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95 道试题
1 . 唐朝时期,中国社会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前期主要是以小户型为主,后期则出现了大量的联合型家庭,家庭人口数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秩序的稳定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生产关系的调整D.家庭观念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宋代理学家反复强调,“天理”作为普遍绝对的本体存在,也是一种道德存在,“理”就是一个最高的道德原理。“天理”支配着世界的秩序和变化,不仅是一切自然物的内在法则,也是社会生活的规范与人文法则。这反映出当时(       
A.封建统治危机的加深B.儒学的哲学化与体系化
C.三教合一的趋势加强D.儒学的世俗化与宗教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宋代江南城市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和形成过程中,作为主导的官方把赈灾救荒作为社会救助的重点,并陆续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有赈济、赈货等类型。江南城市的民间救助多为自发的个体行为,即使形成一定的组织,也以个体自愿为基础。施行救助主体有士人(包括部分官员)、工商富室和僧道人员。他们大多出于传统儒学所倡导的仁义思想和社会理想,将参与社会救助活动视为仁义的实践与推广。相对于传统荒政和乡村救助;宋代江南城市的社会救助有着诸多特点,呈现朝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趋势。

——摘编自陈国灿《论宋代江南城市的社会救助》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社会传统的救助活动呈现出新的特征与状态。晚清政府已无法如“康乾盛世”时期那样向受灾民众提供应有的救济和帮助,而以士绅富民为主体的民间救助活动日趋活跃。随着近代社会产业结构的改变及贫困群体的扩大,以贫困人为对象的社会救助活动越来越受到民间救助组织的重视。部分先进中国人也开始学习和研究西方国家开展社会救助的思想和经验,反省中国传统做法和理论的缺陷,使以传教士为先导的外国慈善活动逐渐活跃。这些变化引起了中国社会救助活动的变动。

——摘编自陈桦《中国社会救助活动的近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江南城市救助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中国社会救助活动的转型及原因。
4 . 二战后初期,随着美国对拉丁美洲政治与经济影响的深入,绝大多数拉美国家成为美国的盟友。但在20世纪70年代,拉美国家纷纷加入不结盟运动,至冷战结束时,大多数拉美国家已加入不结盟运动。这一变化反映出(     
A.意识形态影响国家政策B.两极格局已经不复存在
C.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加强
5 . 劳作方式•世界贸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筒车。“水能利物,轮乃曲成,

升降满农夫之用……俄宛转以风生。

([唐]陈建章《水轮赋》)

6月用犁耕田地和8月用镰刀收割。

(809—818年《天文学笔记》

中“农业日历”,

维也纳奥斯特里兹国家图书馆藏)

1840年驱动着一台脱粒机的

移动式蒸汽机

1867年至1894年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枪炮弹药的生产车间

20世纪初福特汽车厂的

生产流水线


21世纪中国某电器的

5G“无人工厂”

(1)从动力发展和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两个角度,各任选两幅图片说说自己的理解。

材料一   1720—1913年世界贸易增长率(%)


——[日]宫崎犀一《近代国际经济》

材料二   产业巨变导致了世界贸易的巨大变化。世界贸易提升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增进了世界物质生产和贸易利益,其中存在不平等与不平衡。……更可怕的是,自18世纪以来这种经济秩序至今仍存在,在西方经济学家的诠释和粉饰下,变成了合理的、“先进”的,并被当作真理去推广。

——摘编自王晓明《世界贸易史》等



(2)依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到20世纪初世界贸易的变化趋势;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具体史实,从商品种类、交通运输、贸易格局中任选两个方面说说自己对世界贸易变化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中华民族这个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还有它的特色:在相当早的时期,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它像滚雪球一般地越滚越大,把周围的异族吸收进了这个核心。它在拥有黄河和长江中下游的东亚平原之后,被其他民族称为汉族。汉族继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分日益壮大,构成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奠定了这疆域内部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基础,形成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经过民族自觉而成为中华民族。

——据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材料二   1979-2004年深圳市人口变化趋势


注:按照深圳市统计局统计口径,2002年以前以1年为标准,居住1年以上的非户籍人口称为暂住人口,2002年以后把居住半年以上的非户籍人口称为暂住人口。

——摘自陈图深等主编《深圳人口与发展:挑战与对策》


(1)据材料一,归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1979-2004年深圳市人口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趋势形成的时代背景。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口迁移对民族发展的积极作用。
7 . 历史教授章百家认为:在新中国第一阶段的外交中,关于如何处理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关系,既可以看到主张和平共处的观点,也可以看到坚决同“帝、修、反”斗争的观点,其结果是,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取向日趋激进,直到70年代初发生戏剧性的转折。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外交基本方针得以改变B.中国外交政策开始走向成熟
C.国际格局已发生了根本变化D.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2021-09-27更新 | 1138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B.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
C.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D.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2022-06-02更新 | 556次组卷 | 143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图基本呈现了近代前期中国工人数量整体变化趋势,这不能反映

近代前期中国工人数量变化趋势图
A.洋务运动的足迹B.外商企业的创办
C.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D.五四运动的影响
10 . 东晋时期,门阀世族政治上有实权,而且还掌握兵权,如王、谢、庾、桓四大家族都掌握政权和兵权。南朝刘宋及以后,门阀世族在政治上、社会上、经济上都还有地位,但已没有兵权。这一变化反映了
A.皇权趋于加强的趋势B.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C.士族安于现状的心态D.门阀世族实力的增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