,这一人或数人,只有国会才能委任,且只对国会负责。

伦道夫:坚决反对把行政权集于一人。这是君主制的胚胎,不要以英国政府为模本。为了维护全国行政官的独立,就应该由一人以上担任。

威尔逊:全国行政官由一人担任。若立法、行政、司法相互独立,行政官就应拥有绝对否决权。

巴特勒:赞成设立一人为行政官,但反对授予此人否决立法的全权。难道美国不会出现克伦威尔式人物?

汉密尔顿:主张选举产生一位行政官,他应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

莫里斯:设立行政官的目标之一是控制国会。国会会抓住战争、入侵、动乱等时机扩权。因此需要一位行政官做人民的保护者,抵制由大人物和有钱人组成的国会。

1787年宪法最终确立了总统制,但关于总统权力的争论还在继续。

(1)各州代表关于设立“全国行政官”有哪几种观点?归纳其理由。
(2)有学者在谈到18世纪英美政治体制时,认为美国总统是“没有君主制的国王”。结合史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2021-09-06更新 | 3685次组卷 | 28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材料   胡寄窗(1903-1993),经济学家、教育家,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首任会长。四川天全人。曾创办《经济学报》《经济论评》杂志。

胡寄窗所著的三卷本《中国经济思想火》是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探讨中国经济思想演变的思想通史,创立了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理论新体系。

为了回应“欧洲中心论”对中国经济思想的忽视与贬低,胡寄窗先后出版了多部论著,通过对比分析告诉世界:我们的祖先同样构建了卓越的经济思想。他还认为未来的世界经济学更不必以西方为中心,开创了直接向国外弘扬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成就的范例。

20世纪80年代后期,胡寄窗敏锐地注意到,中国的经济改革可以批判地借鉴国外经济学的有益部分,于是他的研究重点开始从中国经济思想史转向西方经济学说。

纵观胡寄窗的学术生涯,他始终坚持经济学研究“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在“本土”和“国际”的相互融合中,梳理出中国经济思想的演变线索。

——摘编自刘迪《胡寄窗:将中国经济思想史推向世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寄窗的主要成就,并分析20世纪80年代他转移研究重点的背景。
(2)请简要谈谈胡寄窗的学术研究历程对你的启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观点一强迫工人、儿童每天工作16小时,将工人挤入贫民窟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摧毁了传统的手工行业,剥夺了工人们的尊严,将他们扔进没有灵魂的工厂和城市。
观点二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给予他们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美)克莱顿·罗伯茨等《英国史》

材料二   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2021-06-09更新 | 6289次组卷 | 4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